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诊治管理指南(EAU)(2):分类和分期系统

前列腺癌诊治管理指南(EAU)(2):分类和分期系统

4.分类和分期系统

4.1。分类

肿瘤分类系统的目标是结合具有相似临床结果的患者。这允许针对相对同质的患者群体设计临床试验,比较从世界各地不同医院获得的临床和病理数据,并为这些患者群体的治疗制定建议。在这些指南中,使用了 2017 年用于 PCa 分期的肿瘤、淋巴结、转移 (TNM) 分类(表 4.1)[ 80 ] 和基本上基于 D'Amico 的 PCa 分类系统的 EAU 风险组分类(表 4.2 ) [ 81]。后一种分类基于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RP) 或外照射放疗 (EBRT) 后生化复发 (BCR) 风险相似的患者进行分组。多参数共振成像和靶向活检可能会导致风险分类系统的阶段性转变 [ 82 ]。

表 4.1:PCa 的临床肿瘤淋巴结转移 (TNM) 分类[ 80 ]

T - 原发性肿瘤(仅基于直肠指检 [DRE] 的阶段)

无法评估原发肿瘤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1无法触及的临床不明显肿瘤

T1a在 5% 或更少的切除组织中偶然发现肿瘤

T1b在超过 5% 的切除组织中偶然发现肿瘤

T1c通过穿刺活检发现的肿瘤(例如,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升高)

T2可触及且局限在前列腺内的肿瘤

T2a肿瘤累及一个叶的一半或更少

T2b肿瘤累及一个叶的一半以上,但不是两个叶

T2c肿瘤累及双叶

T3肿瘤延伸穿过前列腺包膜

T3a包膜外延伸(单侧或双侧)

T3b肿瘤侵犯精囊

T4肿瘤固定或侵犯精囊以外的邻近结构:外括约肌、直肠、提肌和/或盆壁

N - 区域(盆腔)淋巴结1

NX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M - 远处转移2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M1a 非区域淋巴结

M1b 骨骼

M1c 其他站点

1不大于 0.2 cm 的转移灶可指定为 pNmi。

2当存在多个转移部位时,使用最高级的类别。(p)M1c 是最高级的类别。

临床 T 分期仅指 DRE 发现;TNM 分类中不考虑局部影像学表现。病理分期 (pTNM) 基于组织病理学组织评估,除临床分期 T1 和 T2 亚期外,在很大程度上与临床 TNM 相似。不存在病理阶段 pT1a/b/c,RP 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器官局限性 PCas 为病理阶段 pT2。当前的国际癌症控制联盟 (UICC) 不再承认 pT2 亚阶段 [ 80 ]。

4.2.Gleason 评分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 2014 年等级

在最初的 Gleason 分级系统中,根据组织学肿瘤结构区分了 5 个Gleason 等级(范围从 1-5),但在 2005 年和随后的 2014 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 (ISUP) Gleason 评分 (GS) 修改 Gleason 1 级和2 被淘汰[ 83 , 84]。2005 ISUP 修改后的活检检测到的PCa GS 包括最广泛(主要)模式的Gleason 等级,加上第二常见(次要)模式(如果存在两个)。如果存在一种模式,则需要将其加倍以产生GS。对于三个等级,活检GS 包括最常见的等级加上最高等级,无论其范围如何。导管内癌的分级也应纳入GS [ 85 ]。除了报告每个活检的癌特征外,还可以提供基于癌阳性活检的整体(或全局)GS。全局GS 考虑了所有前列腺活检的每个等级的范围。2014 年ISUP 认可的评分系统[ 84 ,86 ] 限制 PCa 等级的数量,范围从 1 到 5(见表 4.2),以便:

1.将 PCa 分级与其他癌的分级对齐;

2.消除差异化程度最高的 PCas 具有 GS 6 的异常情况;

3.进一步定义 GS 7(3+4) 和 7(4+3) PCa [ 87 ]之间的临床高度显着区别。

表 4.2:局部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生化复发的 EAU 风险组

定义

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

PSA < 10 纳克/毫升PSA 10-20 纳克/毫

PSA > 20 纳克/毫升任何PSA

和GS < 7(ISUP 1 级)或 GS 7(ISUP 2/3

级)

或 GS > 7(ISUP 4/5 级)任何 GS(任何

ISUP 等级)

和 cT1-2a或 cT2b或 cT2c cT3-4 或 cN+局部局部晚期GS = 格里森分数;ISUP = 国际泌尿病理学会;PSA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表 4.3:国际泌尿病理学会 2014 年等级(组)系统

格里森分数ISUP级

2-61

7 (3+4)2

7 (4+3)3

8(4+4 或 3+5 或 5+3)4

9-105

4.3.分层的预后相关性

使用疾病死亡作为结果参数的各种风险分层工具的比较表明,包括 EAU 和 D'Amico 风险分类在内的 3 层系统不如 MSKCC 列线图、CAPRA 评分和 5 层 CPG 系统 [ 88 ] . 同样,使用疾病死亡作为结果参数,基于年龄、cT、cN、ISUP 分级、阳性核心百分比和 PSA 作为输入变量的9 层风险临床预后分期组系统,进一步改善了接受手术或放疗治疗的患者的风险分层(RT) [ 89 ]。对中等风险组患者的临床异质子集进行更精确的分层可以为他们的管理提供更好的框架。采用当前的ISUP 分级系统,将 GS 7 癌症分为 ISUP 2 级(主要 Gleason 3 级)和 ISUP 3 级(主要 Gleason 4 级),因为它们具有明显的预后影响,从而加强了对中风险组分为低中(ISUP 2 级)和中高(ISUP 3 级)风

