儿科前5种疾病诊疗常规1

小儿腹泻病

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的综合征,婴幼儿常见病因分类:①感染性腹泻,如痢疾、霍乱及其他感染性腹泻(肠炎);②感染性腹泻:饮食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他。

【诊断】

(一)大便性状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病程分类

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三)病情分类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四)临床诊断

1.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

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

2.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

能性大;成人发生在5~6月份要考虑成人型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夏季以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炎可能性大。

3.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4.病人粪便为粘液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

米巴痢疾。此外,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

菌肠炎等。

(五)脱水的评估 (见表1—3)。

【治疗】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一) 急性腹泻病的治疗

1.治疗方案一适用于无脱水征患者,可在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三原则:

(1)给患者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给患者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①继续母乳喂养;②如患儿不是母乳喂养,年龄在6个月以内,可用患儿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继续喂养;③若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上.给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或烂饭、蔬菜、鱼或肉末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这些食物要很好烹调、研磨或捣碎使之容易消化。

表1—3评估病人脱水状态

脱水程度Ⅰ度Ⅱ度Ⅲ度

1.望诊:一般

良好*烦躁、易激惹*嗜睡或昏迷、软弱

状况

眼窝正常下陷明显下陷眼泪有少或无无

口舌湿润干燥非常干燥

口喝饮水正常无口

渴*口渴、想喝水*只能少量饮水或不能

饮水

2.触诊:皮肤弹性捏起后回缩快捏起后回缩慢(小于2秒)捏起后回缩很慢(大

于2秒)

3.诊断无脱水生征有些脱水:患者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

重度脱水:患者有两

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1个*所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

示的症状或体征。丢失水份占体包括1个*所示的症状或体

重的5%~10% 征。丢失水份大于体

重10%

4.治疗采用方案一采用文案二采用方案三

º

(3)如果3天患者病情不见好转或3天内出现下列任何1种症状,应立即找医生诊治。

①腹泻次数和量增加;②频繁呕吐;③明显口渴;④不能正常饮食;⑤发热;⑥大便带血。

2.治疗方案二适用于有些脱水的患者,用ORS及时纠正脱水。

最初4小时内ORS液的用量(表1—4)。

表1—4最初4小时内ORS液用量

年龄小于44~1112~232~4岁5~14岁≥15岁

个月个月个月

体重小于5 5~ 8~ 11~ 16~ ≥30 (kg

用量200~4

00 400~6

00

600~8

00

800~12

00

1200~22

00

2000~40

00

(ml

老人酌减

注:只有在不知道患儿体重时,才用年龄进行估计ORS液的用量,也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体重(kg)×75ml=用量ml。如果患儿想喝比表中所示的量还多的ORS,则可多给。鼓励母亲继续用母乳喂养患儿。对于六个月以下非母乳喂养的患儿:在这段时间内应额外给100~200mI白开水。

3.治疗方案三适用于重度脱水患者。

(1)静脉输液重度脱水患者需立即静脉输液,按100ml/kg计算(表1~5)。

1)等张液①2:l液:指2份0.9%氯化钠液:l份1.4%碳酸氢钠(或1/6mol/I.乳酸钠);②O.9%氯化钠液;③平衡盐液。

表1—5静脉输液方法

年龄第一阶段

(20ml/kg)等张液第二阶段(8 ml/kg)2/3张液或1/2张液

1岁以内1小时6小时1岁以上1小时5小时

2)2/3张液①4:3:2液:指4份0.90A,氯化钠液:3份10%葡萄糖:2份1.4%碳酸氢钠(或l/6mol/L乳酸钠);②l:1加碱液:指0.9%氯化钠液100ml+10%葡萄糖100ml+5%碳酸氢钠10ml。

3)1/2张液2:3:1液:指2份0.9%氯化钠液:3份10%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或1/6mol/L乳酸钠)。

上述液体根据当地情况以供选择。

(2)补钾腹泻病人一般采用氯化钾200~300mg/(kg·d),分3~4次口服,或配成0.15%~0.2%浓度的液体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并需切记待有尿后才能静脉给钾。

(3)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3次。若出现手足搐搦症,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

(4)一旦患儿能饮水,应尽量改用口服ORS液,补液6~7小时后重新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一、二或三继续治疗。

(5)鼻饲管补液如无静脉输液条件,可用鼻饲ORS液20ml/(kg·h),连续6小时(总量120ml/kg)。如病人反复呕吐或腹胀,应放慢鼻饲点滴速度。6小时后重新评估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二)药物治疗

1.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或ORS加胃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患者可以治愈。对重症患者选用抗菌药治疗。如疑似霍乱采用四环素或氟哌酸等药物治疗(此两药婴幼儿不宜使用)。

2.粘脓、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选

用一种当地有效的抗菌药物。如用药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再考虑更换另外一种抗菌药物。

3.假膜性肠炎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选用甲硝唑、万古霉素、利福平等口服。

4.真菌性肠炎首先停用抗生素,采用制霉菌素、氟康唑或克霉唑口服。

5.阿米巴痢疾及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采用甲硝唑口服。

6.隐孢子虫肠炎采用大蒜素口服治疗。

7.食饵性腹泻调整饮食,继续喂养。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患儿用牛奶或奶制品喂养两天,然后恢复正常饮食;儿童及成人则采用两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然后恢复至正常饮食。

