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科诊疗常规

儿童康复科诊疗常规

一、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

简称脑瘫,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脑瘫是指胎儿、婴儿或儿童时期脑发育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它是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

①、分类:按临床神经病学表现分为8型:(1)痉挛型;(2)手足徐动型;18 (3)强直型;(4)共济失调型;(5)震颤型;(6)肌张力低下型;(7)混合型;(8)不可分类型。

②、诊断:诊断脑瘫的主要依据:(1)有引起脑瘫的原因;(2)有脑损伤的发育神经学异常;(3)有不同类型脑瘫的临床表现。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注意寻找有无引起脑损伤的原因,即高危因素。按照家族史、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的顺序仔细调查。如果患儿有明显的高危因素,对于诊断脑瘫有很大价值,同时还可以根据高危因素的种类,分析脑瘫型别的可能性以及预后。有的患儿可能只有一种高危因素,有的则有两种以上高危因素,有的患儿可能找不到高危因素。

③、评定:(1)肌力测定;(2)肌张力测定;(3)关节活动度评定;(4)反射发育评定;(5)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6)粗大精细运动功能评定;(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8)功能独立性评定;(9)感知认知评定。

④、康复治疗:脑瘫的康复治疗应以综合性康复治疗为主,即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器具的使用、传统康复治疗等方法。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PT)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主要针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目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Bobath疗法。

2、作业治疗作业治疗(OT)是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患儿日常生活、学习、劳动、认知等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儿进行训练,以恢复和学习各种精细协调动作,解决生活、学习、工作及社交中所遇到的困难,取得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适应性。

3、言语障碍的矫治语言障碍的矫治(ST)实际上指语言及交流障碍的矫治。

4、其他治疗(1)药物治疗:小儿脑瘫的药物治疗目前仍属辅助性治疗,主要目的是针对脑瘫患儿的伴随症状和合并症。(2)传统医学康复疗法:临床上多采用头针和按摩疗法。(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脑瘫康复治疗的一种辅助疗法,分为神经外科和矫形外科的手术治疗。(4)辅助器具及矫形器。

二、孤独症

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一般从1岁半左右,家长逐渐发现儿童与其他儿童存在不同。

①、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2、社会交流障碍: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儿童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是父母通常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听力是正常的,因为孩子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

3、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是却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

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

5、感觉异常。

6、其他: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孤独症患儿较为明显,常常成为被家长和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因此常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

②、诊断:典型孤独症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目前在我国孤独症误诊率极高,原因主要在于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对孤独症缺乏认识、众多家庭存在着“孩子大些语言就会好”的观点。因此对于2—3岁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如果合并有非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行为均应该考虑孤独症的可能。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儿童行为观察和量表评定,对可疑患儿,病史询问和行为观察应该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关问题或量表,进行结构式或半结构式访谈。常用量表有ABC量表和CARS量表。ABC量表为家长评定量表,共57个项目4级评分,53分疑诊,67分确诊;CARS量表为医生评定量表,共15个项目4级评分,总共大于30分可以诊断为孤独症。

③、治疗:孤独症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包括各种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有三个原则:①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②异常行为的矫正;③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在对患儿训练的同时,也向家长传播相关知识。为了配合做好教育和治疗,父母亲需要接受事实,克服心理不平衡状况,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训练和父母生活工作的关系。化爱心、耐心、恒心为动力,积极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并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1、结构化训练:该方法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2、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DTT),典型DTT包括以下步骤:①任务分析与分解;②分解任务强化训练;③奖励;④提示和提示渐隐;⑤间歇。

3、关系发展干预(RDI)。

4、感觉统合训练。

5、听觉统合训练。

6、药物治疗:没有特异性药物治疗,但在其他的行为控制方面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些药物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改善儿童的训练和教育效果,保证儿童正常生活和学习。(1)多动行为:利培酮(维思通)。剂量从0.25mg/日开始,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2mg/日。(2)攻击行为:氟哌啶醇可以用于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攻击行为。(3)自伤行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曲酮,用于治疗儿童自伤和攻击行为疗效较好。(4)刻板僵直行为: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百忧解)可治疗孤独症的重复刻板行为。(5)抑郁:可首选氟西汀。

④、预后:儿童孤独症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高、干预的年龄较小、训练强度越高,效果越好),不予治疗多数孤独症儿童预后较差。

三、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显著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多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起病。一项针对全国8省市0~14岁精神发育迟滞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1.2%,其中城市约0.70%,农村约1.41%。