险组 [ 86 ](参见第 6.2.2 节)。

新出现的临床数据支持中等风险组中有利和不利风险患者类别之间的这种区别 [ 87 , 90 ]。

4.4.分类和分期系统指南

建议强度等级

使用肿瘤、淋巴结、转移 (TNM) 分类对 PCa 进行分期。强的

使用国际泌尿病理学会 (ISUP) 2014 系统对 PCa 进行分级。强的(内部学习资料)

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

gleason分级 Gleason分级是目前广泛被采用的前列腺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方法。 由于Gleason分级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关联良好,逐渐得到承认,使用日渐广泛,成为制定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癌症综合网推荐的前列腺癌治疗指南中,Gleason分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肿瘤分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最重要的指标。2004年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已将Gleason分级纳入。 中文名 gleason分级 外文名 gleason grading 类型前列腺腺癌 归属生物学行为 性质癌症 所属学科泌尿外科 目录 1 组织学分级 2 分级和积分 3 历史 4 标本和处理 5 组织学模式 6 低、中、高分级

7 分数和预测 8 评论 gleason分级组织学分级 由于Gleason分级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关联良好,逐渐得到承认,使用日渐广泛,成为制定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癌症综合网推荐的前列腺癌治疗指南中,Gleason分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肿瘤分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最重要的指标。2004年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已将Gleason分级纳入。 gleason分级分级和积分 采用与预后密切相关的五级法。 ①根据腺体分化程度,按5级评分(第1级1分,分化好;每递升1级增加1分;第5级5分,为未分化)。 ②对于同一肿瘤不同区域腺癌结构的变异,按其主要和次要分化程度分别评分,以该两项评分相加的总分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准(例如腺癌主要结构评为2分,次要结构评为4分,则积分为2+4=6分;只有1个结构类型,评分为3分,则积分为3+3=6分;穿刺活检见3个结构类型以上且最高级别结构数量少时,一般将最高级别作为次要结构类型)。 ③积分为2、3、4分者相当于高分化腺癌;5、6、7分者相当于中分化腺癌;8、9、10分者相当于低/未分化癌。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治具有重 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的要点。 一、前列腺癌的诊断 1.病史与体格检查:包括病史询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 和直肠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推荐进行经直肠超声(TRUS)、盆腔MRI和腹部CT 等。TRUS是前列腺癌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 置和浸润范围等信息。 3.病理学检查: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 以明确诊断。 二、前列腺癌的分期 前列腺癌的分期可根据国际TNM分期系统进行,包括原发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要素。 1.T分期:根据肿瘤侵犯前列腺的程度分为T1-T4期。 2.N分期:根据淋巴结受侵犯情况分为N0-N1期。 3.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为M0-M1期。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原则 根据前列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包括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等。

1.T1期前列腺癌:适合选择手术切除或放疗,也可进行观察治疗。 2.T2期前列腺癌:可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3.T3-T4期前列腺癌: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化疗。 4.前列腺癌的远处转移: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 四、前列腺癌的随访和复发治疗 前列腺癌的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PSA检测、直肠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复发治疗可根据复发的部位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选择。 1.PSA复发:可选择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 2.局部复发:可考虑手术切除、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3.骨转移: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五、前列腺癌的预后评估 预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多种因素进行判断,包括分期、PSA水平、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级等。根据预后评估的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总之,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前列腺癌的诊治指导,对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前列腺癌的诊治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个体化。

前列腺癌诊治管理指南(EAU)(2):分类和分期系统

前列腺癌诊治管理指南(EAU)(2):分类和分期系统 4.分类和分期系统 4.1。分类 肿瘤分类系统的目标是结合具有相似临床结果的患者。这允许针对相对同质的患者群体设计临床试验,比较从世界各地不同医院获得的临床和病理数据,并为这些患者群体的治疗制定建议。在这些指南中,使用了 2017 年用于 PCa 分期的肿瘤、淋巴结、转移 (TNM) 分类(表 4.1)[ 80 ] 和基本上基于 D'Amico 的 PCa 分类系统的 EAU 风险组分类(表 4.2 ) [ 81]。后一种分类基于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RP) 或外照射放疗 (EBRT) 后生化复发 (BCR) 风险相似的患者进行分组。多参数共振成像和靶向活检可能会导致风险分类系统的阶段性转变 [ 82 ]。 表 4.1:PCa 的临床肿瘤淋巴结转移 (TNM) 分类[ 80 ] T - 原发性肿瘤(仅基于直肠指检 [DRE] 的阶段) 德 无法评估原发肿瘤 克 萨 斯 州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1无法触及的临床不明显肿瘤 T1a在 5% 或更少的切除组织中偶然发现肿瘤 T1b在超过 5% 的切除组织中偶然发现肿瘤 T1c通过穿刺活检发现的肿瘤(例如,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升高) T2可触及且局限在前列腺内的肿瘤 T2a肿瘤累及一个叶的一半或更少 T2b肿瘤累及一个叶的一半以上,但不是两个叶 T2c肿瘤累及双叶 T3肿瘤延伸穿过前列腺包膜 T3a包膜外延伸(单侧或双侧) T3b肿瘤侵犯精囊 T4肿瘤固定或侵犯精囊以外的邻近结构:外括约肌、直肠、提肌和/或盆壁 N - 区域(盆腔)淋巴结1