8.症状性腹泻积极治疗全身性原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每人每年常有数次,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约占10%,另外还有肺炎支原体。

【诊断】

(一)普通型感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居多,临床最多见。

早期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咽痛、鼻塞、喷嚏、咳嗽。可有

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如病变侵犯到喉部可有声音嘶哑。病程3~7天,但也可更长或甚至持续数周。

(二)咽炎型除有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外,咽部症状更为突出,局部红肿,扁桃体淋巴增生,有时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可肿大、触痛。病程3—5天。

(三)流感综合征为突然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咽喉痛、咳嗽等。多数病人可于3~5天缓解,但咳嗽、乏力可持续较长时间,两周或更长。另外,约10%病人可有合并症出现: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肌炎、蛋白尿、脑炎等。

【治疗】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食易消化食物,增加维生素,保持室内通风,适宜的温湿度。

(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剂,鼻堵严重给滴鼻剂等。

(三)病因治疗因上感多为病毒所致,目前尚无较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现常用有病毒唑口服或静点;双黄连对病毒也有效。早期、有条件时可选用干扰素。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并为麻疹、百日咳、伤寒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一年四季均可患病,但以冬春季为高发。病原体是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或为其混合感染。病程7—10天,有时延续2~3周,或反复发作。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全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及腹泻、呕吐等,

但较轻微。

呼吸道症状: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另外咳嗽较重,并咳粘液痰,白色或黄色,偶有痰中带血丝,也可干咳为主。咳重时影响学习与休息。有时可伴有喘憋发作。

2.体征病情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或发绀,听诊双肺可散在干哕音、痰鸣音及不固定的大水泡音。

(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增多,血沉稍快,C-反应蛋白正常或增加。胸部X线检查可正常或显示肺纹理增多,也可有肺气肿表现。有条件可做痰涂片或培养以明确病原菌。

【治疗】

(一)一般治疗保持室内通风,适宜温湿度,适当休息,多饮水,保证人量。

(二)对症治疗如发热可用退热剂,咳嗽用止咳祛痰剂,痰多时可雾化、拍背、吸痰等。

(三)病因治疗有细菌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如为病毒感染可应用病毒唑或中草药治疗。当气道梗阻影响通气功能时则应及时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易由粘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故临床症状似肺炎且喘憋更著。病原体由不同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呼吸

道合胞病毒。此外,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引起,亦可是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病季节以冬春为主。

【诊断】

(一)年龄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尤以6个月以下婴儿多见。

(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见。

(三)临床表现起病较急,有感冒前期症状,如咳嗽、喷嚏,1~2天后咳嗽加重,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细湿啰音。症状严重时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38.5℃,病程l~2周。

(四)辅助检查血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加。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升高。胸部X线片以肺纹理增粗、双肺透亮度增强或有小片阴影和肺不张。有条件可做呼吸道分泌物病毒快速诊断以明确病毒种类。

【治疗】

(一)一般处理保护气道通畅,加强湿化,保持室内温湿度、通风,吸氧、吸痰,翻身拍背、加强雾化吸入。

(二)补液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有水电解质紊乱时应及时纠正,注意热卡的维持。

(三)对症治疗氧疗、镇静、祛痰、止喘,对喘憋者可短期应用激素治疗,重症患者可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连续3-5天。有合并症时也应及时处理,例如出现心力衰竭时积极控制心衰。

(四)病因治疗应用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双黄连等。

交叉细菌感染时应用相应的抗生素。

肺炎

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炎的诊断分类至今尚无统一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三种:①按病理形态分类,在临床沿用已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②按病原分类,如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性肺炎(肺炎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支原体肺炎等;③根据病程长短还可分为:急性肺炎(病程在一个月以内);迁延性肺炎(病程在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在3个月以上)。临床一般采用以病原分类为主,结合病理、病程的分类方法。因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故多以支气管肺炎为重点讲解小儿肺炎的诊断治疗。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多由细菌引起,尤以肺炎球菌多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等。病毒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起病多急骤,新生儿或小婴儿有时发病迟缓。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一般较急,有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

2.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唇和鼻唇沟及指趾端发绀。 3.肺部体征早期往往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以后可听到中、粗湿啰音;细小湿啰音或捻发音。

4.重症患者常有其他系统症状或体征,如呕吐、腹泻、抽

搐、心音低钝、心率快等。

5.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为肺气肿或肺不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中毒性脑病。

(二)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见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中内带较多,少数可融合成大片浸润阴影。

2.血象及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大多数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多数减低或正常。

【治疗】

(一)一般治疗保持室内一定温湿度,保证病儿休息。保证热卡供给,保证液体入量。

(二)对因治疗

1.细菌感染或混合细菌感染者可用适当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

2.病毒性肺炎,可选用抗病毒药:三氮唑核苷、双黄连等。

(三)对症治疗

1.氧气疗法根据病儿缺氧程度决定输氧量大小及持续时间。注意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2.退热及镇静。

