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疗常规

儿科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一、腹泻病

腹泻病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1 病史:常有喂养不当,腹部受凉或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肠道外感染病史。

1.2 症状:腹泻可轻可重,轻者一日数次,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重者一日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大便带粘液,里急后重。严重病例伴频繁呕吐、厌食、烦躁、精神萎糜等中毒症状,且有不同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3 分型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1.4 病程分类:2周以内为急性,2周至2月为迁延性,2月以上为慢性。

2、检查

1、大便常规:镜检可见脂肪滴或红、白细胞。

2、病原学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大便培养和病毒学检查。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钠、钾、氯、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4、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多。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常证

(1)伤食泻

主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如败卵。嗳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微黄。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2)风寒泻

主证:泄泻清稀,中含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泻

主证:泻下稀薄,水份较多。如水注,色褐而臭,可见粘液,食欲不振,伴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4)脾虚泻

主证:大便稀薄,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5)脾肾阳虚

主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萎糜,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二)西医治疗

1、营养治疗:母乳喂养者继续喂母乳。人工喂养者,6个月以下喂1/2—1/3稀释牛奶,6个月以上继续习惯饮食。

2、液体治疗:

(1)第一日补液:

a、补液量和方法: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g/kg,重度脱水150—180ml/kg,1/2总量8—12小时内输入,

约每小时8—10ml/kg。按等渗、低渗和高渗性脱水分别用1/2、2/3和1/3张含钠液,判断困难先用1/2张含钠液。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于30—60min内快速静滴。余下1/2总量于12—16h内匀速输入,以每小时5ml/kg,如能口服应改口服补液。

b、纠正酸中毒:有酸中毒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以碳酸氢钠纠正。

c、补钾:按缺钾不同程度给10%Kcl,每日200—400mg/kg,浓度<0.3%。

(2)第二日以后补液

主要补生理需要量(每日60—80ml/kg)和继续损失量(约每日30ml/kg),用1/2—1/3张含钠液,另外应继续补钾和保持热量。

(3)注意补钙、补镁。

3、病因治疗

(1)感染性腹泻:针对病原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可选用抗菌药物口服或静滴,如庆大霉素、先锋必等。真菌感染应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病毒感染者使用病毒唑。

(2)非感染性腹泻:如食饵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应避免奶类。症状性腹泻应治疗原发病。另外可选用妈咪爱进行微生态治疗,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

4、其他:营养不良或腹泻日久,应补充维生素A、B、C、D或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时期最常见,主要为鼻、咽、喉的急性炎症。中医多属感冒。多见于秋冬春季气候多变时。

(一)临床表现

1、年长儿症状较轻,可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或发热,部分病例可伴腹痛。

2、婴幼儿起病较急,可伴呕吐、腹泻,高热时可致高热惊厥。

3、体检:大多一般情况较好,咽部充血,部分病例可见疱疹溃疡或扁桃体红肿及渗出,可伴颌下淋巴结肿大。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病毒感染时偏低,或在正常范围内,细胞感染者一般可增多,中性偏高。

2、胸部X线片正常,如发热持续不退或咳嗽较重者,可作胸部X 线片检查,以除外下呼吸道感染。

3、有条件可作相关病原学检测。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风寒型

主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型

主证:发热较重、恶风,有汗热不解,头痛、鼻塞或流黄涕,咳嗽声重,痰粘白或稠黄,咽红或痛,口干引饮,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

主证: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泻,咳嗽,苔薄白或腻,脉数。

治法:清暑解毒。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4、虚证感冒

主证:发热不高,反复发作,自汗,面色淡白,恶风怕冷,鼻塞流清涕,肢软乏力,胃纳不香或有咳嗽,舌淡嫩,苔薄白,脉细数弱。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5、兼证(挟惊、挟滞、挟痰)

①挟惊

主证:感冒高热,兼有惊物蹄叫,睡卧不安,甚则抽风惊厥,目珠上窜,热退抽搐即止。

治法:解热定惊。

方药:银翘散加菊花、钩藤、石决明、蝉蜕。

②挟滞

主证:感冒兼有腹胀嗳气,甚则呕吐,腹泻,苔厚浊腻,脉数。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

③挟痰

主证:感冒发热,咳嗽,喉间痰多,甚则气急痰鸣。

治法:肃肺化痰。

方药:二陈汤加减。

(二)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热过高可用阿斯匹林、安乃近等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痰多时可用沐舒坦,烦躁惊厥者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止惊。

2、细菌感染可能性大或有并发症时,可选用抗菌素、先锋V、哌拉西林等。

3、雾化吸入。

三、肺炎

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和真菌性等,根据病理可分为大叶性、节段性、支气管性和间质性等,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迁延性,临床上各种分类之间有区别有联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1 症状:急性发病,突然发作性喘憋。尤以病毒引起者多见。发热(部分可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1.2 体征:病变肺部叩诊浊音,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或捻发音。

1.3 X线检查:肺部X线摄片或胸部透视有斑片状阴影。

2、实验室检查

2.1 血象: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若为病毒性肺炎,上述值均可偏低。

2.2 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或者支原体抗体阳性,冷凝集试验阳性。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风寒闭肺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闭肺

主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宣肺,止咳化痰。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闭肺

主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泻肺降气,定喘涤痰。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虎汤加减。

4、正虚邪恋

①阴虚肺热

主证: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②肺脾气虚

主证: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淡白,神疲无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5、止嗽膏外贴。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对症处理。

2、抗菌药物治疗,针对病原应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白霉素、红霉素等。

3、重症肺炎的治疗:补液给氧,肾上腺皮质激素,强心利尿,呼吸兴奋剂等。

4、对症治疗:祛痰可使用沐舒坦,有喘息者加用氨茶碱。

5、雾化吸入。

四、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一种可逆性的气道梗阻,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喘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诊断]

1、发作前常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夜间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心肺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罗音,心率增快。

5、查血常规: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伴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治疗]

(一)中药治疗

1、寒饮停肺

主证: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2、痰热壅肺

主证: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3、外寒肺热

主证:咳喘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咽红,口渴,痰粘色黄。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滑数。