NX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M - 远处转移2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M1a 非区域淋巴结 M1b 骨骼 M1c 其他站点 1不大于 0.2 cm 的转移灶可指定为 pNmi。 2当存在多个转移部位时,使用最高级的类别。(p)M1c 是最高级的类别。 临床 T 分期仅指 DRE 发现;TNM 分类中不考虑局部影像学表现。病理分期 (pTNM) 基于组织病理学组织评估,除临床分期 T1 和 T2 亚期外,在很大程度上与临床 TNM 相似。不存在病理阶段 pT1a/b/c,RP 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器官局限性 PCas 为病理阶段 pT2。当前的国际癌症控制联盟 (UICC) 不再承认 pT2 亚阶段 [ 80 ]。 4.2.Gleason 评分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 2014 年等级 在最初的 Gleason 分级系统中,根据组织学肿瘤结构区分了 5 个Gleason 等级(范围从 1-5),但在 2005 年和随后的 2014 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 (ISUP) Gleason 评分 (GS) 修改 Gleason 1 级和2 被淘汰[ 83 , 84]。2005 ISUP 修改后的活检检测到的PCa GS 包括最广泛(主要)模式的Gleason 等级,加上第二常见(次要)模式(如果存在两个)。如果存在一种模式,则需要将其加倍以产生GS。对于三个等级,活检GS 包括最常见的等级加上最高等级,无论其范围如何。导管内癌的分级也应纳入GS [ 85 ]。除了报告每个活检的癌特征外,还可以提供基于癌阳性活检的整体(或全局)GS。全局GS 考虑了所有前列腺活检的每个等级的范围。2014 年ISUP 认可的评分系统[ 84 ,86 ] 限制 PCa 等级的数量,范围从 1 到 5(见表 4.2),以便: 1.将 PCa 分级与其他癌的分级对齐;

EAU2020】诊断与临床分期 前列腺癌指南(四)

EAU2020】诊断与临床分期| 前列腺癌指南(四) 5.3 诊断与临床分期 PCa的严重程度由DRE和PSA评估,可辅以mpMRI、骨扫描和CT。 5.3.1 T分期 风险表中使用的临床T分期仅指DRE结果。到目前为止,局部分期的影像学和活检结果还不属于危险分层的一部分。 5.3.1.1 TRUS 经直肠超声在预测器官局限性疾病方面并不比DRE更准确,部分单中心报道了用3d和多普勒超声在局部分期上的优势,但缺乏大样本验证。 5.3.1.2 mpMRI T2加权成像仍是mpMRI局部分期最有效的方法。在1.5T时,mpMRI 对T3分期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综合分析EPE、SVI和整个T3期的数据显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57(95%CI:0.49-0.64)和0.91(95%CI:0.88-0.93)、0.58(95%CI:0.47-0.68)和0.96(95%CI:0.95-0.97)和0.61(95%CI:0.54-0.67)和0.88(95%CI:0.85-0.91)。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不能检测到微观EPE。其敏感性随前列腺周围脂肪扩张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在一项研究中,当侵犯范围从<1mm增加到>3mm时,EPE检测率从14%增加到100%。在另一项研究中,mpMRI检测pT3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0%、95%和76%,对于局灶性(即显微镜下)EPE 为62%。

除了T2加权成像外,使用高场强(3T)或功能成像可提高EPE或SVI 检测的灵敏度,但是读片者的经验仍然是最重要的,读片者之间的共识也很重要,kappa值从0.41到0.68不等。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虽然不适合于局部分期,但结合临床资料对病理分期有帮助。其他由MRI测量的参数,如肿瘤体积或肿瘤与包膜的周径长度或通过MRI TBx获得的ISUP分级,可以进一步改善局部分期。 鉴于mpMRI对局灶性(显微镜下)EPE的敏感性较低,不推荐用于低风险患者的局部分期。然而,mpMRI对于制定治疗计划有帮助。 5.3.2 N-分期 5.3.2.1 CT和MRI 腹部CT和T1-T2加权MRI通过淋巴结直径和形态间接评估淋巴结侵犯。然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大小变化很大,可能与会重叠覆盖淋巴结转移。通常,骨盆内最短径>8毫米,骨盆外最短径>10毫米的淋巴结被认为是恶性可能。降低这些阈值可以提高灵敏度,但会降低特异性。因此,理想的尺寸阈值仍然不清楚。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的灵敏度低于40%。在4264例患者中,654例(15.3%)在淋巴结清扫时有淋巴结阳性,只有105例(2.5%)CT阳性。在1091例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多中心数据库中,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8%。ISUP分级<4 、PSA<20ng/mL或局限性病变患者CT对微小淋巴结浸润的检出率<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检测到正常大小的淋巴结转移,但负弥散加权成像不能排除淋巴结转移的存在 5.3.2.2 胆碱PET/CT