3.止咳平喘。

4.合并症的治疗对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的患儿应及时对症处理。

支原体肺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肺炎。

1.起病可急可缓,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剧烈阵咳、痰少。

2.肺部体征少,大部分病人仅呼吸音粗或减低。

3.部分病人有肺外损害,例如神经系统损害,包括无菌性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心肌炎;

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此外还可并发皮疹和肌肉、关节病变。

4.本病病情一般较轻,发热持续1~3周,咳嗽可延长至4周或更长。严重肺外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二)肺部X线表现

1.大片阴影,以右肺中、下野为多见。

2.弥漫或局限性纹理增多为间质型。

3.间质病变基础上并有斑片影为混合型。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冷凝集素测定大部分病人>l:64。

2.支原体抗体(IgM)阳性可协助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与一般肺炎大致相同,控制感染常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柔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重症病人红霉素疗效不满意者可加用利福平。

腺病毒肺炎

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为我国北方地区病毒性肺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3、7型腺病毒为主要病原。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潜伏期3—8天,起病多急骤,先有上感样症状或

咽结膜热,3~4天后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同时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烦躁。咳嗽初为干咳,3-5日后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征、发绀等。

2.体征初期肺部体征不明显,3~5日后可听到湿啰音,病灶融合者可听到管状呼吸音。

3.合并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一般病情重,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高。

4.易继发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多见。重症多遗留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不张等。

(二)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粗模糊,伴肺气肿改变,发病3~5天出现片状模糊阴影并形成融合病灶。

(三)实验室检查有条件者可做咽、鼻分泌物的腺病毒抗原或病毒分离。

【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综合治疗,同支气管肺炎治疗。抗病毒可选用病毒唑。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继发于败血症之后。多见于婴幼儿及新生儿,年长儿也可发病。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骤,进展快,呈弛张热型。但新生儿、早产儿可低热或无热。可伴有猩红热样皮疹。中毒性肠麻痹,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惊厥及休克发生。呼吸道症状与其他肺炎相同。

2.体征肺部体征出现早,呼吸音低,散在湿啰音,合并脓

气胸时叩诊浊音,呼吸音及语颤减低及纵隔移位。

3.并发症易合并肺脓肿、肺大泡、脓胸、脓气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休克、脑病、DIC等。

(二)X线检查多合并小脓肿、脓气胸、肺大泡及小泡型肺气肿。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大,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

2.细菌培养、痰培养及涂片可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胸腔积液时,脓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治疗】

(一)抗生素常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肺炎,目前临床多选用万古霉素或联用利福平。

(二)对症治疗同支气管肺炎。

(三)合并胸腔积液的处理可据液量多少,行穿刺或施胸腔闭式引流术予持续引流排脓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 3.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 4. 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检查 1. 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诊断 1. 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 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2. 抗菌药物治疗。 3. 中药治疗。

4. 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 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 2. 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症状及尿路感染史。 检查 1. 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 2. 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诊断 1.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2. 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 1. 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儿科诊疗常规标准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时 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咽和鼻咽部,常诊 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冬春季多发,各种病毒 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约占90%以上,主 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腺病毒及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次为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 【诊断】1、一般类型上感 (1)年长儿症状较轻,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痛、发热等;婴幼儿局 部症状不显着而全身症状重,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食欲差,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2)有些患儿可伴有呕吐、腹泻、阵发行脐周疼痛。

(3)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肺部呼吸音正常;部分患儿可有不同形态的皮疹。. (4)可伴有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上感可引气急性肾炎、风湿热等。(5)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如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分类以中性淋粒细胞增多为主。 (6) C反应蛋白:取微量血送检,可辅助鉴别感染源。细菌感染早期可升高,单纯病毒感染时正常。 2、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急性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的大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由腺病毒3、7型所致,常发生于春夏季,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

儿科前5种疾病诊疗常规1

小儿腹泻病 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的综合征,婴幼儿常见病因分类:①感染性腹泻,如痢疾、霍乱及其他感染性腹泻(肠炎);②感染性腹泻:饮食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他。 【诊断】 (一)大便性状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病程分类 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三)病情分类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四)临床诊断 1.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 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 2.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

能性大;成人发生在5~6月份要考虑成人型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夏季以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炎可能性大。 3.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4.病人粪便为粘液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 米巴痢疾。此外,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 菌肠炎等。 (五)脱水的评估 (见表1—3)。 【治疗】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一) 急性腹泻病的治疗 1.治疗方案一适用于无脱水征患者,可在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三原则: (1)给患者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给患者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①继续母乳喂养;②如患儿不是母乳喂养,年龄在6个月以内,可用患儿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继续喂养;③若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上.给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或烂饭、蔬菜、鱼或肉末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这些食物要很好烹调、研磨或捣碎使之容易消化。 表1—3评估病人脱水状态 脱水程度Ⅰ度Ⅱ度Ⅲ度 1.望诊:一般 良好*烦躁、易激惹*嗜睡或昏迷、软弱 状况