①、病因:1.遗传因素:目前已经明确的病因有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先天颅脑畸形。

2.围产期有害因素:如母孕期感染、药物、毒物、妊娠期疾病、新生儿疾病等均是导致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

3. 3.出生后不良因素:大脑发育成熟之前影响大脑发育的疾病及早期文化教育缺失均可能导致精神发育迟滞。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智商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轻度智商在50~69之间,成年后可达到9~12岁的心理年龄,幼儿期即可表现出智能发育同龄儿童迟缓,小学以后表现为学习困难。能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但是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通过职业训练能从事简单非技术性工作,有谋生和家务劳动能力。

2.中度智商在35~49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6~9岁的心理年龄,从幼年开始,患者智力和运动发育都较正常儿童明显迟缓,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就读。能够完成简单劳动,但效率低、质量差。通过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

3. 3.重度智商在20~34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3~6岁的心理年龄,患者出生后即表现出明显的发育延迟,经过训练只能学会简单语句,但不能进行有效语言交流,不能学习,不会计数,不会劳动,生活常需他人照料,无社会行为的能力。可伴随运动功能损害或脑部损害。

4. 4.极重度智力在20以下,成年以后可达到3岁以下的心理年龄,完全没有语言能力,不会躲避危险,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以原始性的情绪表达需求。生活不能自理,尿便失禁。常合并严重脑部损害、躯体畸形。

②、检查:

1.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皮肤掌指纹等生长发育指标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激素等常规化验,脑电图、脑地形图、内分泌及代谢检查、染色体分析、脆性位点检查等辅助检查,了解有无躯体疾病及脑部器质性病变。

3.心理发育评估:0-6儿童心理行为量表、韦氏智力检验、社会适应行为评估、临床发育评估。人格测试如汪卫东教授研发的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症状自评量表等。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若儿童18岁以前有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的临床表现,智力测验结果智商70,则可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再根据智能发育水平及智商确定严重程度。

③、治疗:

1.教育和康复训练:无论何种类型、程度、年龄的患者均可施行。重点是儿童,并且年龄越小,开始训练越早,效果越好。根据患者的智力水平因材施教。

2、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能使患者建立和巩固正常的行为模式,减少攻击行为或自伤行为。心理教育和家庭治疗使患者的父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焦虑情绪,有助于实施对患者的教育和康复训练。

3.药物治疗:(1)病因治疗:如对半乳糖血症和苯丙酮尿症者,给予相应饮食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2)对症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者30%~60%伴有精神症状,可根据不同的精神症状选用相应药物治疗。(3)若患者伴精神运动性兴奋、攻击行为或自伤行为,可选用氟哌啶醇、奋乃静、利培酮等。治疗剂量视患者的年龄和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4)合并明显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症状者,可选用呱甲酷和托莫西汀等药物治疗。

四、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若发现儿童有语言发育迟缓现象,应努力查找病因。若儿童无以上明确原因而出现的语言发育明显延迟现象,则称为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或发育性语言迟缓。

①、病因: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

②、临床表现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临床上分为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二种。前者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后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均受限制。当患儿开始学语时,语言缺陷即显示出来,小儿可发出一些音节,但不能组成词。记不住普通的词,词汇十分贫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他所需要的东西,因此语句十分生涩难懂。患儿对语言的学习速度很慢,常比正常儿童慢2~3倍,语言明显落后,如1岁多尚不能叫爸爸、妈妈,4岁尚不能说完整的句子等。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在学前阶段可无明显的心理情绪异常,仍然活泼、愉快,上学后由于语言交流困难,小儿常出现焦虑、抑郁、退缩、违拗等行为问题。该类儿童常学习困难,主要是阅读、理解和计算困难。由于这些儿童的内在语言发育正常,因此可参加一些带有创造性的游戏,也可以绘画。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如用表情和动作表示自己的需求。对母亲能表示依恋,能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对患儿进行智力测验时,表现为言语部分差,但操作部分正常,出现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的分离。

④、治疗主要对语言进行特殊训练。表达型语言障碍者预后良好。不经治疗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获得语言能力,但早期干预仍然是必要的。语言训练的重点是模仿他人讲话,父母最好也参与训练。感受性语言障碍者,重点在于训练患儿对语言的理解、听觉记忆及听觉知觉等方面的能力,专门训练后语言能力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预后仍较差。对伴有心理行为障碍者要采用行为疗法矫治,同时伴以支持性心理治疗。无特效治疗药物,对伴有注意力障碍者可给予中枢兴奋剂以改善注意力。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详细完整版)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前评估 1.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疾病、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2.进行功能评定,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3.结合影像学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 二、制定康复治疗目标 1.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并制定具体可行的治疗目标。 2.目标应明确、可量化,考虑到患者的个人特点和潜力。 三、康复治疗方法 1.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2.康复治疗方法应综合运用,灵活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3.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疗效,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

