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疾病诊疗常规汇总

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且又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尘粒或气体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WHO,2000年)。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异病理表现,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如肺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气管炎等不属COPD。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反应。

引起COPD的病因有:吸烟、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营养、气候以及自身因素等。

临床表现:

1、病史多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接触粉尘、烟雾、有害气体等。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多于冬季发病。症状持续存在,缓慢进展,夜间有急性加重。

2、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症状:

(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3、体征: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发展出现以下体征:

(1)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2)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3)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是确诊、判断轻重疗效的必备检查,影像学检查也很重要。

1、X线征象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如肺纹理增加、紊乱等,合并急性感染时出现更为严重的片状影等改变。肺气肿的表现:肺容量增大,肋间隙增宽,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和胸骨后透亮区增加,横隔低平,心影狭长等。肺心病的表现:当并发肺心病时可有肺动脉圆锥膨隆,右下肺动脉干增宽,外周肺野的周围血管纹理减少、纤细,右心增大等。

2、肺功能改变有呼气气流阻塞,表现为FEV1/FVC%、FEV1、PEF 和MEFV下降。气道阻塞可逆性评价:支气管扩张剂吸入试验或试验性平喘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有助于哮喘的鉴别(FEV1改善≥15%和绝对值增加≥200ml时,提示合并有哮喘的可能)。肺容量测定: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增加,肺活量下降,RV/TLC增大,KLCO下降。动脉血气:早期有轻至中度低氧血症,随病情加重,可伴发高碳酸血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多方面综合进行。如有FEV1/FVC%<70%即可诊断有呼气气流阻塞;RV/TLC>40%可诊断有肺气肿。COPD须与其他慢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进行鉴别。

1、分级

0级(高危):正常肺功能,有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

Ⅰ级(轻):FEV1/FVC<70%;FEV1≥80%预计值;伴有或不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Ⅱ级(中):FEV1/FVC<70%;30%≤FEV1<80%预计值;ⅡA 50%≤FEV1<80%预计值;ⅡB 30%≤FEV1<50%预计值;伴有或不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Ⅲ级(重):FEV1/FVC<70%;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加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2、分期

(1)急性加重期患者在短期内咳嗽、气促、喘息或/和咳痰加重。可伴有发热、疲乏、纳差、咳脓性或黏性痰等表现。

(2)稳定期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治疗与预防

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1)确定急性发作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呼吸系统感染、气道痉挛、黏液纤毛清除系统障碍、合并心功能不全、气胸、反流误吸,较少见的原因有不适当吸氧、使用镇静剂或利尿药,呼吸肌疲劳及合并其他疾病(2)未发生威胁生命情况时的处理

1)氧疗。

2)使用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等。

3)防治感染。

4)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滴。

5)解除黏液纤毛清除系统障碍,清除痰液,通畅气道。

6)治疗合并存在的肺心病、心衰或其他合并症。

7)一般性治疗、营养支持和密切监护等。

(3)有威胁生命情况时按呼吸衰竭治疗。

注:COPD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个体差异较大,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对每一种药物的疗效,尤其是应用激素时,应该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和临床表现的改变,以便建立个体化的长期治疗方案。约有30%-40%的COPD患者应用激素后症状和肺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宜习惯应用吸入激素。

2、稳定期的治疗和预防

(1)戒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

(2)支气管扩张剂。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品等)或/和β2激动剂吸入治疗。可加用茶碱的缓释(或控释)剂。

(3)解除黏液纤毛清除系统障碍,恢复人体局部和全身的防御功能。可选用全面作用于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的药物和祛痰药(如氨溴索等)、体位引流等方法,促进痰液的清除。

(4)使用各种支气管扩张剂不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时,或支气管舒张吸入试验阳性者,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强的松20-30mg,10-14d)。症状改善后减量并改用吸入治疗,无效则及时停用。

(5)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用于预防感染,可考虑应用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病毒疫苗或应用免疫增强剂预防感染。

(6)康复治疗:有低氧血症者长期家庭氧疗。

预后COPD一旦发生,肺功能呈不可逆下降趋势。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

第二章肺源性心脏病

第一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概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部、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肺动脉高压。由于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肺毛细血管床被破坏,血管面积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大,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部、胸廓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此期主要是基础肺部疾病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劳动力下降、活动后心悸等。体检除基础肺部疾病的体征外,可有活动后心悸、剑突下心脏搏动明显、心率加快、心音遥远、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右心功能衰竭。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明显紫绀、头痛、球结膜充血、心悸、皮肤潮红、出汗、水肿等;严重者可合并休克,部分并发左心衰竭。体检除有上述表现外,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心率明显加快、颈静脉怒张,偶有奔马律、肝大、肝颈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浮肿、腹水和三尖瓣收缩期杂音等。

辅助检查

1、血液常规合并感染或急性加重时,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有红细胞增多。

2、痰细菌学检查常见的病原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布汉菌等。

3、肺功能测定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或/和弥散功能障碍,呼吸功能损害的程度与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关系。