儿科诊疗常规

儿科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一、腹泻病 腹泻病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1 病史:常有喂养不当,腹部受凉或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肠道外感染病史。 1.2 症状:腹泻可轻可重,轻者一日数次,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重者一日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大便带粘液,里急后重。严重病例伴频繁呕吐、厌食、烦躁、精神萎糜等中毒症状,且有不同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3 分型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1.4 病程分类:2周以内为急性,2周至2月为迁延性,2月以上为慢性。 2、检查 1、大便常规:镜检可见脂肪滴或红、白细胞。 2、病原学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大便培养和病毒学检查。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钠、钾、氯、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4、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多。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常证 (1)伤食泻 主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如败卵。嗳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微黄。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2)风寒泻 主证:泄泻清稀,中含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泻 主证:泻下稀薄,水份较多。如水注,色褐而臭,可见粘液,食欲不振,伴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4)脾虚泻 主证:大便稀薄,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5)脾肾阳虚 主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萎糜,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二)西医治疗 1、营养治疗:母乳喂养者继续喂母乳。人工喂养者,6个月以下喂1/2—1/3稀释牛奶,6个月以上继续习惯饮食。 2、液体治疗: (1)第一日补液: a、补液量和方法: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g/kg,重度脱水150—180ml/kg,1/2总量8—12小时内输入,

儿科诊疗常规

儿科诊疗常规 【概述】 急性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由于各种直接或间接原因导致呼吸功能异常,使肺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气体交换需要,造成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称为呼吸衰竭。儿童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快,可迅速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是儿科重要的危重病。 【诊断】 一、病因 1.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梗阻在婴幼儿多见,喉是发生呼吸道梗阻的主要部位,如急性喉炎、喉痉挛、异物、喉软骨软化引起。下呼吸道梗阻包括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引起的梗阻。 2.肺实质疾患:重症肺炎、ARDS、肺水肿、肺出血等。张力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也是常见原因。 3.呼吸泵异常:包括从呼吸中枢、脊髓至呼吸肌,以及胸廓各部位的病变,如各种颅内病变、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颈椎外伤、胸廓外伤或畸形等。共同特点是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 1. 呼吸衰竭分型 (1)周围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动度的改变,如呼吸增快,呼吸费力、鼻扇、三凹征、点头呼吸等,后期出现呼吸无力或减慢,甚至呼吸停止。 (2)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的改变,可出现潮式呼吸、叹息呼吸、抽泣样呼吸、呼吸暂停等。 2. 低氧血症:早期缺氧时表现为紫绀、心率增快、心音低钝、烦躁,严重缺氧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昏迷、惊厥,当PaO2在40mm/Hg以下时,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供氧不足,严重危及生命。 3. 二氧化碳潴留:早期可出现出汗、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体

表毛细血管扩张,可有皮肤潮红、嘴唇暗红、眼结膜充血。早起心率快、血压高,晚期血压下降,年长儿可伴有肌肉震颤等。确诊要靠血液气体检查。当PaCO2>80mmHg(10.7kPa)左右时,临床可有嗜睡或谵妄,重者出现昏迷。PaCO 2逐渐升高,机体有一定代偿和适应。 4.呼吸衰竭时其他系统的变化 (1)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是缺氧的早期表现,年长儿可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睡、昏迷。肺部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可导致脑水肿,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 (2)循环系统:早起缺氧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也可有心律不齐。 (3)消化系统:严重呼吸衰竭出现肠麻痹,个别并发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肝功能受损、转氨酶升高等。 (4)水电解质平衡:呼吸衰竭时多并发低钾血症,个别低钠血症。 三、血气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紫绀性心脏病的前提下,取动脉血测定,正常值PaO2:85-105mmHg,PaCO2:35-45mmHg,PH值7.35-7.45。呼吸功能不全:PaO2<80mmHg(10.6kPa),PaCO2>45mmHg(6.0 kPa)。PaO2低于60mmHg,PaCO2高于50mmHg,即可诊断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 PaO2<60mmHg(6.67 kPa)。 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6.67 kPa),PaCO2>50mmHg(6.67 kPa)。 【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要求以改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和 CO2 潴留,争取时间渡过危机,更好的对原发病治疗。 一.呼吸管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清除口咽、鼻部等粘痰,器官深部粘痰需配合气道湿化、翻身、拍背、甚至气管插管吸痰等,昏迷患儿尽量头后仰、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 2.给氧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儿科常见疾病之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特点是以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为主,并常伴有喉咙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一、休息:感冒时儿童需要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保持室内休息,避免接触冷空气。 二、饮食调理:在感冒期间,儿童的食欲通常会减退,但仍需要适量的营养。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对于好转症状较轻的儿童,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咳嗽药等。但是建议家长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常规消毒:儿童感冒期间,应注意常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手部卫生:家长和儿童都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室内通风:儿童感冒期间适当通风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4. 避免外出:感冒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以免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 综上所述,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孩子休息、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等,并注意常规消毒、手部卫生、室内通风以及避免外出等措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二、儿科常见疾病之腹泻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水样或泥样,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腹泻多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