治法:解表清里。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镇静,供给充足营养、水份、维生素,缺氧时给氧。

2、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并发细菌感染者可适当选用抗生素治疗。

3、支气管扩张剂: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1)氨茶碱口服3-5mg/kg/次,日三次,亦可静脉用此剂量,两次间隔须6个小时。4个月以下小婴儿一般不用氨茶碱。(2)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点滴;(3)其它支气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舒喘灵等视情况而定。

4、对症治疗:湿化呼吸道、改善通气,止咳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五、鹅口疮

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

[诊断]

口腔粘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常见于颊粘膜、舌、齿龈、上腭等处,不易拭去。取白膜少许放臵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溶液1滴,镜检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心脾积热

主证:口舌满布白屑,周围红赤,面赤唇红,口干喜饮,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数。

治法:清热泻脾,解毒泻火。

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2、虚火上浮

主证:口舌散布白屑,周围淡红,形体怯弱,面白颧红,口干不渴。舌质嫩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肉桂加减。

(二)西药治疗

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局部涂0.5%—1%甲紫溶液,每日1—2次。病变广泛者,用1:10万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每日3—4次。

六、水肿

水肿是由外感风邪或邪毒入侵,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水道不利,水湿溢于肌肤而致全身水肿,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诊断]

1、阳水

1.1 浮肿多由眼睑开始,逐渐遍及全身,以上身肿为甚,皮肤光亮,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尿闭。部分患儿可出现肉眼血尿。常伴有血压增高。

1.2 严重病例可出现头痛,呕吐,抽风,或面色青灰,烦躁,气急等症。

1.3 病程短,发病前常有急性乳蛾、脓疮等病史。

1.4 小便常规镜检有大量的红细胞,尿蛋白阳性,并可见到透明、颗粒管型。

1.5 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往往增高。血尿素氮及肌酐在尿少期可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可降低。

2、阴水

2.1 全身明显浮肿,呈凹陷性,尤以腰以下肿为甚。皮肤苍白,甚至伴腹水、胸水。

2.2 病程长,反复不愈。

2.3 小便常规镜检,尿蛋白定性+++~++++,尿蛋白定量大于100mg/24h,偶见少量红细胞与管型。血浆白蛋白可明显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臵。血胆固醇增高,活动期血沉可加快。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风水相搏

主证:眼睑浮肿,继则全身浮肿,肢节酸痛,尿少。或伴发热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2、湿热内蕴

主证:肢体浮肿,小便短赤,或肉眼血尿,发热神烦。或有皮肤疮毒。舌苔黄腻,脉略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脾虚湿困

主证:肢体浮肿,面色萎黄,疲乏无力,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质偏淡,苔白滑,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防己茯苓汤加减。

4、脾肾阳虚

主证:全身高度浮肿,或有胸水、腹水,面色淡白或灰暗,神疲畏寒,四肢欠温,脘腹胀满。甚至咳逆上气,不能平卧。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

(二)西医治疗

1、注意休息,阳水者,水肿期进无盐、高糖含适量脂肪及蛋白质饮食。阴水者,进低盐饮食,适量蛋白质,维持热卡平衡。

2、清除感染病灶:一般选用青霉素肌注连续7-10天。

3、利尿剂:可酌情选用双氢克尿塞或安体舒通或速尿。

4、降压:可酌情选用利血平或肼苯达嗪或哌唑嗪。

5、对阴水者选用激素治疗。

七、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流涕、咳嗽、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脱屑、留有棕色色素沉着。

[诊断]

1、在流行季节,有麻疹接触史。

2、初起有发热,咳嗽,喷嚏等类似感冒的表现,但发热渐高,眼红多泪,口腔颊粘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发热3-4天则出疹,从颜面开始,逐渐遍及全身,皮疹出齐后,热渐退,疹渐回。邪毒深重者,可合并肺炎喘嗽、喉痹、昏厥等危象。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疹前期

主证:从开始发热到出疹3天左右。热势渐升,咳嗽,流涕,目赤畏光,泪水汪汪。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

方药:宣毒发表汤加减。

2、出疹期

主证:皮疹从见点到透齐3天左右。发热不退,咳嗽加剧,疹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胸背、腹部、四肢,最后手掌足底见疹,即为出齐。疹色呈暗红色的斑丘疹。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透疹。

方药:清解透表汤加减。

3、疹回期

主证:从疹点透齐至收没3天左右。发热渐退,咳嗽减轻,疹点依次渐回。疹退处皮肤呈糠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舌质红,少津,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甘寒养阴。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4、热毒闭肺

主证: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鸣,疹点紫暗或隐没,甚则面色青灰,口唇紫绀。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而干,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达邪。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5、热毒攻喉

主证: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声重浊,状如犬吠,喉间淡鸣,

甚则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消咽下痰汤加减。

6、毒陷心肝

主证:高热,烦躁,谵语,皮肤疹点密集成片,色紫红,或见鼻衄,甚则神昏抽搐。舌绛起刺,苔黄糙,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房间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口腔及眼睛经常清洗。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

2、对症治疗:高热进可用退热剂,烦躁时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药。剧咳时用祛痰镇咳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并给予维生素A。

八、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病因复杂,可为生理现象,多为病理性黄疸。

[诊断]

1、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出现在24小时以内。

2、血清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05umol/L,早产儿>257umol/L。

3、黄疸持续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

5、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湿热内蕴

主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灰,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2、脾虚湿困

主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

3、气血瘀滞

主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肝脾肿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

治法:化瘀消积。

方药:茵陈蒿汤合血府逐淤汤加减。

(二)西医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九、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发热、耳下腮部肿痛为主症的急性传染病。

[诊断]

1、起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可见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有痛感及弹性感,通常先见于一侧,然后见于另一侧。

2、腮腺管口或可见红肿。腮腺肿胀约持续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2周。

3、病前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4、血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有增高和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

5、尿和血淀粉酶可增高。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温毒袭表

主证: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银翘散加减。

2、热毒蕴结

主证:壮热,头痛,烦躁,腮部漫肿,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3、毒陷心肝

主证:腮部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清心开窍,熄风止痉。

方药:紫雪丹或至宝丹口服。

4、邪窜肝经

主证:腮部肿胀,发热,男性睾丸肿痛,女性少腹痛。舌质偏红,

治法:清热泻火,疏肝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龙胆草、荔枝核、延胡索、枳壳、赤芍、桃仁等。