4、血气分析急性加重期多数有呼吸衰竭的血气改变(PaO2<60mmHg和/或PaCO2>50mmHg)。

5、X线检查有明显慢性胸廓及肺部基础病变的X线表现(如严重肺气肿、肺纤维化等)。肺心病的心血管X线征象:右下肺动脉增粗(>15mm),肺动脉段突出(>3mm)。心尖上翘或圆隆,侧位片可见心前缘向前隆起,胸骨后间隙被右心室充填。但由于肺气肿的影响,多数患者无明显的心影增大的征象。

6、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肺型P 波、电轴右偏(≥+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1.05mV及肢导联低电压。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慢性肺部、胸壁疾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X线、心电图等检查具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的依据而作出诊断,如有右心衰竭表现,则更易确诊。

2、鉴别诊断本病须与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相鉴别。

治疗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经验治疗可选用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合成广谱青霉素类、氟喹诺酮抗生素,同时作痰细菌学检查指导抗生素的调整治疗。

(2)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参阅“呼吸衰竭”。

(3)控制心功能衰竭肺心病者的心功能衰竭通常随着基础肺疾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好转而改善。心功能衰竭明显、浮肿较重的病人可适当应用利尿剂、强心或血管扩张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等)。

(4)防治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防治心律失常、左心功能衰竭、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缓解期的治疗

(1)基础胸壁、肺部疾病的治疗。

(2)长期低流量氧疗(1-3L/min)

(3)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可使用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免疫增强剂。

(4)降低肺动脉压。可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

硝酸酯类药物。

(5)综合防治措施。避免急性加重的因素,增强营养、呼吸锻炼等康复治疗。

预后肺心病5年生存率为20%-37%,死亡原因是肺心病反复急性发作,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所致。

第二节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概述

急性肺心病(acute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系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且并发广泛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所引起的右心室急性扩张和右心衰竭。最常见者为严重的肺动脉栓塞。栓子的来源:血栓、癌栓、脂肪栓、羊水栓、虫卵或骨炎脓性菌团等。易感人群和发病危险因素有:老年人,下肢静脉曲张、长期卧床、术后、妊娠、严重创伤、肥胖、血液高凝状态、右心瓣膜疾病等。

临床表现

1、症状病人常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心悸、胸痛、咳嗽和咯暗红色或鲜血痰,严重者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甚至室颤或心跳停搏而死亡。

2、体征常有呼吸增快、紫绀、肺梗塞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伴有干、湿性啰音。如病变累及胸膜,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和胸腔积液体征。心率多增快,心浊音界扩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有收缩期和舒

张早期杂音。三尖瓣区亦有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奔马律。可有心律失常。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并有压痛,双下肢浮肿。部分病人有下肢静脉血栓的体征。

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典型心电图表现为:电轴显著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和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Ⅰ、aVL导联S波加深,Ⅲ、aVF导联可出现Q波和T波倒置;Ⅰ、Ⅱ、Ⅲ、VF导联S-T段降低,右侧胸导联T波倒置。

2、X线检查肺部可出现三角形成片状阴影,其尖端向肺门,可有胸腔积液影,严重病人可出现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心影增大及奇静脉与上腔静脉阴影增宽。

3、PaO2降低,血D-二聚体阳性。

4、超声心动图可见右心室、右心房扩张,偶可见肺动脉主干的阻塞。

诊断

根据突然发病、剧烈胸痛、与肺部体征不相称的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尤其发生于长期卧床、手术或分娩后及心力衰竭患者,结合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的体征、心电图与X线表现可以建立初步的诊断。应尽快将患者转入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该病起病急剧,必须积极抢救。

(1)应迅速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改善缺氧状况。

(2)止痛:剧烈疼痛者,可给予吗啡类镇痛药。

(3)缓解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高压。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或钙

拮抗剂。

(4)抗休克。

(5)防治心功能衰竭。

(6)防治心律失常。

(7)积极转入上级医院。

第三章肺炎

概述

肺炎(pneumonia)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其中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病症之一。

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多急骤,常有受寒、淋雨史,可有先驱的上呼吸道感染史。

典型症状为:突然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

特殊表现: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剧烈上腹痛,须与急腹症相鉴别。

严重病人可发生神经精神症状,如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嗜睡、谵妄、昏迷等。

中毒性肺炎者,毒血症症状明显,主要包括中毒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亦可有中毒性肝炎、心肌炎等表现,而肺部体征不多,应引起重视。

2、体征胸部体检的典型体征为:肺实变的表现,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湿啰音。病

变延及胸膜者,可有胸膜摩擦音及胸腔积液体征。

可有高热、口唇疱疹,严重者可有紫绀、鼻翼扇动、血压降低至休克。并发菌血症者可出现皮下出血点,偶可出现轻度黄疸;并发心衰、脑膜炎者,则有相应的体征。

辅助检查

胸部影像学检查对于发现现肺炎、了解肺炎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演变情况是必须的。血液分析也是必备检查。对重症肺炎必须做病原学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可建立肺炎的临床诊断。

肺炎的病因诊断主要靠病原学检查,下列资料可提供有关病因的线索:

(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大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

(2)50%以上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由革兰阴性杆菌所致。

(3)吸入性肺炎要注意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4)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可有多种机会感染。