肿瘤分期大全

肿瘤分期大全 肿瘤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扩散程度和侵袭范围来评估肿瘤的严重程 度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的方法。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分期系统,下面将 介绍常见肿瘤的分期方式。 1. 乳腺癌 乳腺癌分期采用TNM系统,即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和远处转移(M)。根据肿瘤的大小分为T1-T4,根据淋巴结的 受累情况分为N0-N3,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为M0和M1。通过组合T、N和M三项信息,可以得出乳腺癌的分期,如Ⅰ期、Ⅱ期、Ⅲ期等。 2. 肺癌 肺癌的分期同样采用TNM系统。T分期根据肺癌的大小和侵犯范 围来确定,N分期根据淋巴结受累情况划分,M分期则根据是否存在 远处转移来判断。根据组合不同的T、N和M分期,肺癌可被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3.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分期也采用TNM系统。T分期根据肿瘤在结肠或直肠 内的侵犯范围来判断,N分期根据淋巴结受累情况进行分类,M分期 则根据有无远处转移判断。结合T、N和M三项指标,结直肠癌可被 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4. 胃癌

胃癌的分期常常使用TNM分期系统。T分期根据胃癌的侵犯深度 来分类,N分期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来评估,M分期根据是否存在远 处转移来判断。通过综合T、N和M三项指标,胃癌可被分为Ⅰ期、 Ⅱ期、Ⅲ期和Ⅳ期。 5.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分期通过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肿瘤在前列 腺内的扩展程度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信息进行评估。前列腺癌的分 期通常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6. 肝癌 肝癌的分期使用了BCLC(巴塞罗那诊疗改善肝癌)分期系统。根 据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肿瘤侵犯范围和患者的肝功能等因素进行综 合评估,将肝癌分为五个分期,即A、B、C、D和E。 7. 鼻咽癌 鼻咽癌的分期采用了国际鼻咽癌分期系统。该系统根据肿瘤的侵犯 范围和淋巴结受累情况来判断肿瘤的分期,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 和Ⅳ期。 总结:分期是肿瘤诊断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种类的肿瘤 根据其生长和扩散特点采用不同的分期系统。了解肿瘤的分期可以帮 助医生制定更恰当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因此,对于患有肿瘤的患者来说,了解肿瘤分期是非常必要的。

2021csco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1csco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2021年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已经更新,以下将对其要点进行解读。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诊疗指南的更新对于临床医生的指导至关重要。下面是2021年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要点解读: 1.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是前列腺癌治疗成功的关键。新的指南建议男性在50岁开始定期接受前列腺癌筛查,包括数字直肠检查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史阳性或非洲裔人群,建议更早开始筛查。 2.诊断标准

指南更新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PSA水平的异常以及数字直肠检查的异常结果都可能是前列腺癌的疑似病例。对于疑似病例,进一步 的检查包括前列腺穿刺活检和影像学检查(如MRI)。 3.分期和分级 前列腺癌的分期和分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指南更新了 前列腺癌的分期和分级系统,使用了国际化的TNM分期系统,以及Gleason评分系统。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癌症的严重程度,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治疗选择 治疗选择应该基于分期、分级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早期 前列腺癌,积极观察(Active Surveillance)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如果出现病情进展,可考虑手术切除(Radical Prostatectomy)或放 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对于晚期前列腺癌,药物治疗(如激 素治疗或化疗)可以用来控制肿瘤的进展。 5.新药和新技术

指南还介绍了一些新的药物和新技术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例如,激动剂放射治疗(PSMA PET)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肿瘤,从而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此外,一些新的靶向药物,如抗血 管生成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有望成为未来前列腺 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来说,2021年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强调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指导。通过及早筛查和准确诊断,患者有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新的药物和技术的引 入为前列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 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最新的指南指导,为 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1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全文)

2021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全文) 在《2021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中,根据前列腺癌的疾病特点,加入了“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1版)更新要点(与2020版对比)”的内容,以便利于大家了解最新版指南和去年指南的不同,其中具体内容包括: 前列腺癌多学科(MDT)诊疗模式 强调了前列腺癌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的重要性,临床试验可能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机会,应大力提倡前列腺癌患者经评估后参加临床试验。 强调了网络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重要性,基于网络的远程医疗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快速、及时、无差别的治疗意见。 前列腺穿刺感染相关并发症 强调了穿刺感染相关并发症及应对策略。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Urology、纳入了7项随机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与经会阴活检相比,经直肠活检后的感染并发症明显更高(证据级别1a)。另一项纳入了8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在活检前使用聚维酮碘制剂,除预防性抗菌外,还可显著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证据级别1a)。此外,一项纳入了11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