案。 四、康复团队协作 1.康复医学科应建立专业的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2.团队成员应密切协作,定期开展康复讨论和评估,制定综合治疗计划。 3.康复团队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应用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 1.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应用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如假肢、矫形器、助听器等。 2.对于需要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评估和配备,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导和康复训练。 六、康复效果评估和记录 1.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的指标。 2.康复效果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计划。

以上是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的详细完整版。康复医学科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综合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康复团队的协作工作,应用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定期评估和记录康复效果,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康复服务。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 诊疗常规 脑卒中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与/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得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与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得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得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与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她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得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与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与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与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得运动处方。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与实验室及其她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与肠道功能障碍得药物治疗与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脑卒中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 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里瘫之阳早格格创做 里瘫(心涡,心癖)是指颈乳突里神经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慢性周围性里瘫.属西医的里神经炎. 一诊疗尺度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量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痛痛或者里部没有适等前驱症状.慢性或者亚慢性收病,出现一侧(奇为二侧)周围性里瘫,陪舌前2、3味觉障碍,少量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心眼正斜为主要特性.慢性收火,患正里部表情肌瘫痪,眼睑关合没有齐,额纹缩小或者消得,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得,心角下垂正背健侧,病侧没有克没有及皱眉、蹙额、关目、露齿、饱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痛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者消得,听觉过敏或者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暂,可果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心角反牵背患侧,甚则出现里肌痉挛,产死“倒错”局里. (三)鉴别诊疗: 本病需与中枢性里瘫相鉴别,中枢性里瘫表示为一侧心角正斜,而眼睛及其以上没有受做用,多陪随一侧肢体偏偏瘫. 二,治疗

与穴: ①主穴:攒竹、阳黑,丝竹空、太阳,四黑,天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艰易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正斜加火沟;颏唇沟正斜加启浆.回复期加脚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支配:里部腧穴均止仄补仄泻法,回复期可加灸法;正在慢性期,里部穴位脚法没有宜过重,肢体近端的腧穴止泻法且脚法宜重;正在回复期,合谷止仄补仄泻法,脚三里真止补法. ⑵电针:与阳黑、丝竹空、顴髎、天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于性最强的治疗脚法之一,早期可革新血循环,统造炎症死少,与消局部神经火肿;后期可革新神经管养,普及神经镇静性,促进神经功能回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功夫里部应防止风热,戴心罩,注意保温;忌食辛、香、燥、辣之品;果眼睑关合没有齐,需要时应戴眼罩,每日面眼药火2—3次,以防止熏染.自尔锻炼:如干毛巾热敷、表情动做及咀嚼训练等. 二中风