(5)支原体肺炎多见15-30岁的青少年。

(6)军团菌肺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病人常有高热、意识改变、肌肉疼痛、腹痛、呕吐和腹泻、低钠、低蛋白和血尿(50%病例)。

2、肺炎的严重程度及分级标准

肺炎的严重程度分级对于决定在门诊或入院治疗至关重要。肺炎的严重性决定于3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

反应程度。下列情况提示危险性升高:

(1)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降低。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109/L或>20×109/L。

(3)血液生化血尿素氮升高,血钠降低,血白蛋白降低。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

(1)年龄大于65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②糖尿病。③慢性心、肾功能不全。④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⑥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⑦精神状态异常。⑧脾切除术后。⑨器官移植术后。⑩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脉搏≥120次/分。③动脉收缩压<90mmHg。④体温≥40℃或<35℃。⑤意识障碍。

⑥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

(4)存在以下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之一:①WBC>20×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②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③X线胸片显示病变累及1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3、鉴别诊断常须与肺结核、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栓≥塞及肺水肿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与预防

1、一般治疗

(1)口腔或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

(2)有低氧血症者应予吸氧。

(3)密切观察呼吸、循环状况。有呼衰经治疗无改善者应及时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4)对症治疗物理降温、吸氧、镇咳、祛痰及镇静等。

2、抗生素使用开始时抗生素的选用为经验性,以后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调整。

轻症者可口服抗生素,严重或有呕吐者须静脉给药。

疗程一般为14d,或热退后3d,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用药。老年人肺炎用药时间稍长。严重病例须长达3周。

抗生素根据经验选用:

(1)院外获得性肺炎首选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或新大环内酯类抗菌药,重症者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对于疑为耐药菌株者,可选喹诺酮类。必要时,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等。

(2)院内获得性肺炎第二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酶抑制剂复合剂)加氨基苷类抗生素,重症者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加氨基苷类或喹诺酮类。

(3)吸入性肺炎青霉素类与酶抑制剂的合剂加甲硝唑等。

3、中毒性肺炎的处理

(1)注意补充血容量。

(2)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可应用皮质激素以减轻炎性反应。

(4)抗生素的应用方面,一般主张联合用药,经静脉给药。并根据痰培养或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4、预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等。年龄>65岁者可注射流感疫苗。对年龄>65岁或<65岁但有心血管病、肺疾病、糖尿病、酗酒、肝硬化和免疫抑制者(如HIV感染、肾衰竭、器官移植受者等)可注射肺炎疫苗。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祈祷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临床表现

1、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肺部常可闻及哮鸣音。有些患者以反复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而没有明显喘息和哮鸣音等表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常由吸入花粉、有机尘埃、冷空气诱发,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亦有运动和药物诱发。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好转。

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和皮肤湿疹等。亦有其他药物或物质过敏史者。

并发症:急性发作时可并发自发性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或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

肺纤维化和肺心病。

2、体征发作时所有辅助呼吸肌均参加活动,叩诊过清音,呼气时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并可有肺气肿体征。轻度哮喘或极度重度哮喘时,可无哮鸣音。重度哮喘可有心率增快、奇脉、发绀。

3、哮喘严重度分级

(1)间歇发作间歇发作<1次/周,发作时间短,由数小时至数天,夜间哮喘症状≤2次/月,发作间期无症状,且肺功能正常,变异率<20%。

(2)轻度持续症状发作≥1次/周、<1次/d,发作时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症状>2次/月,变异率20%-30%。

(3)中度哮喘每日有症状,发作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症状>1次/周,变异率>30%。

(4)严重哮喘症状持续、发作频繁,夜间症状频繁,因哮喘症状体力活动受限。变异率>30%。

4、急性发作分级

(1)轻度发作活动时气促,可平卧,安静、无出汗,呼吸增快,但无辅助呼吸肌活动,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预计值的70%,吸入空气时PaO2正常和/或PaCO2<6.0kPa(45mmHg)、血氧饱和度(SaO2)>95%。

(2)中度发作稍活动后即感气促,喜坐位,有焦虑或烦躁、出汗,呼吸增快,常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喘鸣音响亮,脉率在100-120次/min、有奇脉,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预计值的50%-70%,吸入空气时PaO2>8.0kPa(60mmHg)和/或PaCO2<6.0kPa(45mmHg)、SaO2为91%-95%。

(3)重症哮喘发作呼吸困难严重而致说话不连续,可因严重呼吸困难而致虚脱、大汗、脱水,或出现紫绀、意识障碍。呼吸频率>40次/min、或有节律异常,辅助呼吸肌运动。“沉默胸(silence chest)”,心率>120次/min或有心律失常、奇脉或低血压。可有气胸或皮下气肿。吸入空气时PaO2<8.0kPa(60mmHg)和/或PaCO2>6.0kPa (45mmHg)、SaO2<90%,pH<7.3。

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判断轻重和疗效的最重要检查,影像学检查起鉴别诊断作用。

1、血气分析哮喘发作时,动脉PaO2可减低,PaCO2不升高或可下降,而重症哮喘时,PaCO2则升高,pH值低于正常。

2、胸部X线检查在哮喘发作早期可见“两面三刀”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异常。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吸入花粉、有机尘埃、冷空气诱发,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亦有运动和药物诱发。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