(二)西药治疗

1、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可静脉使用病毒唑,有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2、金黄膏外敷患处。

3、对症治疗。

十、水痘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病原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特点为皮肤粘膜同时存在斑丘疹、水疱疹和结痂。

[诊断]

1、初起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在发热的同时,1-2日内即于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有红晕,继而结成痂盖脱落,不留疤痕。

2、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同时丘疹、疱疹、干痂往往并见。

3、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风热犯表

主证:发热轻微,鼻塞流涕,偶有喷嚏及咳嗽,疹色淡红而润,疱浆清亮,点粒稀疏,躯干为多,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浮数或略数。

治法:疏风清热除湿。

方药:银翘散加减加滑石。

2、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烦渴,面赤唇红,便秘溲赤,痘大而密,疹色红赤或紫暗,疱浆较混,根脚较硬,口、眼等处亦见疱疹或溃疡。舌苔黄糙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清胃解毒汤加车前子。

(二)西药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剪短病儿提甲,戴手套以防抓伤,勤换内衣裳,可用消毒水洗浴、局部涂以明矾洗剂,也可用利巴韦林、无环鸟苷静滴治疗。

十一、“昏迷”应急预案

昏迷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运动和感觉功能失常。最常见的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此外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缺氧性脑病,药物或食物中毒,意外事故(触电、溺水等)及代谢性疾病,肝昏迷、尿毒症均可引起昏迷。

(一)临床表现:浅昏迷表现为意识丧失,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强痛刺激可有肢体防御性反射。部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仍可存在。无自主运动但可出现谵妄和躁动,生命体征可维持或不稳定,体温不升,呼吸浅或不规则,脉搏弱而慢,血压可下降。

(二)辅助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必要时检测尿糖、血糖、血电解质、血培养、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

2、头颅X线摄片、脑电图、颅脑CT、头颅B超等可据原发疾病和病情选用。

(三)治疗

1、中医治疗:醒脑剂如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口服。

2、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进行抗感染或纠正代谢紊乱或针对性治疗。

在正常范围。

(2)氧疗:维持PaO

2

(3)脱水剂应用:可选用甘露醇、激素等。

(4)促进脑代谢药物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5)维护出入液平衡,保证热量供应,可酌情予鼻饲饮食或静脉营养。

(6)病情稳定后及早给予康复治疗,减少后遗症。

十二、“惊厥”应急预案

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常见于颅内感染、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及破伤风等;后者常见于癫痫、颅内出血、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发育不全、代谢紊乱、食物和药物中毒及心肾疾患等。

(一)临床表现:典型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并急骤发生全身性或局限性,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有屏气、青紫,部分患儿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为数秒至数十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发作,甚至是持续状态,痉止后入睡。

(二)辅助检查:

1、血尿、粪常规(必要时灌肠或肛诊)。

2、疑有颅内病变作腰穿,检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培养,必要时作眼底检查、颅骨正侧位摄片、脑电图、头颅超声、CT、脑血管造影。

3、胸片及血生化检查,必要时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及采集有关标本作细菌培养等。

(三)治疗

1、中医治疗

(1)感受风邪

主证:起病急,发热,头痛,咳嗽,烦躁,神昏,惊厥,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熄风镇惊。

方药:银翘散加减。

(2)感受暑邪

主证: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睡,四肢抽搐,苔黄腻,脉浮数。

治法:清热祛暑,开窍镇惊。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3)感受疫邪

主证:起病急,高热,烦躁,口渴,神昏惊厥,呕吐腹痛,舌红苔白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方药:黄莲解毒汤或白虎汤加减。

(4)痰食惊风

主证:纳呆,呕吐,腹痛,便秘,痰多,呼吸气粗,发热,神昏,苔黄厚而腻,脉弦滑。

治法:消食导滞,涤痰镇惊。

方药:保和丸合玉枢丹加减。

2、西医治疗

(1)止痉:可选用苯巴比妥、氯硝西泮、10%水合氯醛、婴儿可同时试用V-tB6。

(2)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吸引分泌物,用牙垫以防舌咬伤。

(3)体位: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气道吸入,抽搐时防坠床或外伤。

(4)吸氧。

(5)注意保暖及高热时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

(6)惊厥发作时间长或反复发作者,应持续监护。

(7)病因治疗。

儿科操作规程

一、止嗽膏

[适应症] 凡有咳嗽、喘息的病人均可适用。

[使用方法]

1、取黄豆大小的药膏,以肤疾宁胶布贴于相应的穴位上。

2、取穴:天突、膻中、双侧肺俞,有喘息者加双侧定喘,有发热者加大椎。

3、每日更换一次,3日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有皮肤过敏者不用。

2、本使用方法不与其它治疗方法如静脉输液、中药口服等相抵触。

二、冬病夏治

[适应症] 年龄大于1岁患有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疾病的患者。

[使用方法]

1、每年的三伏天开始治疗。可先选定穴位,用一小块胶布,中剪一小孔贴于穴位上,小孔正对穴位,再把药末如黄豆大放孔中,上盖较大的胶布固定。小孩2小时,成人3—4小时揭去胶布。大多数当时即起泡,一些病人在揭去胶布数小时后方起泡,只要起泡就已达效果。水泡尽量不需弄破,以免感染。

2、头伏取穴:双侧定喘、双侧肺愈、天突、膻中。

二伏取穴:身柱、双侧肺俞、双侧足三里。

三伏取穴:命门、双侧肾俞。

3、需连续治疗3年以上。

[注意事项]

1、药末不要撒落到身体其它部位。

2、贴药时间:小孩2小时,成人2—4小时,若自我感觉烧灼疼痛明显者可提前揭去药膏。

3、水泡尽量不要弄破,若已破,可用碘伏外涂。

4、本治疗方法不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抵触。

三、中药灌肠

[适应症] 1、年龄>3个月。

2、水样泻或蛋花汤样泻。

3、查大便常规白细胞在0—1/HP以下。

[使用方法]