染、饮食不当等引起,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补充液体等。 一、休息:腹泻时,儿童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加速康复。 二、饮食调理:儿童腹泻期间,消化系统比较脆弱,所以饮食调 理尤为重要。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物,酸甜口味过重 的食物等。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煮蔬菜等,同时 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丧失,所以需要注意补 充液体。可以使用一些口服补液盐或口服液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个人卫生:儿童腹泻期间,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注意常规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 避免食物交叉感染:烹饪食物时,要清洗食材、分开使用砧 板和刀具,以避免食物交叉感染。 3. 尽早就医:如果儿童腹泻严重或症状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综上所述,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儿童休息、 饮食调理和补充液体等,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物交叉感染以及尽 早就医等措施,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儿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1. 感冒 - 定期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 鼻塞时使用生理盐水滴鼻 - 适当休息,增加水分摄入 2. 腹泻 - 多饮水,避免脱水 - 饮食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等 - 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发热 - 量体温,根据体温高低选择退烧药物 - 保持室内通风,穿轻薄衣物 - 酸奶、苦瓜等有退热作用的食物 4. 咳嗽 - 避免寒冷或刺激性食物,如冷饮和辛辣食物 - 多喝水,服用咳嗽药物,如甘草片或川贝润喉片

- 定期进行湿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5. 呼吸道感染 - 定期用盐水漱口,清洗口腔 - 避免进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6. 食物中毒 - 喝大量清水,促进体内有害物排出 - 忌食生冷及油腻食物,以稀饭为主食 - 慎选食品来源,避免食用不新鲜或糟糕加工的食品 7. 过敏性皮炎 - 避免接触过敏原 - 洗澡时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涤剂 - 涂抹抗过敏的皮肤霜或药膏 8. 喉炎 - 多喝水,多休息,避免过度用嗓 - 避免吃辣椒、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 演讲或唱歌后用温水漱口 9. 结膜炎 - 温水洗眼,保持眼部清洁 - 不共用毛巾、枕头等个人用品 - 照顾好宝宝的眼部卫生 10. 营养不良 - 进食均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进行体检,补充缺乏的营养素 - 避免过度依赖高糖和高脂肪食物 11. 肺炎 - 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 避免大食量,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 定期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12. 扁桃体炎 - 多饮水,多休息,保持喉部湿润 -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和酒类

儿科诊疗常规(全)

儿科诊疗常规(全) 标题:儿科诊疗常规:了解孩子的健康与成长 导言: 儿科诊疗是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医学领域,为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需要了解儿科诊疗的常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 诊疗的全过程,包括预防接种、日常护理、常见疾病与急救处理,以 及如何与儿科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第一部分:预防接种 1.接种的重要性:掌握疫苗接种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是 预防儿童疾病的关键。 2.疫苗种类:详细介绍儿童必须接种的常规疫苗,如百白破、麻疹、脊髓灰质炎等。 3.接种时间表:根据孩子年龄提供接种时间表,家长可清楚了解何 时接种何种疫苗,避免错过接种时机。 第二部分:日常护理 1.饮食与营养:讲述儿童合理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性,提供常见的膳 食建议和均衡饮食规划。 2.睡眠与休息:介绍儿童睡眠需求和重要性,并提供建立良好睡眠 习惯的实用方法。

3.个人卫生:分享儿童个人卫生的必要性,包括洗手、牙齿护理等,并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指导。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与急救处理 1.感冒与发烧:分析孩子常见感冒和发烧的原因、症状与处理方法,并提供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建议。 2.儿童腹泻:介绍常见腹泻的病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补水、 饮食调理和药物使用等。 3.皮肤问题:讲解孩子常见的皮肤问题,如湿疹、疱疹等,并给出 相应的护理建议和治疗方法。 第四部分:与儿科医生的沟通 1.选择合适的儿科医生:指导家长如何选择一位合适的儿科医生, 包括专业能力、信任度和沟通效果等方面。 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与儿科医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建议,包 括主动沟通、提问和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等。 结论: 儿科诊疗常规是保证孩子健康的关键。通过预防接种、日常护理、 常见疾病处理和与儿科医生的良好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 健康与成长,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的疾病,保障孩子的健康与幸福成长。(1732字)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综述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目录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溶血病 支原体肺炎 新生儿败血症

重症肺炎的诊治 小儿腹泻规范体液疗法 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 儿童甲亢、甲减、及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肺结核病诊疗常规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 急性呼衰的诊疗方案 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新生儿访视技术常规 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支气管肺炎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诊断: 一、病史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min≤3分,并延续至5min时仍≤5分;经抢救10分钟后开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 二、症状和体征 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状 (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部分患儿可有眼球震颤。前囟张力增高。 HI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h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临床应对出生3d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