(3)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好转。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应用下列3项中的1项:①支气管激发试验

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或(4)、(5)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2、鉴别诊断需与急、慢性支气管炎、不可逆性气道阻塞、鼻炎伴后鼻孔滴流、支气管肺癌、变态反应性肺浸润、急性左心衰等。

治疗

1、控制发作

(1)轻、中度急性发作

1)首选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如沙丁胺醇气雾剂1-2喷/次,每天3-4次;亦可口服激素,每天2次。

2)可选用茶碱类药物治疗,如茶碱控释片0.2-0.4g,每晚1次,或缓释茶碱片0.1-0.2g,每天2次;或氨茶碱0.1g,每天3次。

3)亦可用选择性抗胆碱能药物吸入治疗,如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20-40μg,每天3-4次;必要时亦可与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合用。

4)对于中度发作者加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倍他米松吸入,每天3-4次。症状较重者或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未能控制者,可用强的松5-10mg,口服,每天3次,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过渡到用吸入糖皮质激素代替。

(2)重度哮喘发作

1)除去诱因及脱离过敏原,加强感染治疗,充分补液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2)吸氧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以保持PaO2>60mmHg(8kPa)、SaO2>90%,并注意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效果不明显或症状加重则应及时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3)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00mg,稀释后静注,每6h一次;或

甲基强的松龙40mg,静注,每4-6h一次。待病情控制后改为强的松口服,并逐渐减量,然后用吸入糖皮质激素代替。

4)氨茶碱可用0.125-0.25g稀释后静脉注射,或用0.25-0.5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每日总量1-1.5g。

5)舒喘灵0.5-1.0ml(2.5-5mg),经生理盐水稀释后超声雾化吸入。亦可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连接储雾罐吸入治疗。亦可合用溴化异丙托品雾化液1ml,超声雾化吸入。

2、缓解期长期预防性治疗

(1)间歇发作目前认为一般不需长期预防性用药。

(2)轻度持续每天吸入皮质激素200-500μg,或小剂量茶碱等,亦可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安可来或顺尔宁口服治疗。必要时皮质激素可加量至每天800μg,或并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亦可吸入皮质激素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合用,有报道认为可减少皮质激素的吸入用量。

(3)中度哮喘每天吸入皮质激素800-2000μg,必要时可与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合用,或口服缓释茶碱。亦可吸入皮质激素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合用。

(4)严重哮喘每天吸入皮质激素800-2000μg或更多,亦可合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必要时可长期口服皮质激素。

3、病人的教育与管理医生与病人建立伙伴关系以长期控制哮喘。

(1)帮助病人识别、寻找可能的变应原和触发因素,指导病人避免与其接触,可起到预防哮喘发作及住院并减少用药。

(2)让病人了解哮喘的本质及发病机制、熟悉哮喘发作先兆及常见症状,使病人能根据症状和峰流速值,进行自我病情监测,能认识到哮喘

加重的征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个体化的治疗步骤,终止哮喘发作,并知道应在何时及时就医,以终止哮喘严重发作。

(3)让病人了解快速缓解药物与长期预防药物的不同,并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药物,包括吸入技术和储雾罐的使用。

第五章气胸

概述

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pneumothorax).