1、将煎好的药液贴上标签储存在冰箱中,每次使用前用微波炉加热消毒。

2、据医嘱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相应的药液,以一次性针头为肛管,患者取左侧卧位,插入肛门7—10cm,推入药液即可。

3、每日2次,3日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每付中药使用时间小于3天,超过时间需丢弃。每次使用前需加热处理。平时药液存放于冰箱中。

2、药液必须在肠道内保留半小时以上。若不足半小时药液流出者需重新灌肠。

3、有脱水的患儿必须静脉补液。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二甲)

目录 一、小儿肺炎 二、小儿腹泻 三、支气管哮喘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 五、肾病综合征 六、血尿 七、病毒性心肌炎 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十一、小儿急救1、心肺复苏2、感染性休克3、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4、哮喘持续状态 5、呼吸衰竭6、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急性肾功能衰竭8、热性惊厥9、癫痫持续状态 十二、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 十四、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十五、新生儿溶血病 十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新生儿破伤风 十七、小儿出血性疾病 十八、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洛四联症 十九、川崎病的诊治 二十、小儿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十一、过敏性紫癜 二十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十三、急性感染性喉炎 二十三、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肺炎 【概述】 小儿肺炎系有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至的肺部炎症。 【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2、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2)CRP: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 (3)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鉴定。如咽拭子、胸腔积液、痰、肺泡灌洗液等。 (4)血气分析:适用于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 (5)血清学检查:可做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等。 4、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 【肺炎的分类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无免疫抑制儿童在医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以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为主。 2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指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金葡菌、肺炎支原体外,尚有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等)、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厌氧菌、嗜肺军团菌、真菌、疱疹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3、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①安静时心率加快,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不能用发热或缺氧 解释;②呼吸困难,安静时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③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④肝大达肋下>3cm,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解释。⑤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⑥尿少或无尿,颜面及下肢水肿,已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 2.4 常见病原体所致肺炎的诊断标准 4、腺病毒肺炎①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6个月~2岁小儿。②骤然起病,初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稽留高热。⑦ 咳嗽较剧,频咳或阵咳,气促,喘憋,重症有呼吸困难及发绀。④肺部体征出现较晚,鼻翼扇动,三凹征,呼气性呻吟,听诊肺部由呼吸音粗发展为管性呼吸音,3~5d后出现细湿啰音。⑤嗜睡、萎靡等神经病症比较明显,且出现较早;易出现心力衰竭。⑥血中腺病毒IgM抗体阳性。⑦胸部X线特点:改变较肺部体征出现早,大小不等的肺部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肺气肿多见;病灶吸收缓慢,需数周至数月。 5、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①多见于<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2~6个月者。发病季节北方多见于冬春季,南方多见 于夏秋季。②干咳、喘憋,轻微发热或不发热。③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明显;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有哮鸣音及细湿啰音。④发作严重者易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胃肠道出血等。⑤血中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⑥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周围炎或斑片状阴影,肺气肿。 6、葡萄球菌肺炎①冬、春季发病较多,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②起病急,多数有不规则高热,常表现为弛张 热,③全身中毒症状重,面色苍白,呻吟,少数病例可有中毒性休克,可能出现多种易变性皮疹(猩红热样皮疹或荨麻疹样皮疹等);④肺部广泛出血、坏死和多发性小脓肿为特点,肺部体征出现早,中细湿啰音;⑤肺部以外可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灶,易合并循环、呼吸、神经及胃肠功能障碍;⑥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少数病例白细胞明显降低;⑦胸部X线检查病灶易变,可在短时间内发现肺大泡、肺脓肿或脓胸、脓气胸。 7、肺炎支原体肺炎①多见于年长儿,近年来婴幼儿感染率明显增高。②发热,热型不定,热程1~3周;刺激性 咳嗽,可似百日咳样咳嗽,痰黏稠,可带血丝;年长儿可有咽痛、胸闷、胸痛等;婴幼儿起病急,可有喘憋及

儿科诊疗常规标准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时 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咽和鼻咽部,常诊 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冬春季多发,各种病毒 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约占90%以上,主 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腺病毒及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次为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 【诊断】1、一般类型上感 (1)年长儿症状较轻,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痛、发热等;婴幼儿局 部症状不显着而全身症状重,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食欲差,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2)有些患儿可伴有呕吐、腹泻、阵发行脐周疼痛。

(3)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肺部呼吸音正常;部分患儿可有不同形态的皮疹。. (4)可伴有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上感可引气急性肾炎、风湿热等。(5)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如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分类以中性淋粒细胞增多为主。 (6) C反应蛋白:取微量血送检,可辅助鉴别感染源。细菌感染早期可升高,单纯病毒感染时正常。 2、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急性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的大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由腺病毒3、7型所致,常发生于春夏季,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

儿科诊疗常规

儿科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一、腹泻病 腹泻病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1 病史:常有喂养不当,腹部受凉或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肠道外感染病史。 1.2 症状:腹泻可轻可重,轻者一日数次,大便呈糊状或稀水样。重者一日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大便带粘液,里急后重。严重病例伴频繁呕吐、厌食、烦躁、精神萎糜等中毒症状,且有不同程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3 分型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1.4 病程分类:2周以内为急性,2周至2月为迁延性,2月以上为慢性。 2、检查 1、大便常规:镜检可见脂肪滴或红、白细胞。 2、病原学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大便培养和病毒学检查。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钠、钾、氯、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4、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多。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常证 (1)伤食泻 主证: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如败卵。嗳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微黄。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2)风寒泻 主证:泄泻清稀,中含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泻 主证:泻下稀薄,水份较多。如水注,色褐而臭,可见粘液,食欲不振,伴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4)脾虚泻 主证:大便稀薄,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5)脾肾阳虚 主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萎糜,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二)西医治疗 1、营养治疗:母乳喂养者继续喂母乳。人工喂养者,6个月以下喂1/2—1/3稀释牛奶,6个月以上继续习惯饮食。 2、液体治疗: (1)第一日补液: a、补液量和方法: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g/kg,重度脱水150—180ml/kg,1/2总量8—12小时内输入,