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后,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术后感染显著减少(5.6% vs 11.6%,证据级别1a)。 与经会阴活检相比,经直肠穿刺感染并发症更高 基因检测与液体活检 由于TP53在中国激素敏感前列腺癌中突变发生率为22.3%,已经成为前列腺癌中的核心突变,较常合并其他基因突变,而且TP53突变患者预后较差,对阿比特龙或恩杂鲁安治疗不敏感,因此,指南检测内容中Ⅲ级推荐新增TP53。 同时,依据2021年V2版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对基因检测人群的推荐,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推荐肿瘤HRR突变检测,局限期患者可以考虑肿瘤HRR突变检测。 来自TRITON2、TRITON3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样本显示,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血浆样本检测成功率高[94%血浆循环肿瘤细胞(ctDNA)样本检测成功],而且BRCA1/2突变组织和血浆检测高度一致(配对样本92例,检测总体一致性为97%)。不仅如此,在Profound

2023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全文)

2023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全文) 在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工作组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修订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叶定伟教授介绍道,本次指南的更新特点在于三大板块的内容:推进规范筛查,促进早诊早治;全程精准分型,优化诊治选择;注重病程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一、推进规范筛查,促进早诊早治 指南修订工作组专家们进一步强调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性,并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首先需重视规范筛查、精准筛查并规提升筛查及早诊的效率,这一建议有国内外大量证据支持。Göteborg-1试验的结果表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起始年龄越小,前列腺癌死亡率越低,55岁开始筛查与60岁时首次筛查的患者相比,PC死亡风险降低一半(P=0.052)。叶教授表示,我国的前列腺癌筛查起始时间虽尚有争议,但筛查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指南专家组会根据国内外相关证据讨论出合适的筛查起始时间并纳入新版指南。 其次需结合《2022版前列腺穿刺中国专家共识》,提升前列腺穿刺的理念和技能。国外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比较了系统活检和磁共振成像(MRI)靶向穿刺活检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使用MRI进行前列腺癌风险评估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活检,且检出较少GG1级前列腺癌患者。另

一项包含37887名男性的大型研究结果也显示,PSA+MRI引导的靶向穿刺可以帮助精准筛查有临床意义癌(GS≥3+4)的检出,减少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mpMRI检查阴性且行12针系统穿刺的54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数据,发现危险因素和患者分层能够帮助mpMRI阴性患者诊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风险分层为高危组患者(≥2项独立危险因素)推荐性穿刺活检,而低危组患者可以考虑避免穿刺。此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团队发现,对于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6针系统穿刺联合3针MRI引导靶向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不劣于12针系统穿刺联合靶向穿刺。叶教授表示新版指南会结合上诉研究成果修订前列腺癌穿刺相关内容,以推进前列腺穿刺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二、全程精准分型,优化诊治选择 新版指南进一步提升了精准检测、精准靶向治疗在前列腺癌全程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前列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理论基础愈加充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大中心合作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群的胚系致病性突变可显著增加男性罹患高危/极高危前列腺癌的风险。此外,有研究表明,90%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携带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突变,而这些突变为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大量潜在治疗靶点。今年ASCO GU会议公布的Talapro-2及PROpel 研究取得的喜人成绩也支持了前列腺癌精准治疗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精准检测方面,叶教授提到新版指南还优化了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前列腺癌诊治管理指南(EAU)(6):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列腺癌诊治管理指南(EAU)(6):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 质量 8.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章分两部分介绍。第一个(8.2)将总结PCa 治疗的长期后果(> 12 个月)。基于两个系统评价,第二个(8.3)提供了基于证据的建议,以支持患者选择局部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以及旨在改善所有疾病阶段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的支持性干预措施。 8.1介绍 生活质量和个性化护理齐头并进。治疗PCa 会影响个人的身心,以及亲密关系和工作或职业。这些多方面的问题都与个人对生活质量的看法有关[ 1233 ]。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护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干预,包括泌尿科医生、内科肿瘤科医生、放射肿瘤科医生、肿瘤科护士、行为从业者和许多其他人,包括患者同行。关注PCa 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是优质临床护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可能包括照顾者和合作伙伴的需求[ 1234]。前列腺癌护理不应简化为孤立地关注器官:治疗的副作用或晚期不良反应可能会全身表现出来,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考虑生活质量取决于了解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以便制定和讨论最佳治疗方案。 8.2.PCa 疗法的副作用 8.2.1手术 RP 手术并发症报告缺乏标准化以及不同技术的引入导致报告的并发症类型存在很大差异,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也存在差异[ 1235-1238 ]。最常见的术后问题是ED,但其他需要考虑的相关问题包括干射精,这会随着前列腺的切除、性高潮质量的变化以及性高潮时的偶尔疼痛而发生。男性也抱怨阴茎长度减少(3.73%,19/510 男性)[ 1239 ]。第二个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长期失禁[ 1235-1238] 但也可能