进行仔细的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 HIE临床分度

三、辅助检查 1、脑电图在生后1周内检查。表现为脑电活动延迟(落后于实际胎龄),异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和爆发抑制为主)等有条件时,可在出生早期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 (aEEG)连续监测。 2、B超可在HIE病程早期(72h内)开始检查。(1)脑室内广泛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伴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的变窄或消失,和脑动脉搏动减弱,提示脑水肿存在。(2)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呈双侧对称性强回声,提示存在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3)在脑动脉分布区见局限性强回声,提示存在大脑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梗塞。(4)在冠状切面中见侧脑室前角外上方呈倒三角形双侧对称强回声区,矢状切面中沿侧脑室外上方呈不规则分布强回声提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头颅CT 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检查,一般以生后2~5天为宜。有病变者3~4周后宜复查。(1) CT扫描时要测定脑实质的CT值,正常足月儿脑白质CT值在20Hu以上,<18Hu为低密度。(2)要排除与新生儿脑发育有关的正常低密度现象,即在早产儿的额-枕区和足月儿的额区呈现低密度为正常表现。(3)双侧大脑半球呈弥漫性低密度影,脑室变窄,甚至消失提示存在脑水肿。(4)双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呈对称性低密度增高,提示存在基底神经节和丘脑损伤,常与脑水肿并存。(5)在脑大动脉分布区见脑组织密度降低,提示存在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梗塞。(6)在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前角外上方,呈对称性低密度区,提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常伴有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多见。(7)可分轻、中、重三度:1、轻度:散在的局灶密度减低,分布在两个脑叶内,2、中度:低密度影超过两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3、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消失,但基底节小脑尚有正常密度。中、重度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出血。 4 头颅MRI 四、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 治疗: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目录 第一部分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新生儿窒息复苏 第二节新生儿呼吸暂停 第三节新生儿肺炎 第四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五节新生儿呕吐 第六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第七节新生儿出血症 第八节红细胞增多症 第九节新生儿黄疸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第十一节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第十二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十三节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十四节新生儿硬肿症 第十五节新生儿低钙血症 第十六节新生儿低血糖 第十七节新生儿败血症 第十八节梅毒螺旋体先天性梅毒 第十九节早产儿

第二十节新生儿静脉营养 第二十一节新生儿呼吸衰竭 第二十二节新生儿心力衰竭 第二十三节新生儿换血疗法 第二部分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节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毛细支气管炎 第五节支气管肺炎 第六节疱疹性口腔炎 第七节鹅口疮 第八节腹泻病 第九节婴儿肝炎综合征 第十节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十二节肾病综合征 第十三节泌尿系感染 第十四节贫血 第十五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十六节川崎病 第十七节过敏性紫癜

第十八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十九节婴儿手足搐搦症 第二十节病毒性脑膜脑炎 第二十一节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十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二十三节麻疹 第二十四节水痘 第二十五节风疹 第二十六节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十七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第三部分急症诊疗常规 第一节热性惊厥 第二节小儿心肺复苏 第三节急性中毒 第四节心力衰竭 第五节呼吸衰竭 第六节感染性休克 第四部分儿科疾病诊疗技术操作第一节青霉素皮试 第二节破伤风抗毒素皮试 第三节结核菌素皮试 第四节给氧疗法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 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 1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1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由于早产儿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新生儿学组经过讨论,制定《早产儿管理指南》,供各单位参考。 一、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 1.了解病史:对可能发生早产者,新生儿医师要尽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母亲和胎儿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是否完成对胎儿促胎肺成熟的预防,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出生时的处理准备。 2.积极复苏:早产儿出生时产科合并症可能较多,窒息发生率较高,对窒息儿出生时要积极复苏,动作要快且轻柔,产科与新生儿科医师要密切合作。复苏后要仔细评估全身状况。 二、保暖 出生后即应给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在复苏处理后尽快放在预热的暖箱中。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暖箱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2 ~35℃左右(表1) 。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 ,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湿度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国外有些单位采用较高的湿度(表2) ,但要注意预防感染。为保持体温稳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需暂时离开暖箱亦应注意保暖,对出生体重较大(超过2000 g)的早产儿也可以用开放式辐射式保暖床并盖以塑料薄膜进行保暖。 表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暖箱) 出生体重( kg) 暖箱温度 35℃34℃33℃32℃ 1.0 初生10d 10d~3周~5周 1.5 —初生10d 10d~4周 2.0 —初生2d 2d~3周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一)肺炎喘嗽 (1) (二)感冒 (10) (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20) 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肺炎喘嗽 中医病名: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小儿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二)疾病分期 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 1.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2.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 (四)证侯诊断 1.常证

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 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3)痰热闭肺 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4)毒热闭肺 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 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 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2.变证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 儿科 第一章新生儿黄疸 第一节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第二章新生儿感染 第一节新生儿败血症 第二节新生儿破伤风 第三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吸入综合征 第二节感染性肺炎 第三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第四节新生儿呼吸衰竭 第四章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五章新生儿硬肿症 第六章小儿腹泻病 第七章胃食管反流病 第八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九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十章毛细支气管炎 第十一章肺炎 第十二章支气管哮喘

. 第十三章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十四章先天性心脏病 第一节房间隔缺损 第二节室间隔缺损 第三节动脉导管未闭 第四节法洛四联症 第十五章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六章心包炎 第一节急性心包炎 第十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十八章风湿热 第十九章贫血 第一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二十章出血性疾病 第一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二节凝血因子缺损 第二十一章急性白血病肿瘤与细胞病 第一节急性白血病 第二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三节神经母细胞瘤 第二十二章溶血性贫血