儿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1. 感冒 - 定期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 鼻塞时使用生理盐水滴鼻 - 适当休息,增加水分摄入 2. 腹泻 - 多饮水,避免脱水 - 饮食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等 - 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发热 - 量体温,根据体温高低选择退烧药物 - 保持室内通风,穿轻薄衣物 - 酸奶、苦瓜等有退热作用的食物 4. 咳嗽 - 避免寒冷或刺激性食物,如冷饮和辛辣食物 - 多喝水,服用咳嗽药物,如甘草片或川贝润喉片

- 定期进行湿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5. 呼吸道感染 - 定期用盐水漱口,清洗口腔 - 避免进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6. 食物中毒 - 喝大量清水,促进体内有害物排出 - 忌食生冷及油腻食物,以稀饭为主食 - 慎选食品来源,避免食用不新鲜或糟糕加工的食品 7. 过敏性皮炎 - 避免接触过敏原 - 洗澡时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涤剂 - 涂抹抗过敏的皮肤霜或药膏 8. 喉炎 - 多喝水,多休息,避免过度用嗓 - 避免吃辣椒、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 演讲或唱歌后用温水漱口 9. 结膜炎 - 温水洗眼,保持眼部清洁 - 不共用毛巾、枕头等个人用品 - 照顾好宝宝的眼部卫生 10. 营养不良 - 进食均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进行体检,补充缺乏的营养素 - 避免过度依赖高糖和高脂肪食物 11. 肺炎 - 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 避免大食量,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 定期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12. 扁桃体炎 - 多饮水,多休息,保持喉部湿润 -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和酒类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儿科常见疾病之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特点是以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为主,并常伴有喉咙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一、休息:感冒时儿童需要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保持室内休息,避免接触冷空气。 二、饮食调理:在感冒期间,儿童的食欲通常会减退,但仍需要适量的营养。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对于好转症状较轻的儿童,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咳嗽药等。但是建议家长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常规消毒:儿童感冒期间,应注意常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手部卫生:家长和儿童都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室内通风:儿童感冒期间适当通风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4. 避免外出:感冒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以免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 综上所述,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孩子休息、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等,并注意常规消毒、手部卫生、室内通风以及避免外出等措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二、儿科常见疾病之腹泻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水样或泥样,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腹泻多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

染、饮食不当等引起,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补充液体等。 一、休息:腹泻时,儿童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加速康复。 二、饮食调理:儿童腹泻期间,消化系统比较脆弱,所以饮食调 理尤为重要。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物,酸甜口味过重 的食物等。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煮蔬菜等,同时 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丧失,所以需要注意补 充液体。可以使用一些口服补液盐或口服液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个人卫生:儿童腹泻期间,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注意常规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 避免食物交叉感染:烹饪食物时,要清洗食材、分开使用砧 板和刀具,以避免食物交叉感染。 3. 尽早就医:如果儿童腹泻严重或症状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综上所述,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儿童休息、 饮食调理和补充液体等,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物交叉感染以及尽 早就医等措施,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 儿科 第一章新生儿黄疸 第一节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第二章新生儿感染 第一节新生儿败血症 第二节新生儿破伤风 第三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吸入综合征 第二节感染性肺炎 第三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第四节新生儿呼吸衰竭 第四章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五章新生儿硬肿症 第六章小儿腹泻病 第七章胃食管反流病 第八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九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十章毛细支气管炎 第十一章肺炎 第十二章支气管哮喘

. 第十三章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十四章先天性心脏病 第一节房间隔缺损 第二节室间隔缺损 第三节动脉导管未闭 第四节法洛四联症 第十五章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六章心包炎 第一节急性心包炎 第十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十八章风湿热 第十九章贫血 第一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二十章出血性疾病 第一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二节凝血因子缺损 第二十一章急性白血病肿瘤与细胞病 第一节急性白血病 第二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三节神经母细胞瘤 第二十二章溶血性贫血

. 第一节红细胞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第二节地中海贫血 第二十三章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十四章肾病综合征 第二十五章儿童Ⅰ型糖尿病 第二十六章小儿肥胖症 第二十七章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第二十八章脑性瘫痪 第二十九章格林—巴利综合征 第三十章重症肌无力 第三十一章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十二章硬皮病 第三十三章过敏性紫癜 第三十四章麻疹 第三十五章水痘 第三十六章流行性腮腺炎 第三十八章感染性休克 第三十九章急性脑水肿与颅压增高

第一章新生儿黄疸 第一节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µmol/L(6mg/d1);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索浓度>220.6µmol/L(12.9mg/d1),早产儿>256.5µ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JJH红素>34µmol/L(2mg/d1);④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µmol /L(5mg/d1);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诊断】 (一)诊断要点 I.胆红素值足月儿总胆红素>220.6µmol/L (12.9mg/d1),早产儿>256.5µmol/L (15mg/d1)。 2.病史要详细询问病史,明确发病原因,包括围产因素,感染因素,引起溶血的各种疾病,家族史、喂养史,并了解黄疸出现时间,进展情况及大小便颜色。 3.临床表现 (1)黄疸发生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见。 (2)黄疸发展快24小时内可明显加重,每天胆红素可增加5mg/dl以上。 (3)黄疸程度重,血型不合溶血者常伴有苍白、贫血,感染者常伴有感染中毒表现。 (4)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迁延不愈或进行性加重。 (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复又出现。 (二)黄疸的分期 1.早期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多为新生儿溶血病;生后2~3日出现者有围产因素(窒息、头颅血肿、产前用催产素、输液过多等)、呕吐、排胎便延迟、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病、宫内感染、早发型母乳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南方籍孕妇多见)。遗传性胆红素代谢性疾病及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则均极少见。 2.晚期黄疸感染或败血症、母乳性黄疸(无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肝功正常,黄疸高峰在生后7~10日,持续6~12周,暂停母乳4~5日,黄疸很快减退)。 【治疗】 (一)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予以适宜治疗。 (二)光疗为首选治疗,光疗能使未结合型胆红素Z型转化为E型(水溶性)从胆汁及尿排出。光疗时间24~72小时,连续或间断照射。患儿应裸露,用黑纸遮眼、尿布遮生殖器,勤翻身,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降温,每日液量应增加25%。光疗时可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直接胆红素达68µmol/L (4mg/d1)时可出现青铜症,停光疗即可痊愈。光疗时每12~24小时要监测胆红素,停光疗后胆红素还可回升,应继续监测。 光疗指征: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胆红素>102µmol/L (6mg/d1)者。 2.48小时内胆红素>154µmol/L(9mg/d1)者。 3.48小时后胆红素>220. 6µmol/L (12. 9mg/d1)者。 4.早产儿>171µmol/L (10mg/d1)者。 (三)药物治疗 1.血浆或白蛋白可与游离胆红素结合,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白蛋白每次lg/kg静脉输入。心力衰竭、贫血、水肿者禁用。 2.苯巴比妥为肝酶诱导剂,出生后第一周服用有效,对32周龄以下的早产儿效果差。