气胸通常分为3种临床类型:闭合性(单纯性)气胸、交通性(开放性)气胸、张力性(高压性)气胸。

临床表现气胸的临床表现与有无肺部基础疾病及功能状态、气胸发生的速度、积气量及其压力大小有关。可能出现如下症状与体征。

1、症状

(1)可有持重物或活动等诱因。

(2)多突然起病,一侧胸痛。

(3)继而胸闷和呼吸困难,可伴刺激性干咳。

(4)张力性气胸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循环衰竭。

2、体征

(1)与气胸量有关。

(2)少量气胸可无明显体征。

(3)大量气胸时,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隆起,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完整)中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中医外科 第一章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囊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若与胆道感染一并统计,则在急腹症中占据第二位,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7%~10%。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一般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临床症状等决定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胆囊结石在中医学中称为“胁痛”。中医学认为胆为六腑之一,主贮藏与疏泄胆汁,又与肝相表里,其病因病机乃饮食失节,水湿内生,湿蕴久化热,湿热煎烁胆汁;或情志失调,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壅滞,积而成石。 治疗 3.1 手术治疗 将胆囊连同结石一并切除。在并发腹膜炎、病人全身情况不允许进行较大的手术时,只宜行胆囊造口术,取出结石,留置胆囊引流管,待病情好转后再择期施行胆囊切除术。经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个别患者有特殊要求的也可行胆囊切开取石术。 3.2 药物治疗 3。2。1 中药内服治疗 3。2.1。1 肝胆气滞证 治法:疏肝和胃,利胆排石。 方药:柴胡12g,枳壳9g,木香9g,川楝子6g,黄芩12g,金钱草30g,鸡内金12g,清半夏9g, 白术12g,茯苓18g,生大黄9g。 院内制剂:胆病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 3。2.1。2 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排石。 方药:枳实12g,木香6g,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金钱草30g,大黄9g,芒硝15g。 常用中成药:胆宁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2。1。3 肝胆瘀滞证 治法:疏肝利胆,化瘀消石。 方药:柴胡12g,白芍15g,青皮6g,桃仁9g,川楝子6g,香附12g,郁金12g,元胡15g,生大黄9g。 常用中成药:消炎利胆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2.1。4 肝胆脓毒证 治法:泻火解毒,通腑救逆。 方药: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黄连6 g,丹皮12 g,瓜蒌18 g,大黄9g,芒硝15g。 3。2。2 西药内服治疗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者应根据病情轻重,酌情禁食、营养支持,选用广谱抗生素,如西力欣、甲硝唑等,若感染严重宜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如舒普深等。同时注意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4 疗效评价标准 目前中医中药对泥沙样结石有明显的排除功效。手术治疗直径一般在0.3cm左右的胆囊结石效果明显优于中医药排石,特别是微创手术的开展及应用以来伤口愈合快且遗留瘢痕少,易恢复。 第二章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四肢血管疾病,以下肢多见,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者,男女之比为6:1,由于下肢病变动脉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得肢体组织缺血,以致发生溃疡或坏死,预后不良。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在中医学中属“脱疽”范畴.由于高年脾肾之气渐衰,运化失司;加之膏粱厚味太过,痰浊内生,凝滞脉络,导致痰瘀互结,日久脉道闭塞,肢体失于濡养,终成脱疽之病。 治疗 3。1 手术治疗 3.1。1 动脉腔内成形术:单独或多处短段狭窄者,可经皮穿刺向狭窄的动脉段,插入带气囊的导管,然后使气囊在适当的压力下突然膨胀,扩大病变的管腔。 3.1.2 旁路转流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造血管,于闭塞段的近、远侧之间行搭桥转流.腹主-股总动脉闭塞者,可采用腹主-股总动脉旁路手术。

各科诊疗常规

各科诊疗常规 (一)DIC诊疗常规 1.DIC是一种继发于不同疾病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常继发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产科意外,肿瘤及白血病,外伤及手术,输液及输血反应,肝脏疾病,血管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自体免疫性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肺复苏术后等。 2.DIC的特异性表现为广泛微血栓的形成伴受累脏器的功能障碍和凝血因子,血小板大量消耗及纤溶亢进引起出血。 典型病史包括基础疾病史,可有出血,微血管栓塞症状,低血压及休克表现,溶血表现。 体征:皮肤瘀斑,阴道流血,手术刀口大量渗血等多发出血倾向,体温升高,血压降低,低氧血症。 辅助检查:初筛:PT,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血小板计数。 确证:3P试验,FDP,D-二聚体。

其他:AT-Ⅲ含量,血浆FⅧ,血浆FⅧ:C活性DIC评分法。 3.诊断: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化验(DIC指标等) 4.鉴别诊断:1)重症肝炎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5.治疗: 一般治疗:清除病因和诱因 1)清理病理产科的子宫内容物 2)控制感染及败血症

3)抗休克 4)纠正缺氧(必要时呼吸机支持通气) 5)支持疗法 特殊治疗: 1)抗凝:肝素治疗:普通肝素5-7U/Kg/h 静脉输注,连用3-5天;低分子肝素75-150 IU/Kg/d,连用3-5天。 2)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600-1000ml;血小板10U每次;纤维蛋白原首次2g,以后0.5g,Q8h或Q6h静滴;凝血酶原复合物400 IU静滴。 3)改善微循环障碍: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d;复方丹参20-30ml,Q12h 4)抗血小板:用于慢性DIC。噻氯匹定250mg Q12h口服,连续5-7天;双嘧达莫500mg Qd静点,连续5-7天

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 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 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 低危组: 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 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 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 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 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采集】 1(诱因:受凉、劳累。 2(症状: (1) 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 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 鼻、咽腔粘膜。 (2) 扁桃体。 (3) 喉部。 (4) 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 1(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5,7日痊愈;

2(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病毒分离及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2(过敏性鼻炎。 3(早期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4(奋森咽峡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多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饮食,适当休息。 2(抗感染治疗:可用吗啉双呱0.1,0.2g,tid口服,金刚烷胺0.1g,bid口服,三氮唑核苷10,15mg/kg/d分2次,肌注或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1mg/ml,缓慢滴注,以及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针剂等清热解毒剂抗病毒,但治疗效果不肯定。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麦迪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3(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咽痛可用六神丸,喉症消炎丸,溶菌酶片等。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史采集】 1(症状: 咳嗽、咳痰、气短、喘息。 2(个人及职业史:长期吸烟,吸入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

内科诊疗常规汇总

目录 一、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疾病 1、肺源性心脏病 (5) 2、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10) 3、COPD诊断和治疗 (15) 4、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治要点 (24) 5、结核性胸膜炎诊断要点 (26) 6、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 (28)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治要点 (32) 8、支气管哮喘诊断要点 (38)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常规 9、慢性心力衰竭 (43) 10、高血压 (49)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3) 12、心律失常 (57) 13、扩张性心肌病 (64) 14、肥厚性心肌病 (66) 三、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常规 15、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67) 16、癫痫 (68) 17、癫痫持续状态 (70) 18、结核性脑膜炎 (72) 19、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73) 20、脑出血 (74) 21、脑血栓形成 (76) 22、帕金森病 (78) 23、偏头痛 (80) 24、周期性瘫痪 (81)