发生与膀胱颈挛缩相关的排尿困难(例如,RALP 后1.1%)[ 1240 ]。 据报道,对于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在插入12 mm 无刀片套管[ 1241 ] 后,端口部位疝的发生率为 0.66%,而 8 mm 和 5 mm 套管针[ 1241 ] 的发生率更低。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是是否通过使用更新的技术(如RALP)来减少手术的长期后果。系统评价记录了RALP [ 500 , 591-594 ] 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可以与 RRP [ 595 ] 之后的同期报告进行比较]。从这些报告来看,接受 RALP 治疗的患者在 12 个月时的平均节制率为89-100%,而接受RRP 治疗的患者则为80-97%。一项在 14 个中心使用 RALP 或 RRP 对接受 RP 的患者进行的前瞻性对照非随机试验表明,在RALP 后12 个月,21.3% 的患者失禁,RRP 后为20.2%。未经调整的OR 为1.08(95% CI:0.87–1.34)。RALP 后 70.4% 和 RRP 后 74.7% 观察到勃起功能障碍。未经调整的 OR 为 0.81 (95% CI: 0.66–0.98) [ 596 , 1242 ]。进一步的随访显示,在 24 个月时,两种技术的功能结果相似 [ 1242 , 1243]。一项比较 RALP 和 RRP (n = 326) 的单中心随机 III 期研究也表明,这两种技术在 24 个月时的功能结果相似 [ 495 ]。 8.2.2.放射治疗 8.2.2.1外照射放疗的副作用 前列腺癌检测和治疗(ProtecT) 试验的毒性结果分析[ 1244 ] 表明,接受 EBRT 和 6 个月 ADT 治疗的患者报告了肠道毒性,包括持续腹泻、肠急迫和/或尿失禁和直肠出血(描述于详见下文第8.3.1.1 节)。ProtecT 研究的参与者接受了3D-CRT 治疗,最近使用IMRT 进行的研究表明肠毒性比之前使用 3D-CRT 所指出的要低 [ 1245 ]。 一项观察性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比较了在PCa 治疗过程中暴露或未暴露于放射治疗的患者,表明膀胱癌(OR: 1.39)、结直肠癌(OR: 1.68) 和直肠癌 (OR) 发生第二次癌症的风险增加: 1.62) 在 5 年和10 年的滞后时间内具有相似的风险。10 年内的绝对超额风险很小 (1-4%),但应特别与年轻患者讨论 [ 1246 ]。 8.2.2.2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前列腺癌的分期与预后评估

前列腺癌的分期与预后评估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 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前列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对于指导临 床治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前列腺癌的分 期及预后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前列腺癌的分期 前列腺癌的分期根据国际抗癌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简称:UICC)和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简称:AJCC)共同制定的TNM系统进行分类。TNM系统主 要包括肿瘤的原发病灶(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 个方面。 1. T 分期 T分期用于描述原发瘤的大小、侵犯程度和范围: - T1期:肿瘤仅在前列腺内部,无法被发现或者触及。 - T2期: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可被触及和检测,但未侵及包膜。 - T3期:肿瘤已侵犯到前列腺包膜以外的组织,如精囊、卵髯腺等。 - T4期:肿瘤已侵犯到附近器官,如膀胱、直肠等。 2. N 分期

N分期评估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到附近的淋巴结: - N0期: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 N1期:已发现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受累。 3. M 分期 M分期评估前列腺癌是否已经转移到其他远处器官,如骨髓、肺、 肝等: - M0期:无远处转移。 - M1期:已发现远处器官有癌细胞转移。 二、前列腺癌的预后评估 前列腺癌的预后评估对于选择治疗方式和制定随访计划至关重要, 主要依据包括病理学分级、血清标志物和临床指标等。 1. 病理学分级 病理学分级是根据病理切片染色后观察到的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程 度来进行分类,常用的病理学分级系统有Gleason评分和组织学分级系统。 - Gleason评分:根据肿瘤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和次常见的细胞类型 来对前列腺癌分级,评分从2到10分,分数越高,表示肿瘤恶性程度 越高。 - 组织学分级系统:将前列腺癌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三类。

【EAU】PSMA-PET用于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早期诊断

【EAU】PSMA-PET用于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早期诊断 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局限性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则预后较好,但伴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M1期前列腺癌)患者预后较差,长期生存率(5年生存率仅为28%)并不尽如人意,存在巨大改善空间。 M分期主要针对骨骼转移,传统前列腺癌的转移灶分期依赖于影像学,全身核素骨显像、MRI、X光检查是主要的检查方法。一旦前列腺癌诊断确立,建议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如果核素骨显像发现可疑病灶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可选择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因检查准确性受到技术水平的影响,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研究发现,以前被认为是局限性的前列腺癌其实已经存在远处转移。 PSMA-PET是一种新型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手段,对前列腺癌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SMA的全称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它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几乎在所有的前列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通过将金属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68Ga结合至PSMA上,通过PET-CT 可以在全身进行前列腺癌的有效诊断和定位。 因PSMA-PET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均要高于传统检查,近期研究大多肯定了PSMA-PET在前列腺癌转移,特别是早期转移时,其灵敏性显著优于骨扫描。2016年欧洲泌尿外科杂志发表文章指出,针对239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通过荟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68Ga-PSMA对前列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86%;针对前列腺癌病灶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7%。 本次会议也指出,是否要将PSMA-PET检测时机尚待临床研究。目前M0患者采用指南推荐标准疗法;对于传统诊断为M0,而PSMA-PET诊断的M1患者的治疗,目前并没有临床证据。此外,目前所有的指南都是在传统MRI 和骨扫描基础上制定的,如果PSMA-PET得以推广,很多既定的结论可能会被颠覆。 参考文献:

各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指南

各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指南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许多指南和建议。不同的指南可能对治疗方法和时间、患者选择和随访等有不同的建议,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前列腺癌治疗指南。 1.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的前列腺癌治疗指南主要针对医生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方法和管理患者的建议。该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病期、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和患者偏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2.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指南: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前列腺癌治疗指南是一个专门针对患者和患者的家人提供信息的指南。该指南详细解释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了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此外,该指南还提供了一些关于治疗选择和可能的副作用的信息。 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前列腺癌治疗指南主要针对临床医生和病理专家,并提供了详细的治疗和随访的建议。该指南包括对不同临床病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管理策略、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的选择指南,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4.国际前列腺癌研究协会(PRIAS)指南: 国际前列腺癌研究协会(PRIAS)的前列腺癌治疗指南主要针对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并提供了针对未手术切除的观察治疗的建

议。该指南包括患者选择标准、术后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了 一些评估患者危险性和观察治疗成功的指标。 这些前列腺癌治疗指南是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制定的,有助于 临床医生和患者进行治疗的决策。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偏好进行综合考虑,并与医 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沟通。

2023 EAU 前列腺癌指南更新 II

2023 EAU 前列腺癌指南更新II 低危前列腺癌治疗 主动监测适用于ISUP分级为1级的患者,包括T1c或T2a期,PSA<10ng/mL,PSA-D<0.15ng/mL/cc。 在主动监测过程中,需通过一系列检查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每年一次的直肠指诊、每六个月一次的PSA监测及重复穿刺。即使出现PSA变化或进展,也需要根据穿刺活检结果来决定是否改变治疗策略。对于ISUP分级为2级且穿刺后阳性针数超过3针,或每针阳性比例超过50%的患者,应考虑重新分组进行治疗。 单药雄激素剥夺疗法通常不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据报道,亚组分析显示,单药治疗后的患者在生存方面稍差。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在无症状的低危患者中采用这种治疗方式,因此这些患者应选择观察等待(WW)。 中危前列腺癌的治疗 中危前列腺癌患者如果不经过治愈性治疗,10年和15年的癌特异性死亡率分别为13%和19.6%。 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主动监测。但需特别注意,如果出现三针阳性且每

针阳性比例超过50%的情况,应立即进行主动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所有原因导致的前列腺癌患者死亡。中危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前列腺癌转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3.7%-20.1%,因此建议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如果nomogram预测风险超过7%,或评估风险超过5%,建议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 对于5年和15年的癌特异性死亡,高危前列腺癌分别为28.8%和35.5%,因此需要积极治疗以降低死亡风险。 对于局部高危患者,只要肿瘤没有侵犯到盆壁或尿道括约肌,可以实施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特别是低肿瘤负荷的患者,但需要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 患者PSA>20ng/ml,手术治疗后联合多模式治疗,5年CSS可以达到70%以上。PSA-DT<12个月、PSA>50ng/ml或分化特别差的患者,即刻ADT可以使患者受益。 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低肿瘤负荷的患者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模式,包括放疗、ADT等,以取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根治性前列腺癌病理分期及pT2病理亚分期的意义

根治性前列腺癌病理分期及pT2病理亚分期的意义 王云帆;龚苗子;缪琦;张晋夏 【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腺癌病理分期及pT2病理亚分期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性前列腺癌30例,观察肿瘤累及范围、前列腺外及精囊腺侵犯情况,依据2002/2010年TNM分期系统对其行病理分期。结果30例术前临床评估为局限性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分期:pT2期15例,pT3a期10例,pT3b 期5例。 pT2期肿瘤中2例为pT2a,13例为pT2c,占pT2期肿瘤的86.7%,无pT2b期肿瘤。结论根治性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分期更加直观和准确,更能够反映肿瘤真实的状态,对预后的评估更有价值,而2002/2010年TNM分期系统对于pT2期肿瘤的亚分期,仅依据肿瘤累及腺叶的范围划分并不完善,需进一步加以改 善。%Purpose To evaluate the subclassifications of pT2 diseases in tumor-nodes-metastases ( TNM) staging system for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cal prostatectomy ( RP) with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ly localized PCa was conducted. Any preoperative therapies, in terms of active surveillance, hormone therapy or radia-tion were exclusion criteria. The RP specimens were completely embedded and histopathologically evaluated for extraprostatic exten-sion, seminal vesicle invasion and staged according to the 2002/2010 TNM staging criteria. Results Using current 2002/2010 TNM staging criteria, in all, 15 cases of the tumors were pT2, 10 cases were pT3a, and 5 cases were pT3a. When subclassification of pT2, 2 cases of the tumors were pT2a, 13 cases of the tumors were pT2c, and none was identified as a pathological T2b tumor.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

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 1、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特征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人均寿命延长,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正逐步成为影响中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1]。2015年中国前列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为10.23/10万人,死亡率为4.36/10万人[2]。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前列腺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死亡率的第9位[3]。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预测,2020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约15.6/10万人,新发病例超11万人,死亡人数超5万人[4]。其中一线城市前列腺癌发病率更高,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分别达到19.30/10万人、32.23/10万人和17.57/10万人[5]。 中国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6]。以美国为例,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临床局限性病例占76%,局部淋巴结转移病例占13%,远处转移病例仅占6%(其余5%为未知分期病例)[7]。而中国的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仅1/3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属于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初诊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导致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远差于西方发达国家[6]。“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8]表明,推行前列腺癌筛查策略的国家,如日本,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迅速提升,平均每年提升约11.7%,5年生存率已达93.0%,而