儿童康复科诊疗常规

儿童康复科诊疗常规 一、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 简称脑瘫,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脑瘫是指胎儿、婴儿或儿童时期脑发育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它是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 ①、分类:按临床神经病学表现分为8型:(1)痉挛型;(2)手足徐动型;18 (3)强直型;(4)共济失调型;(5)震颤型;(6)肌张力低下型;(7)混合型;(8)不可分类型。 ②、诊断:诊断脑瘫的主要依据:(1)有引起脑瘫的原因;(2)有脑损伤的发育神经学异常;(3)有不同类型脑瘫的临床表现。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注意寻找有无引起脑损伤的原因,即高危因素。按照家族史、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的顺序仔细调查。如果患儿有明显的高危因素,对于诊断脑瘫有很大价值,同时还可以根据高危因素的种类,分析脑瘫型别的可能性以及预后。有的患儿可能只有一种高危因素,有的则有两种以上高危因素,有的患儿可能找不到高危因素。 ③、评定:(1)肌力测定;(2)肌张力测定;(3)关节活动度评定;(4)反射发育评定;(5)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6)粗大精细运动功能评定;(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8)功能独立性评定;(9)感知认知评定。 ④、康复治疗:脑瘫的康复治疗应以综合性康复治疗为主,即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器具的使用、传统康复治疗等方法。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PT)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主要针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目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Bobath疗法。 2、作业治疗作业治疗(OT)是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患儿日常生活、学习、劳动、认知等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儿进行训练,以恢复和学习各种精细协调动作,解决生活、学习、工作及社交中所遇到的困难,取得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适应性。 3、言语障碍的矫治语言障碍的矫治(ST)实际上指语言及交流障碍的矫治。 4、其他治疗(1)药物治疗:小儿脑瘫的药物治疗目前仍属辅助性治疗,主要目的是针对脑瘫患儿的伴随症状和合并症。(2)传统医学康复疗法:临床上多采用头针和按摩疗法。(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脑瘫康复治疗的一种辅助疗法,分为神经外科和矫形外科的手术治疗。(4)辅助器具及矫形器。 二、孤独症 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一般从1岁半左右,家长逐渐发现儿童与其他儿童存在不同。 ①、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2、社会交流障碍: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儿童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是父母通常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听力是正常的,因为孩子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 3、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是却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儿科常见疾病之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特点是以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为主,并常伴有喉咙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一、休息:感冒时儿童需要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保持室内休息,避免接触冷空气。 二、饮食调理:在感冒期间,儿童的食欲通常会减退,但仍需要适量的营养。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对于好转症状较轻的儿童,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咳嗽药等。但是建议家长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常规消毒:儿童感冒期间,应注意常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手部卫生:家长和儿童都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室内通风:儿童感冒期间适当通风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4. 避免外出:感冒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以免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 综上所述,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孩子休息、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等,并注意常规消毒、手部卫生、室内通风以及避免外出等措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二、儿科常见疾病之腹泻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水样或泥样,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腹泻多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

染、饮食不当等引起,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补充液体等。 一、休息:腹泻时,儿童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加速康复。 二、饮食调理:儿童腹泻期间,消化系统比较脆弱,所以饮食调 理尤为重要。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物,酸甜口味过重 的食物等。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煮蔬菜等,同时 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丧失,所以需要注意补 充液体。可以使用一些口服补液盐或口服液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个人卫生:儿童腹泻期间,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注意常规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 避免食物交叉感染:烹饪食物时,要清洗食材、分开使用砧 板和刀具,以避免食物交叉感染。 3. 尽早就医:如果儿童腹泻严重或症状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综上所述,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儿童休息、 饮食调理和补充液体等,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物交叉感染以及尽 早就医等措施,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儿童康复科诊疗程序

儿童康复科诊疗程序 背景介绍 儿童康复科是专门针对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医疗科室。儿童康复科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诊疗程序,帮助儿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正常参与社会活动。 诊疗程序 儿童康复科的诊疗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初诊 1.家长在儿童康复科门诊进行初诊预约。 2.医生根据预约情况,为儿童安排初诊时间。 3.家长携带儿童的相关病历资料和诊断报告前往门诊。 4.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儿童现状、制定初步诊断和治疗计划。

第二步:辅助检查 1.根据初诊结果,医生会酌情决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进行相关检查后,医生会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诊断,并据此调整治疗计划。 第三步:康复治疗 1.医生根据儿童的病情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方法和康复频次等。 2.康复治疗可以涵盖多种方法,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应用。 3.康复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评估儿童的康复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计划。 第四步:康复辅助措施

1.根据儿童的需要,医生可以建议康复辅助措施,如辅助器具使用、家庭护理指导等。 2.医生会向家长详细介绍辅助措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第五步:随访和复诊 1.在康复治疗期间,医生会定期进行随访,了解儿童的康复进展情况。 2.根据随访结果,医生可能会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3.根据儿童的康复情况,医生会安排定期复诊,以监测儿童康复效果和进行进一步治疗。 总结 以上就是儿童康复科的诊疗程序,通过科学、系统的流程,我们可以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医生会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儿童的康复进程,为他们带来健康和幸福。

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

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 概述 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旨在指导儿童康复科医生和康复师进行儿 童康复治疗工作,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促进儿童健康 成长和发展。 目标 提供适应儿童发展特点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康复训练、功能 评定和康复计划制定。 增强儿童康复效果,提高儿童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达到儿童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融入,帮助儿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要求 1.康复方案制定 应根据儿童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方案应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方法和康复计划。 2.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应采用系统性、循序渐进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和功能训练等。 康复训练应结合儿童的发展阶段和康复需求,注重锻炼儿童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3.功能评定 应对儿童进行全面的功能评定,包括生活能力评定和运动功能评定等。 功能评定应定期进行,以了解儿童康复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4.康复环境 康复环境应舒适、安全,并且能够满足儿童康复治疗的需要。 康复环境应设有适合儿童的康复设施和器械,并保持整洁与卫生。 5.康复师资 康复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康复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儿童康复科治疗方法,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