25、蛛网膜下腔出血 (84) 四、中医科诊疗常规 26、慢性胃炎 (86) 27、慢性支气管炎 (87) 28、高血压病 (88) 29、糖尿病 (90) 30、缺铁性贫血 (91) 五、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常规 31、反流性食管炎 (93) 32、消化性溃疡 (95) 33、溃疡性结肠炎 (97) 34、肝硬化 (101) 35、急性胰腺炎 (108) 六、皮肤科诊疗常规 36、药疹 (113) 37、荨麻疹 (114) 38、带状疱疹 (115) 39、湿疹 (116) 40、银屑病 (117) 七、儿科诊疗常规 4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9) 42、急性支气管炎 (120) 43、支气管肺炎 (121) 44、支气管哮喘 (122) 45、小儿腹泻 (124) 八、血液风湿病科诊疗常规 4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7) 47、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34) 48、非霍奇金淋巴瘤 (138)

各科疾病诊疗常规汇总

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且又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尘粒或气体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WHO,2000年)。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异病理表现,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如肺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气管炎等不属COPD。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反应。 引起COPD的病因有:吸烟、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营养、气候以及自身因素等。 临床表现: 1、病史多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接触粉尘、烟雾、有害气体等。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多于冬季发病。症状持续存在,缓慢进展,夜间有急性加重。 2、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症状: (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3、体征: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发展出现以下体征: (1)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2)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3)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是确诊、判断轻重疗效的必备检查,影像学检查也很重要。 1、X线征象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如肺纹理增加、紊乱等,合并急性感染时出现更为严重的片状影等改变。肺气肿的表现:肺容量增大,肋间隙增宽,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和胸骨后透亮区增加,横隔低平,心影狭长等。肺心病的表现:当并发肺心病时可有肺动脉圆锥膨隆,右下肺动脉干增宽,外周肺野的周围血管纹理减少、纤细,右心增大等。 2、肺功能改变有呼气气流阻塞,表现为FEV1/FVC%、FEV1、PEF 和MEFV下降。气道阻塞可逆性评价:支气管扩张剂吸入试验或试验性平喘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有助于哮喘的鉴别(FEV1改善≥15%和绝对值增加≥200ml时,提示合并有哮喘的可能)。肺容量测定: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增加,肺活量下降,RV/TLC增大,KLCO下降。动脉血气:早期有轻至中度低氧血症,随病情加重,可伴发高碳酸血症。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儿科常见疾病之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特点是以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为主,并常伴有喉咙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一、休息:感冒时儿童需要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保持室内休息,避免接触冷空气。 二、饮食调理:在感冒期间,儿童的食欲通常会减退,但仍需要适量的营养。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对于好转症状较轻的儿童,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咳嗽药等。但是建议家长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常规消毒:儿童感冒期间,应注意常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手部卫生:家长和儿童都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室内通风:儿童感冒期间适当通风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4. 避免外出:感冒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以免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 综上所述,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孩子休息、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等,并注意常规消毒、手部卫生、室内通风以及避免外出等措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二、儿科常见疾病之腹泻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水样或泥样,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腹泻多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

染、饮食不当等引起,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补充液体等。 一、休息:腹泻时,儿童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加速康复。 二、饮食调理:儿童腹泻期间,消化系统比较脆弱,所以饮食调 理尤为重要。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物,酸甜口味过重 的食物等。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煮蔬菜等,同时 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丧失,所以需要注意补 充液体。可以使用一些口服补液盐或口服液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个人卫生:儿童腹泻期间,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注意常规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 避免食物交叉感染:烹饪食物时,要清洗食材、分开使用砧 板和刀具,以避免食物交叉感染。 3. 尽早就医:如果儿童腹泻严重或症状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综上所述,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儿童休息、 饮食调理和补充液体等,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物交叉感染以及尽 早就医等措施,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原发性肝癌之杨若古兰创作 【诊断尺度】 (一)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证明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明为肝细胞癌. (二)临床诊断: 1.如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癌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象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及转移癌并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 (1)AFP>200μg/L. (2)典型的原发性肝癌的影象学表示. (3)无黄疸而AFP或GGT明显增高. (4)远处有明显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5)明确的乙型肝炎标记阳性的肝硬化.