儿科诊疗常规(全)

儿科诊疗常规(全) 标题:儿科诊疗常规:了解孩子的健康与成长 导言: 儿科诊疗是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医学领域,为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需要了解儿科诊疗的常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 诊疗的全过程,包括预防接种、日常护理、常见疾病与急救处理,以 及如何与儿科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第一部分:预防接种 1.接种的重要性:掌握疫苗接种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是 预防儿童疾病的关键。 2.疫苗种类:详细介绍儿童必须接种的常规疫苗,如百白破、麻疹、脊髓灰质炎等。 3.接种时间表:根据孩子年龄提供接种时间表,家长可清楚了解何 时接种何种疫苗,避免错过接种时机。 第二部分:日常护理 1.饮食与营养:讲述儿童合理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性,提供常见的膳 食建议和均衡饮食规划。 2.睡眠与休息:介绍儿童睡眠需求和重要性,并提供建立良好睡眠 习惯的实用方法。

3.个人卫生:分享儿童个人卫生的必要性,包括洗手、牙齿护理等,并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指导。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与急救处理 1.感冒与发烧:分析孩子常见感冒和发烧的原因、症状与处理方法,并提供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建议。 2.儿童腹泻:介绍常见腹泻的病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补水、 饮食调理和药物使用等。 3.皮肤问题:讲解孩子常见的皮肤问题,如湿疹、疱疹等,并给出 相应的护理建议和治疗方法。 第四部分:与儿科医生的沟通 1.选择合适的儿科医生:指导家长如何选择一位合适的儿科医生, 包括专业能力、信任度和沟通效果等方面。 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与儿科医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建议,包 括主动沟通、提问和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等。 结论: 儿科诊疗常规是保证孩子健康的关键。通过预防接种、日常护理、 常见疾病处理和与儿科医生的良好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 健康与成长,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的疾病,保障孩子的健康与幸福成长。(1732字)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目录 第一部分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新生儿窒息复苏 第二节新生儿呼吸暂停 第三节新生儿肺炎 第四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五节新生儿呕吐 第六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第七节新生儿出血症 第八节红细胞增多症 第九节新生儿黄疸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第十一节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第十二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十三节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十四节新生儿硬肿症 第十五节新生儿低钙血症 第十六节新生儿低血糖 第十七节新生儿败血症 第十八节梅毒螺旋体先天性梅毒 第十九节早产儿

第二十节新生儿静脉营养 第二十一节新生儿呼吸衰竭 第二十二节新生儿心力衰竭 第二十三节新生儿换血疗法 第二部分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节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毛细支气管炎 第五节支气管肺炎 第六节疱疹性口腔炎 第七节鹅口疮 第八节腹泻病 第九节婴儿肝炎综合征 第十节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十二节肾病综合征 第十三节泌尿系感染 第十四节贫血 第十五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十六节川崎病 第十七节过敏性紫癜

第十八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十九节婴儿手足搐搦症 第二十节病毒性脑膜脑炎 第二十一节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十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二十三节麻疹 第二十四节水痘 第二十五节风疹 第二十六节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十七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第三部分急症诊疗常规 第一节热性惊厥 第二节小儿心肺复苏 第三节急性中毒 第四节心力衰竭 第五节呼吸衰竭 第六节感染性休克 第四部分儿科疾病诊疗技术操作第一节青霉素皮试 第二节破伤风抗毒素皮试 第三节结核菌素皮试 第四节给氧疗法

儿科诊疗常规

儿科诊疗常规 【概述】 急性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由于各种直接或间接原因导致呼吸功能异常,使肺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气体交换需要,造成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称为呼吸衰竭。儿童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快,可迅速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是儿科重要的危重病。 【诊断】 一、病因 1.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梗阻在婴幼儿多见,喉是发生呼吸道梗阻的主要部位,如急性喉炎、喉痉挛、异物、喉软骨软化引起。下呼吸道梗阻包括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引起的梗阻。 2.肺实质疾患:重症肺炎、ARDS、肺水肿、肺出血等。张力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也是常见原因。 3.呼吸泵异常:包括从呼吸中枢、脊髓至呼吸肌,以及胸廓各部位的病变,如各种颅内病变、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颈椎外伤、胸廓外伤或畸形等。共同特点是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 1. 呼吸衰竭分型 (1)周围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动度的改变,如呼吸增快,呼吸费力、鼻扇、三凹征、点头呼吸等,后期出现呼吸无力或减慢,甚至呼吸停止。 (2)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的改变,可出现潮式呼吸、叹息呼吸、抽泣样呼吸、呼吸暂停等。 2. 低氧血症:早期缺氧时表现为紫绀、心率增快、心音低钝、烦躁,严重缺氧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昏迷、惊厥,当PaO2在40mm/Hg以下时,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供氧不足,严重危及生命。 3. 二氧化碳潴留:早期可出现出汗、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体