. 第一节红细胞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第二节地中海贫血 第二十三章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十四章肾病综合征 第二十五章儿童Ⅰ型糖尿病 第二十六章小儿肥胖症 第二十七章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第二十八章脑性瘫痪 第二十九章格林—巴利综合征 第三十章重症肌无力 第三十一章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十二章硬皮病 第三十三章过敏性紫癜 第三十四章麻疹 第三十五章水痘 第三十六章流行性腮腺炎 第三十八章感染性休克 第三十九章急性脑水肿与颅压增高

第一章新生儿黄疸 第一节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µmol/L(6mg/d1);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索浓度>220.6µmol/L(12.9mg/d1),早产儿>256.5µ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JJH红素>34µmol/L(2mg/d1);④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µmol /L(5mg/d1);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诊断】 (一)诊断要点 I.胆红素值足月儿总胆红素>220.6µmol/L (12.9mg/d1),早产儿>256.5µmol/L (15mg/d1)。 2.病史要详细询问病史,明确发病原因,包括围产因素,感染因素,引起溶血的各种疾病,家族史、喂养史,并了解黄疸出现时间,进展情况及大小便颜色。 3.临床表现 (1)黄疸发生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见。 (2)黄疸发展快24小时内可明显加重,每天胆红素可增加5mg/dl以上。 (3)黄疸程度重,血型不合溶血者常伴有苍白、贫血,感染者常伴有感染中毒表现。 (4)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迁延不愈或进行性加重。 (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复又出现。 (二)黄疸的分期 1.早期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多为新生儿溶血病;生后2~3日出现者有围产因素(窒息、头颅血肿、产前用催产素、输液过多等)、呕吐、排胎便延迟、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病、宫内感染、早发型母乳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南方籍孕妇多见)。遗传性胆红素代谢性疾病及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则均极少见。 2.晚期黄疸感染或败血症、母乳性黄疸(无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肝功正常,黄疸高峰在生后7~10日,持续6~12周,暂停母乳4~5日,黄疸很快减退)。 【治疗】 (一)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予以适宜治疗。 (二)光疗为首选治疗,光疗能使未结合型胆红素Z型转化为E型(水溶性)从胆汁及尿排出。光疗时间24~72小时,连续或间断照射。患儿应裸露,用黑纸遮眼、尿布遮生殖器,勤翻身,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降温,每日液量应增加25%。光疗时可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直接胆红素达68µmol/L (4mg/d1)时可出现青铜症,停光疗即可痊愈。光疗时每12~24小时要监测胆红素,停光疗后胆红素还可回升,应继续监测。 光疗指征: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胆红素>102µmol/L (6mg/d1)者。 2.48小时内胆红素>154µmol/L(9mg/d1)者。 3.48小时后胆红素>220. 6µmol/L (12. 9mg/d1)者。 4.早产儿>171µmol/L (10mg/d1)者。 (三)药物治疗 1.血浆或白蛋白可与游离胆红素结合,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白蛋白每次lg/kg静脉输入。心力衰竭、贫血、水肿者禁用。 2.苯巴比妥为肝酶诱导剂,出生后第一周服用有效,对32周龄以下的早产儿效果差。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程(新)

常见病诊疗规程 一、小儿肺炎 1、目的:确保小儿肺炎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有效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2、范围:肺炎。 3、职责:按各级医师职责、值班医师职责、管房医生职责对患儿诊疗负责。 4、诊疗规程 4.1 诊断要点: 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 2、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唇和鼻唇沟及趾指端发绀。 3、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 4、重症患者常有其他系统体征或症状,如呕吐、腹泻、抽搐、心音低钝、心率快等。 5、常见的并发症为肺气肿或肺不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性脑病。 6、辅助检查 (1)血象及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细菌性肺炎血白细胞大多数增加,病毒性肺炎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 (2)胸部X线片可见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中内带较多,少数可融合成大片浸润影,并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并发脓气胸、肺大疱时可见相应的改变。 4.2 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罗音。婴幼儿全身症状重,因气管狭窄,易致呼吸困难,有时与肺炎不易区分,应按肺炎处理。胸片可帮助诊断。 2、肺结核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影像改变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但肺部罗音常不明显。应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和X线胸片及抗生素治疗后的反应加以鉴别。 3、支气管异物吸入异物可致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易继发感染、引起肺部炎症。但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及胸部X线检查可予以鉴别,必要时可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 4.3 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相对湿度6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2、病原治疗 (1)抗生素:轻症肺炎可在门诊治疗,首选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或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

2014年 目录 第一章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1.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

2.新生儿常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用法 3.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4.新生儿颅内出血 5.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6.新生儿肺炎 7.新生儿湿肺 8.新生儿肺出血 9.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 10.新生儿呼吸衰竭与呼吸管理 11.新生儿贫血 12.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13.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14.新生儿黄疸 15.新生儿溶血病 16.新生儿败血症 1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18.新生儿破伤风 19.新生儿硬肿症 20.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2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2.新生儿低血糖与高血糖症 23.新生儿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24.新生儿呼吸暂停 25.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26.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27.新生儿心力衰竭 28.极低出生体重儿 29.新生儿脐炎