中国每年提升仅3.7%,5年生存率仅为69.2%。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2、前列腺癌筛查研究 前列腺癌筛查运用快速、简便、廉价的检查方法将健康人群中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鉴别开来,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前列腺癌人群的一种措施,并非对疾病做出诊断。从理论上讲,前列腺癌的筛查有助于实现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但基于来自欧美的多项大规模、高水平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9-15],对于前列腺癌筛查是否能够提高患者总生存率以及降低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这一问题,却得出了存在争议的结论。 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筛查试验(PLCO试验)共纳入76 685名55~74岁的健康男性,随机分为筛查组和对照组。筛查组连续6年开展基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和治疗方案(实际上有部分患者在常规随访和治疗中也进行了PSA检测),随访发现,PSA>4 μg/L的人群需要进一步诊治。随访7年后,两组间总生存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随访13和16年后,结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0-11]。在该研究中,由于PSA检测的理念

最新:TUA指南前列腺癌(全文)

最新:TUA指南前列腺癌(全文) 泌尿外科学近年来新技术新进展不断涌现,临床医生面临着国内国际诊疗知识不断更新的压力,由于直接面对病人,不得不随时进行知识更新。泌尿外科医生学习联盟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赋能医护的宗旨,现将2022版《TUA泌尿科治疗指引》部分指南内容转化为简体中文版并对内容加以简单修饰,分享给各位同道,以期共同学习提高。 指南是领域内权威专家的专业经验与实证医学研究文献而制订,仅供专业泌尿外科医生诊疗“参考”;并非法律术语的“医疗常规”或“医疗水准”,也不是法律诉讼的“医疗过失”判断标准。 前言 前列腺癌(PCA)是老年男性中最常见的泌尿道癌症,是一个很大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因其人口组成里有更高比例的老年男性,而现有三个已知前列腺癌的危险因子:高龄、种族和家族遗传。但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显示有预防前列腺癌的方法。 诊断与分期 前列腺癌的诊断通常是由经肛诊(DRE)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而发现。确定诊断必须经由前列腺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去确认。我

们必须从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后续治疗方案去综合考虑进一步的检查。当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并不会影响治疗时,那这样的检查可能是不必要的。 分期分级 表1 2017年的TNM系统肿瘤分期(UICC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8th ed)

●临床分期的T期是以肛诊为依据,病理分期则以根治术后的病理检查报告为准。 ●1当肿瘤无法以影像或肛诊发现时,因前列腺指数异常而进行活检,不论侵犯至单叶或双侧叶,皆为T1c。

●2当肿瘤侵犯至前列腺尖部(apex)或侵犯至前列腺包膜(没有穿透)时皆属于T2而非T3。 ●T2a到T2c只有用在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没有pT2a到pT2c的分别,根据2017的TNM分期只有pT2。 表 2 针对局部或局部侵犯性前列腺癌的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的EAU风险分群(Modified from D’Amico risk classification) 表3 根据NCCN指南风险分类 临床局限性疾病的初始风险分层和分期(NCCN指南3.2022版前列腺癌)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一、指南框架、特点与推荐等级 CSCO前列腺癌指南包括前列腺癌的MDT诊疗模式、筛查、诊断、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诊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诊疗、随访9个章节和附录部分。 CSCO指南兼顾到地区发展不平衡、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价值三个方面,针对每个问题的诊治,分为I/II/III级推荐,I级推荐属于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治措施,肿瘤治疗价值相对稳定,基本为国家医保收录;II级推荐多属于在国际或国内已有高级别证据,但可及性差或效价比超出国人承受能力的药物或治疗措施;III级推荐多为临床实用,但证据等级不高的药物或治疗措施。

二、五大亮点与四大特色 指南生成的评价体系:CSCO前列腺癌指南中首次将五类因素(循证依据、药物可及、治疗效价、推荐等级、专家投票)汇集,形成了证据类别的细分,是本指南的重要特色之一。 五大亮点 1.MDT为先,强调早诊早治早MDT; 2.大框架下关注前沿; 3.采用了易用的分类体系; 4.表格化,实用性强:指南共9个章节,37个表格,对比EAU指南的182页,CSCO 前列腺癌指南仅67页;

5.中国数据引领中国指南:指南共9个章节,其中8个章节有基于中国人群相关的研究数据。 四大特色 因人而异:评估东西方差异与一致性,基于中国人群数据进行推荐; 中西合璧:引用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国人群数据,中西数据结合; 突破创新:纳入了中国专家在前列腺癌学科中的创新探索; 脚踏实地:引用中国临床实践经验,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药物可及性。 三、MDT诊疗模式 MDT诊疗模式分为四方面内容:学科组成、成员要求、讨论内容和日常活动。 其中讨论内容的I级推荐为需要多学科参与诊治、合并症和/或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疑难和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 尚未确诊但有可能获益于早期诊断、确诊并考虑治疗计划、初始治疗正在随访中需要讨论进一步治疗方案、治疗中或治疗后随访的患者为II级推荐;医师和/或患者认为有必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为III级推荐。 四、筛查 在进行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前,应告知PSA检测的潜在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