表毛细血管扩张,可有皮肤潮红、嘴唇暗红、眼结膜充血。早起心率快、血压高,晚期血压下降,年长儿可伴有肌肉震颤等。确诊要靠血液气体检查。当PaCO2>80mmHg(10.7kPa)左右时,临床可有嗜睡或谵妄,重者出现昏迷。PaCO 2逐渐升高,机体有一定代偿和适应。 4.呼吸衰竭时其他系统的变化 (1)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是缺氧的早期表现,年长儿可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睡、昏迷。肺部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可导致脑水肿,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 (2)循环系统:早起缺氧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也可有心律不齐。 (3)消化系统:严重呼吸衰竭出现肠麻痹,个别并发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肝功能受损、转氨酶升高等。 (4)水电解质平衡:呼吸衰竭时多并发低钾血症,个别低钠血症。 三、血气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紫绀性心脏病的前提下,取动脉血测定,正常值PaO2:85-105mmHg,PaCO2:35-45mmHg,PH值7.35-7.45。呼吸功能不全:PaO2<80mmHg(10.6kPa),PaCO2>45mmHg(6.0 kPa)。PaO2低于60mmHg,PaCO2高于50mmHg,即可诊断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 PaO2<60mmHg(6.67 kPa)。 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6.67 kPa),PaCO2>50mmHg(6.67 kPa)。 【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要求以改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和 CO2 潴留,争取时间渡过危机,更好的对原发病治疗。 一.呼吸管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清除口咽、鼻部等粘痰,器官深部粘痰需配合气道湿化、翻身、拍背、甚至气管插管吸痰等,昏迷患儿尽量头后仰、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 2.给氧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章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 一、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 1.正常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入母婴同室后护士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按需哺乳。 2.新生儿科医师对初生新生儿完成详细的体格检查,填写表格式新生儿出生纪录,对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填写“出生缺陷表”。新生儿出院前再做体检,填写出院纪录。 3.新生儿科医师每日逐一查视,填写新生儿查体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入高危新生儿室观察、治疗。 4.护士随时巡视病房,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处理。 5.对新生儿常规采足跟血做新生儿筛查。注射维生素K1。对胎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常规注射氨苄青霉素3天。 二、新生儿查体 1.发现是否畸形。 2.注意脐带出血或渗血。 3.第一次大便24小时,最迟排尿24-32小时,2-3小时抱母乳,以促使子宫收缩及催乳,母乳24小时之内初乳抗体多,有利于小儿增强体质。 4.查体后为正常新生儿,立即放在母亲身边促进乳汁分泌。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 头颅血肿头皮水肿原因: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头皮受挤压,局部组织水肿部位:顶骨或枕骨骨膜下先露部皮下组织质地:柔软,有波动感骨缘清晰为可凹性水肿范围:局限于骨缝之内不受骨缝限制出现:出生时小,以后逐渐明显出生时大,逐渐变小时间:24小时后更显 消失:慢,先软→硬→消失快,2-3天消失三、早产儿 主要特点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是重点监护对象。 (一)诊断要点 1.病史:了解发生早产的原因 2.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毳毛多、皮下脂肪少、头大、头发纤细、乳腺触不到结节、指甲软、未达指端、足趾纹理少。 (2)体温:多为体温不升,易并发硬肿症,但在高温中又易引起高热。 (3)呼吸浅表,节律不整,易出现呼吸暂停(暂停20秒,心率100次/分,发绀,肌张力低下)。常并发肺不张,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 (4)消化功能差,吸吮、吞咽功能低下,喂养困难,易溢乳、呛奶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 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 1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1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由于早产儿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新生儿学组经过讨论,制定《早产儿管理指南》,供各单位参考。 一、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 1.了解病史:对可能发生早产者,新生儿医师要尽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母亲和胎儿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是否完成对胎儿促胎肺成熟的预防,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出生时的处理准备。 2.积极复苏:早产儿出生时产科合并症可能较多,窒息发生率较高,对窒息儿出生时要积极复苏,动作要快且轻柔,产科与新生儿科医师要密切合作。复苏后要仔细评估全身状况。 二、保暖 出生后即应给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在复苏处理后尽快放在预热的暖箱中。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暖箱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2 ~35℃左右(表1) 。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 ,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湿度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国外有些单位采用较高的湿度(表2) ,但要注意预防感染。为保持体温稳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需暂时离开暖箱亦应注意保暖,对出生体重较大(超过2000 g)的早产儿也可以用开放式辐射式保暖床并盖以塑料薄膜进行保暖。 表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暖箱) 出生体重( kg) 暖箱温度 35℃34℃33℃32℃ 1.0 初生10d 10d~3周~5周 1.5 —初生10d 10d~4周 2.0 —初生2d 2d~3周

儿科诊疗常规

常见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性溃疡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包括厌食、消瘦、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反酸、反复上腹部疼痛、呕血及便血史。 3. 有关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溃疡的家族史。 4. 以前的检查、治疗经过及疗效情况。 [检查] 1. 全身体检,重点检查腹部情况。 2.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3. 有条件可作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 4. 有条件可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IgG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13-C素呼吸试验等。 [诊断] 1. 具有上消化道疾病的症状,钡餐及纤维内窥镜检查的结果即可诊断。 2. 注意与应激性溃疡、胃泌素瘤所致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相鉴别。 [治疗原则] 1. 饮食治疗。 2. 并发症治疗,如溃疡出血等。 3. 抗酸治疗,包括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 4. 保护胃粘膜,如胶体铋。 5. 根除HP治疗。 6. 病情复杂,医疗条件欠佳者,需请专科医师或转上级医院医治。 [疗效标准] 1.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愈合。 2.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缩小。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 病情好转、并发症控制后可出院门诊治疗。 小儿腹泻病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 有无中毒症状。 5. 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检查] 1. 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 2. 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查。 3. 病毒学检查,大便细菌培养。 [诊断] 1. 根据大便性状、次数即可诊断,病因未明确之前,统称腹泻病。 2. 尽可能找出腹泻的病因以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 合理饮食。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综述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目录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溶血病 支原体肺炎 新生儿败血症

重症肺炎的诊治 小儿腹泻规范体液疗法 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 儿童甲亢、甲减、及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肺结核病诊疗常规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 急性呼衰的诊疗方案 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新生儿访视技术常规 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支气管肺炎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诊断: 一、病史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min≤3分,并延续至5min时仍≤5分;经抢救10分钟后开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 二、症状和体征 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状 (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部分患儿可有眼球震颤。前囟张力增高。 HI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h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临床应对出生3d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