30.撤药综合征 31.先天性梅毒 32.先天性代谢异常 第二章危重症抢救程序 1.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 2.危重儿救治流程 3.新生儿科转运流程 第三章新生儿操作规范 1.浅静脉留置术 2.后囟穿刺术 3.桡动脉穿刺和置管术 4.腹腔穿刺术 5.脐静脉置管术 6.胸骨穿刺术 7.胸腔穿刺及引流术 8.腰椎穿刺术 9.新生儿换血疗法 10.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11.气管插管术 12.硬脑膜下穿刺

13.侧脑室穿刺及引流术 第四章临床路径 1.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病标准住院流程 2.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病临床路径表单 第一章新生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 [概要] 新生儿是指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胎儿的成熟不仅取决于胎龄,也与体重密切相关,因此对初生的新生儿应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和胎龄与体重的关系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予以不同侧重点的监护和处理。 [诊断要点] 1.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其中有些由于胎盘老化引起胎儿瘦小者,又称过熟儿。 胎龄可根据母亲末次月经计算,也可根据新生儿出生后48h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简易胎龄评估法见表-1。28周以下早产儿胎龄评估仍应采用法。 2.根据体重分类 (1)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2)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者。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者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 (一)肺炎喘嗽 (1) (二)感冒 (6) (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11)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肺炎喘嗽 中医病名: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小儿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 (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 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 1.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2.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 (四)证侯诊断 1.常证 (1)风寒闭肺 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 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 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 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 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 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2.变证 (1)心阳虚衰 证侯突然面色苍白,口唇肢端紫绀,气促加重,四肢厥冷,虚烦不宁,额汗不温,右肋下肝脏肿大,脉微虚数,舌淡紫,苔薄白。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章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 一、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 1.正常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入母婴同室后护士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按需哺乳。 2.新生儿科医师对初生新生儿完成详细的体格检查,填写表格式新生儿出生纪录,对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填写“出生缺陷表”。新生儿出院前再做体检,填写出院纪录。 3.新生儿科医师每日逐一查视,填写新生儿查体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入高危新生儿室观察、治疗。 4.护士随时巡视病房,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处理。 5.对新生儿常规采足跟血做新生儿筛查。注射维生素K1。对胎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常规注射氨苄青霉素3天。 二、新生儿查体 1.发现是否畸形。 2.注意脐带出血或渗血。 3.第一次大便24小时,最迟排尿24-32小时,2-3小时抱母乳,以促使子宫收缩及催乳,母乳24小时之内初乳抗体多,有利于小儿增强体质。 4.查体后为正常新生儿,立即放在母亲身边促进乳汁分泌。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 头颅血肿头皮水肿原因: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头皮受挤压,局部组织水肿部位:顶骨或枕骨骨膜下先露部皮下组织质地:柔软,有波动感骨缘清晰为可凹性水肿范围:局限于骨缝之内不受骨缝限制出现:出生时小,以后逐渐明显出生时大,逐渐变小时间:24小时后更显 消失:慢,先软→硬→消失快,2-3天消失三、早产儿 主要特点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是重点监护对象。 (一)诊断要点 1.病史:了解发生早产的原因 2.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毳毛多、皮下脂肪少、头大、头发纤细、乳腺触不到结节、指甲软、未达指端、足趾纹理少。 (2)体温:多为体温不升,易并发硬肿症,但在高温中又易引起高热。 (3)呼吸浅表,节律不整,易出现呼吸暂停(暂停20秒,心率100次/分,发绀,肌张力低下)。常并发肺不张,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 (4)消化功能差,吸吮、吞咽功能低下,喂养困难,易溢乳、呛奶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儿科诊疗常规(全)

儿科诊疗常规

目录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2、咳嗽 3、支气管炎 4、哮喘 5、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呕吐 2、鹅口疮 3、厌食 4、腹泻 三、传染病 1、水痘 2、幼儿急疹 3、流行性腮腺炎 4、手足口病 5、甲型HINI流感

感冒 【概述】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伤风”,是由于外邪侵犯卫表所

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流涕、喷涕、咳嗽为主要症状。“感冒”首见于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方》书中。 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一般于四时感受六淫之邪,病情轻,不流行者,称普通感冒或四时感冒。若感受时行疫毒之邪,病情较重,具传染流行性,则称为时行感冒。其主要病机是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或时行疫毒之邪侵犯肺卫,使卫阳被遏,肺失宣肃。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本篇所述仅限于上呼吸道感染。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2.类证鉴别 (1)很多疾病的初期均可见类似感冒的症状,都是由于外邪侵犯肺卫引起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如:咳嗽、肺炎及麻疹、风疹等传染病,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但逐渐出现喘憋痰鸣或见皮疹,仔细观察不难鉴别。(2)鼻渊: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时间久为特征,始终以鼻部的症状比较突出,没有感冒的表症如恶风、发热、肢体疼痛、咽痛等。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局部症状: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及腰背酸痛。 2 血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减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