【医治准绳】 (一)手术医治:首选方法.对诊断明确,肿瘤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外转移者;肝功能代偿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心、肝、肾能耐受手术者应手术医治. (二)放射医治:方法为在手术时均作肝动脉结扎和插管,第一周灌注顺铂,20mg/d,连续3次.第二周局部处放射.每次250rad,每天2次,连续3d以上为一个阶段,共进行3-4个阶段. (三)动脉导管栓塞医治与化疗:是不适合手术的局块型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经常使用栓剂为碘油与明胶海绵,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每1-2个月反复1次. (四)经皮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打针:适用于较小肿瘤而又不适合手术或动脉导管栓塞医治者. (五)药物医治:适用于姑息性切除术后及不宜手术的中期病人.经常使用药物有顺铂、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

(六)生物医治: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免疫形态尚好者,用于覆灭经手术、放疗、化疗后的残癌.经常使用者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等. (七)辅助医治:给予保肝、撑持、对症医治. 肝血管瘤 【诊断尺度】病史: 1.多见于中、青年; 2.较小时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及疼痛等. 体格检查: 1.上腹部肿块与肝相连; 2.肿块概况光滑、柔软,可有紧缩感,随呼吸上下挪动.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检查呈强回声表示;黑色多普勒见肿块内血流. 2.CT检查加强后可见造影剂从肿瘤周边向地方区渗入. 3.核磁共振检查. 4.肝动脉造影检 查. 诊断:次要依附B型超声或CT检查的偶然发现而确诊. 鉴别诊断:次要与肝癌相鉴别.最常发生的错误是把肝癌诊断为肝血管瘤,值得留意. 【医治准绳】 1.非手术疗法:(1)放射医 治. (2)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 2.手术医治:(1)适应证: 1)瘤体≥5.0cm; 2)瘤体<4.0cm,但处于肝脏周边而在进行其它上腹部手术时,可考虑一并切除; 3)年龄在60岁以下. (2)手术

医院门诊各科诊疗工作常规

医院门诊各科诊疗工作常规 一、内科门诊工作常规 (一)内科门诊护理工作 1、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施行。 2、护士接到病案或诊疗手册后按顺序向患者扼要了解病情,进行分诊。分诊时应有所侧重,对一时不能确定科别者,由护士按病情分诊,接诊医师不得拒绝。 3、为缩短患者诊治时间,护士可根据病情填写有关检验申请单,如: ①发热患者,应测体温并填写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申请单。②腹泻患者,填写大便常规检验申请单。③血尿、尿频、尿急、水肿患者,填写尿常规检验申请单。④体格检查者,可于检查前开血、尿常规检验申请单。⑤其他,各医院酌情自定。 4、在门诊进行的特殊检查,护士应按医嘱向患者交代清楚有关的注意事项。 5、配合好定期的专科门诊。需专科门诊会诊或邀主任会诊者,应予预约。 (二)内科门诊诊疗工作 1、按门诊一般诊疗常规施行。 2、专科的内科门诊,医师除侧重诊治本科疾病外,亦应兼顾他科疾病,如无必要,毋须科内转诊(如有疑问可互相咨询),以免延长诊治时间。 3、内科各专科门诊急诊处理注意点 (1)消化系统疾病:①慢性腹部疼痛者,应重点询问疼痛的确切部位及特点,注意腹部有无压痛及肿块,并酌情进行X线、内镜、B超、CT及大便隐血试验、AFP等检查,以明确有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胆囊炎、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及结肠癌等。②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一般可在门诊治疗。症状严重者给予休息或住院。合并上消化道大量或多次出血或

幽门梗阻者应住院治疗。如有休克或休克先兆应先在急诊室应急治疗,待血压平稳后送入病区。疑为胃癌门诊难以确诊者应住院检查。确诊胃癌可以手术者应转外科。③起病急,有腹痛、呕吐、腹泻者,应根据病史、体征及大便常规检验,以鉴别是否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食物中毒,必要时进行碱性蛋白陈培养以除外霍乱。重症者应住院治疗,但不能排除菌痢及霍乱者不宜收住内科•,可留观察室诊治或邀请传染病科会诊。④原因不明的腹痛,如一般情况良好,症状较轻,经检查又无阳性发现,白细胞及分类正常,可予对症处理门诊随访。如症状较剧、疑有外科或妇科情况者,应请外科或妇科会诊;仍不能确诊者,留观察室观察或入院诊治。⑤慢性腹泻患者,应重点询问腹泻特点及伴随症状,并根据病史、体征及大便常规检验、培养结果,在除外慢性菌痢等后,酌情行纤维结肠镜、钢剂灌肠等检查,以进一步确定病因。轻症患者可在门诊检查,待病因明确后作相应处理,重症患者则应住院进一步诊治。⑥有厌食、恶心、上腹胀痛、乏力等症状者,应询问有无肝炎接触史及输血史,查肝脏是否肿大或压痛,并验肝功能及HAWHBV及HCV 等有关指标,以除外无黄疽型肝炎或慢性肝炎。⑦腹胀患者应首先查明系胀气、腹水或腹部包块,再进一步检查其病因。门诊难以确诊的腹水或包块可住院检查。⑧黄疽患者应查尿三胆、肝功能,必要时查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结合珠蛋白、游离血红蛋白及尿含铁血黄素,并结合体征区别黄疽性质。肝外胆汁郁积转外科,病毒性肝炎转传染病科,其他肝细胞性黄疽、溶血性黄疽等可酌情在内科门诊或住院诊治。疑为肝昏迷早期的患者,须立即入院抢救。 (2)呼吸系统疾病:①咯血患者应着重心肺体检,可予胸部X线检查,留痰查耐酸杆菌及癌细胞,疑为肺癌者可予纤维支气管镜或CT检查。少量咯血者可在门诊处理观察;中等量以上的咯血须住院治疗。②细菌性肺炎轻者可在门诊治疗,重症肺炎应住院治疗,处于休克状态者,应先在急诊室应急处理,血压平稳后送入病区。③自发性气胸患者宜住院治疗。张力性气胸或显著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吸氧并作抽气减压、闭式引流等处理后,再收入