进行仔细的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 HIE临床分度

三、辅助检查 1、脑电图在生后1周内检查。表现为脑电活动延迟(落后于实际胎龄),异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和爆发抑制为主)等有条件时,可在出生早期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 (aEEG)连续监测。 2、B超可在HIE病程早期(72h内)开始检查。(1)脑室内广泛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伴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的变窄或消失,和脑动脉搏动减弱,提示脑水肿存在。(2)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呈双侧对称性强回声,提示存在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3)在脑动脉分布区见局限性强回声,提示存在大脑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梗塞。(4)在冠状切面中见侧脑室前角外上方呈倒三角形双侧对称强回声区,矢状切面中沿侧脑室外上方呈不规则分布强回声提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头颅CT 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检查,一般以生后2~5天为宜。有病变者3~4周后宜复查。(1) CT扫描时要测定脑实质的CT值,正常足月儿脑白质CT值在20Hu以上,<18Hu为低密度。(2)要排除与新生儿脑发育有关的正常低密度现象,即在早产儿的额-枕区和足月儿的额区呈现低密度为正常表现。(3)双侧大脑半球呈弥漫性低密度影,脑室变窄,甚至消失提示存在脑水肿。(4)双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呈对称性低密度增高,提示存在基底神经节和丘脑损伤,常与脑水肿并存。(5)在脑大动脉分布区见脑组织密度降低,提示存在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梗塞。(6)在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前角外上方,呈对称性低密度区,提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常伴有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多见。(7)可分轻、中、重三度:1、轻度:散在的局灶密度减低,分布在两个脑叶内,2、中度:低密度影超过两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3、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消失,但基底节小脑尚有正常密度。中、重度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出血。 4 头颅MRI 四、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 治疗:

儿科诊疗常规(全)

儿科诊疗常规

目录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2、咳嗽 3、支气管炎 4、哮喘 5、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呕吐 2、鹅口疮 3、厌食 4、腹泻 三、传染病 1、水痘 2、幼儿急疹 3、流行性腮腺炎 4、手足口病 5、甲型HINI流感

感冒 【概述】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伤风”,是由于外邪侵犯卫表所

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流涕、喷涕、咳嗽为主要症状。“感冒”首见于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方》书中。 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一般于四时感受六淫之邪,病情轻,不流行者,称普通感冒或四时感冒。若感受时行疫毒之邪,病情较重,具传染流行性,则称为时行感冒。其主要病机是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或时行疫毒之邪侵犯肺卫,使卫阳被遏,肺失宣肃。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本篇所述仅限于上呼吸道感染。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2.类证鉴别 (1)很多疾病的初期均可见类似感冒的症状,都是由于外邪侵犯肺卫引起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如:咳嗽、肺炎及麻疹、风疹等传染病,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但逐渐出现喘憋痰鸣或见皮疹,仔细观察不难鉴别。(2)鼻渊: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时间久为特征,始终以鼻部的症状比较突出,没有感冒的表症如恶风、发热、肢体疼痛、咽痛等。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局部症状: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及腰背酸痛。 2 血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减少。

儿科诊疗常规2

一、病毒性脑炎 [诊断要点] 一、典型病史与体征 1.病前l-4周内大多数患儿有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症状. 2.起病一般较急,婴幼儿以嗜睡或惊厥为首发表现者居多,年长儿以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著。常出现头痛,呕吐,嗜睡,精神行为异常,性格改变,不同程度的意识 障碍,惊厥,肢体运动障碍,共济运动失调,不自主运动增多,颅神经受累以及植 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3.查体有颅内压增高,如前囟膨满,张力增高,颅缝开大,球结膜水肿;脑膜刺激征阳性,如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肌张力异常,如降低或增强,腱反射亢 进,巴氏征阳性,掌颏反射阳性等。 4.部分患儿伴有其他脏器受累表现,如肺炎,心肌炎,肝功能异常,感染后肾炎综合症,肌炎,脊髓炎,周围神经炎等。个别病例病初病情危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多 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5.根据临床表现中的突出症状,有人将病脑又分为普通型、精神障碍型、癫痫型、昏迷型、偏瘫型、类脑瘤型、锥体外系型、小脑型、脑干脑炎型等,同时存在或先后 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者为混合型。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脑脊液检查:细胞数;糖和氯化物;蛋白定量,涂片找菌及细菌培养。 3.脑电图 4.头部CT 5.头部MRI 6.其他检查:脑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 三、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炎主要与部分治疗过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肺炎支原体脑炎、真菌性脑膜炎、Reye综合征、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癫痫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要点] 一、一般治疗 保证能量及营养的供给,维持水电解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平衡,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昏迷患儿还应定期更换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眼、口腔护理,防止褥疮、泌尿道感染,必要给予人工呼吸支持。 二、病因治疗 可根据病情适当选择抗病毒制剂:(1)病毒唑(vilazole):10-15mg/kg.d,连用7-14天;(2)阿糖腺苷:主要用于腺病毒、疱疹病毒,5-20mg/kg.d,连用7-10天;(3)更昔洛韦(无环鸟苷 acyclovir) 7.5-10mg/kg·d,10-14天为一疗程,对疱疹病毒有效;(4)中药抗毒药物。 三、对症治疗 1.退热:对保护神经细胞十分重要。应给予适当药物降温,高热不退者应迅速物理降温,如冰帽、冰枕、酒精浴、冷水湿敷及温水浴等。必要时可应用亚冬眠疗法。 2.止惊:首选5%水合氯醛 lml/kg灌肠或口服,安定(valium)0.3-0.5mg/kg.次,灌肠或静注,最大不超过10mg,或用鲁米那5-8mg/kg.次肌注。频抽不止者可用5%水合氯醛、安定与鲁米那麻醉环或短期加用抗癫痫药物。 3.脱水:对昏迷、抽搐频频及颅内压增高者应及时、适量给予脱水剂,20%甘露醇(mannitol)0.5-l.0g/kg.次,6-8h可重复一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延长间隔而停药,一般不超过1周,避免肾脏损伤。还可应用地塞米松、速尿(lasix)联合使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