6.家庭参与 康复治疗应积极引导家长和家庭成员参与,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帮助。 家庭应配合康复师的治疗方案,按时参与儿童的康复训练和康复计划。 总结 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是儿童康复科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规范儿童康复治疗流程和要求,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和质量。同时,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以适应儿童康复科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希望以上文档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果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儿童康复科脑性瘫痪诊疗常规全面性发育迟缓诊疗常规智力发育障碍诊疗常规三甲资料修订版

工作制度职责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 目录: 儿童康复科一诊疗常规脑性瘫痪诊疗常规全面性发育迟缓诊疗常规智力发育障碍诊疗常规 【定义】 脑性瘫痪(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C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临床特点】 典型特征表现为五个方面: ①运动功能障碍、早期以运动发育落后为主 ②特续性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 ③反射发育异常主要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矫正)反射及平衡(倾斜)反应延迟出现,痉挛型脑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 ④肌张力和肌力异常(牵张反射亢进、关节活动度异常等) ⑤随年龄增长的继发性损伤 【诊断】 1脑性瘫痪诊断依据为四项必备条件及两项参考条件。 (1)四项必备条件: ①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 ②运动姿势发育异常 ③反射发育异常 ④肌张力及肌力异常 诊断脑性瘫痪必须具备以上4项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两项参考条件:是非必备条件,有利于诊断及康复策略的选择。 1)有引起脑性瘫痪的病因学依据:如前所述出生前、围生期、出生后至3岁前的各类病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2)可有头颅影像学佐证:包括头颅B超、CT、MR1等影像学检测结果异常。 2.辅助检查 (1)直接相关检查: 1)头颅影像学检查(MRI、CT和B超):是脑性瘫痪诊断的有力支持。 2)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是脑性瘫痪诊断较好的支持,但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2)合并症的相关检查:根据病情特点和需要选择以下相关检查。 1)脑电图(EEG)

2)肌电图 3)脑干听、视觉诱发电位 4)其他相关检查 【康复治疗】 原则: 1 .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是取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 2 .综合性康复 3 .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除了规范的康复训练、护理和管理外,还要培训家长和看护者开展家庭康复 4 .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 5 .早期开展教育康复 6 .康复训练与游戏相结合 7 .集中式康复与社区康复相结合 康复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PT) 8 .作业治疗 9 .言语治疗 10 药物及手术治疗 5.其他疗法 (1)传统医学康复疗法 (2)辅助器具及矫形器的应用 (3)马术治疗 (4)多感官刺激 (5)游戏及文体治疗 (6)音乐治疗 ⑺虚拟现实康复训练 (8)运动想象(MI)及镜像疗法/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的应用 6 .心理康复与教育 7 .职业康复及社会康复 参考文献: 《儿童康复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主编:李晓捷 【定义】 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是指婴幼儿运动、语言或认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标志性的发育指标/里程碑(如坐、站、走和语言等)没有达到相应年龄段应有的水平。表现为患儿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能力、语言、交流、社会适应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存在两种以上发育迟缓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诊断年龄小于5岁。GDD是暂时性/过渡性、症状描述性诊断C

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

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 1. 引言 儿童康复科治疗是为了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医疗服务。为了确保治疗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份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是必要的。本文档旨在为儿童康复科医生、家属和相关参与者提供标准化的治疗指南。 2. 治疗流程 儿童康复科治疗应该遵循以下流程: 2.1 评估 在治疗开始之前,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是必要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功能能力、认知水平和社交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将用于确定治疗的目标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2 制定康复计划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康复计划应该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法、治疗频次和治疗期限等内容。康复计划应该根

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与家长和其他治疗参与者进行沟通和协商。 2.3 治疗实施 根据康复计划进行治疗实施。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治疗过程要注意患儿的安全和舒适,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并根据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2.4 评估和调整 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法。评估应该全面、客观,并与家长和其他治疗参与者进行充分沟通。根据患儿的情况,决定治疗是否继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原则 在儿童康复科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个性化 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和家庭支持等因素。