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篇内科 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鼻塞流涕,喷嚏,咽喉 2 痒或痛,咳嗽。 3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4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5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6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风寒证 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 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 3 暑湿证 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证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 1.3 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 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 中药针剂 2.1 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3~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2.2 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3 外治疗法 3.1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适用于各证型感冒。 3.2 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1次。适用于风寒证。 [疗效标准] 1 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第二节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伴有面赤、烦渴、或有恶寒,脉数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某些慢性疾病合并急性感染性或原因不明的发热,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体温在37.3℃以上,可高达39.5℃~40℃,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2 临床表现有与原发疾病相关病症及外感发热常伴有的其他症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3 具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职业病史等。 4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血沉、血、尿和骨髓培养,X线检查以及其他针对病因的特殊检查,常可有异常发现。 5 注意与内伤发热、寒热真假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卫表证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临床疾病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普二科 2015-4

目录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 第二篇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腹腔穿刺术 …..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进程。对“内科治疗无效”、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患者多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使抑酸治疗后溃疡痊愈,一年后溃疡复发从未治疗HP感染的40%降至5%。 【临床表现】 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 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 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 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主要检查】 (一) 体格检查:

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 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 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 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三)器械检查: 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 (一)根据病史和体征; (二)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2.胃肿瘤; 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4.胃下垂; 5.胃泌素瘤; 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 (1)抑酸药物; (2)胃粘膜保护剂; (3)抗幽门螺杆菌。 (二)手术治疗: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标准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与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与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防止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章甲状腺疾病 第一节甲状舌骨囊肿 【概述】 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第二节结节性甲状腺肿 【概述】 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常见病中西医诊疗常规

目录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二节肺炎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 第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冠心病心绞痛 第二节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节高血压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慢性胃炎 第二节肝硬化 第三节溃疡性结肠炎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尿路感染 第二节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五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脑梗塞 第二节脑出血 第六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糖尿病 第二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第七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八章结缔组织性疾病 第一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九章肿瘤疾病 第一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二节食管癌 第三节胃癌 第四节大肠癌 第五节原发性肝癌 第六节乳腺癌 第七节卵巢癌 第八节子宫体癌 第十章妇科疾病 第一节乳腺增生 第二节盆腔炎 第三节阴道炎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中医“暴咳”的范畴。 【诊断依据】 1 症状 (1)急性起病,常有受凉史。 (2)临床表现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咳嗽、咳痰、病程在2个月以下。 2 体征 体格检查偶可听到较局限的哮鸣,或支气管干性啰音,少有湿啰音。 3 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多。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注意保暖,休息,多饮水。 (2)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二)中医治疗 1.分证论治 1 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咽喉痒,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例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身热,汗出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例方]:桑菊饮。 3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例方]:桑杏汤。 4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常伴体倦,脘痞,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临床诊疗常规 重症医学分册 2014年 义煤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编著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常规 【概述】 心脏性猝死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的因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心肌梗死后1年内。除冠心病外,心脏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是心肌病。此外,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原发性心电异常也是碎死的原因,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或微血栓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进而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室颤是猝死的具体表现。产生室颤的电生理基础是心肌缺血使心电活动下稳定和心肌折返激动。 【临床表现】 猝死的临床表现框架分为4个组成部分: 1、前驱症状新的血管症状的出现或原有的症状加重,如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典型的心绞痛、心慌、气短或乏力等,发生在终末事件之前的数天、数周或数月,但这些症状既不敏感也缺乏特异性。 2、终末事件的发生急骤发生的心悸或心动过速、头晕、呼吸困难、软弱无力或胸痛。时间非常短暂,患者往往不能回忆起晕厥发生之前的症状。终末事件的发生代表了心脏的结构性异常与功能性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易于产生心律失常及心肌代谢环境的改变。 3、心脏骤停由于脑血流量不足而致的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其心电机制是室颤(60%~80%)、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20%~30%)、持续VT(5%~10%)。其他少见机制包括电机械分离、心室破裂、心脏压塞、血流的急性机械性阻塞(大的肺动脉栓塞)以及大血管的急性事件(大动脉穿孔或破裂)等。 4、生物学死亡如不进行治疗干预,持续4~6分钟的室颤引起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在猝死后4分钟内开始进行复苏术成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8分钟内若缺乏生命支持治疗措施,即刻复苏和长时间存活几乎不可能。 【诊断要点】 1、突然意识丧失伴有抽搐,多发生在心脏停跳后I0秒内。 2、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 3、心音消失。 4、呼吸呈叹息样,随即停止。 5、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多在心脏停跳后30~60秒后出现。 【治疗方案及原则】 现场抢救心肺复苏(CPR)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1.开放气道(airway)使用抬下颏一仰头法帮助无意识患者开放气道,在头颈部有损害时考虑使用托颌法;用指套或纱布保护手指去除患者口中分泌液体,清除固体物时可用另外一只手分开舌和下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