3.2 综合性 治疗应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方法和技术,针对患儿的不同问题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和社交行为等方面。 3.3 家庭参与 治疗应鼓励家庭参与,家长应参与治疗过程中的决策和实施,以便更好地促进患儿的康复。 3.4 标准化 治疗过程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治疗质量和效果。治疗师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并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标准。 4. 结论 儿童康复科治疗规范旨在确保儿童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按照评估、制定康复计划、治疗实施和评估调整的流程进行。同时,要遵循个性化、综合性、家庭参与和标准化的原则,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除此之外,治疗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益,确保他们的安全和隐私。只有在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医治操作规程 一、物理医治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医治工程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适宜体位,并交待本卷须知。. 4、各物理医治工程具体操作详见各工程操作方法。 5、医治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察并询问病人,说明正常反响和非常反响。非常反响马上处理或停止医治。 6、医治终止后,整理好机器和医治床,作好下一位病人医治打算。 二、物理医治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害、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医治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医治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依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医治,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拟时比拟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假设病人难以忍耐,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医治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医治停止。 6、每次医治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样10-20 次为1个疗程。 本卷须知:在中频医治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回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医治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痛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医治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医治所需剂量。 3、医治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医治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医治。 5、医治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打算下位患者医治。 本卷须知:医治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医治。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X。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医治中和医治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适应症: 扭挫伤、肌肉劳损、血肿、肩周炎、术后浸润、术后粘连、慢性溃疡、前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是一门针对人类的机能障碍和丧失进行康复治疗的学科。在康复科的诊 疗中,常见病有哪些?治疗常规是怎样的?下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常见病 中风后偏瘫 中风后偏瘫是指中风患者在脑部出血或者缺血的情况下,导致身体半边肢体发 生肌肉萎缩、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典型的表现是面部、口、舌和肢体的偏瘫。治疗中,护理和康复治疗都非常关键。康复中心为患者提供病史资料、测定患者意识和认知能力、进行物理治疗、开展肢体活动以及执行语言和吞咽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指因脊髓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骨盆等肢体的无力、麻木等状况。 在康复治疗中,首要工作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障碍性症状,同时,鼓励病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帮助其逐渐恢复体力和体能。 脑外伤 脑外伤是指人脑受到外力打击、摔跤、交通事故或其它外伤等原因而引起的脑 组织和神经功能障碍。治疗中,主要采用病史查看、神经系统细致检查、认知、运动和日常生活技能的康复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重建自身的身体能力和生活能力。 诊疗常规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中风、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疾病的治疗核心,它是在病人身体恢复 的过程中,逐步恢复其正常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康复科提供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语言和吞咽康复训练、认知和行为治疗等方面。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手段,适用于中风后的麻痹、疼痛和其它神经系统障碍 等病症。常用药物有保护神经元的药物(如丙酰半胱氨酸)、改善神经肌肉的信号传 导的药物(如肌肉松弛剂)以及改善意识水平和认知功能的药物(如多巴胺拮抗剂)。

外科手术 对于某些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外伤等比较严重的病例,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首要选择。外科手术能够对患者进行整容、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为解决肢体障碍和认知、情感等问题的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对治疗者进行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等,目的是通过治疗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科是一门重要的治疗学科,其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够帮助他们逐步恢复生活能力。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病包括中风后偏瘫、脊髓损伤和脑外伤等,治疗常规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心理治疗等。通过以上治疗措施的综合应用,康复科的治疗有效帮助了大量受到机能障碍和丧失的患者进行重建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要求规范标准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断规范 一、康复治疗原则康复治疗旳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旳脑梗死,当日可以开展康复防止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旳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防止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防止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六个月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到达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同意后可以合适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有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状况,需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测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适应征:需理解与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状况时及颅内压增高旳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 ②需协助其他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深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他状况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康复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适应症: 扭挫伤、肌肉劳损、血肿、肩周炎、术后浸润、术后粘连、慢性溃疡、前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面瘫 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统称。 (一)诊断: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发病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特点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1、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2、多急性起病。 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症。 4、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5、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症状: 本病具有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 (三)治疗: 主症:半身不遂: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处方: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可轮换取肩髃、肩贞、臂蠕、阳池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三阴交,昆仑,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 兼症加减:中风不语及吞咽困难:廉泉、翳风、风池等;认知障碍、痴呆:取穴百会、四神聪、四关穴等(体针+头皮针配合运用);口角流延:取穴地仓、迎香、承浆点刺金津、玉液等;尿失禁、尿储留:取穴天枢、大横、气海、关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 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康复科单病种诊疗常规

痹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诊断依据】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 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五、X线片常可见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腰椎CT扫描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六、中医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