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肿瘤病理

前列腺肿瘤病理

大体观察:癌组织一般比正常前列腺组织Array坚韧,较大的癌瘤,可见瘤多呈结节状,

境界不清,切面呈颗粒状,色浅黄。

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腺癌的显微镜下诊

断,是以组织学以及细胞学特点的结合为

基础。

诊断要点:腺体结构物的紊乱,核的异形性及浸润现象。

1.细胞学特点细胞的多形性不是前列腺腺癌恒定不变的特征,癌细胞一般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染色体变粗,分布于核膜下,有时核呈空泡状,出现核仁,核仁大而明显(>1um),并可见核分裂缘。癌细胞一般为柱状,亦可呈立方状,胞浆常透明,少数为嗜酸性或嗜碱性,胞浆减少,胞腔内多有粘液滞留,间质中出现粘液纤维性改变以及类结晶体。

2.组织学特点

(1)前列腺癌的组织结构由分化程度不同的腺体组成,主要有下列形态。①小腺泡:小腺泡比正常腺泡小得多,呈单纯的线管状结构,内覆的只有一层立方状瘤细胞。②大腺泡:大腺泡和正常腺泡的大小相仿或略小,但癌瘤中不见正常腺泡常见的那种特殊迂曲的形态,而且腺管排列紧密,间质稀少;内衬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有时呈现乳头状结构。③筛状:这种结构比大腺泡还大,其内充填了只有梁状上皮细细胞相互吻合而无支持性间质形成的细胞桥,呈现筛状的腺样腔隙。这是腺管上皮增生的结果,其形态不同于腺管间的互相融合。至于腺管的融合不发生于一腺管内,而由多个腺管合并而成。其轮廓不规则,不同于筛状结构的圆形轮廓。④实性/梁状:瘤细胞相连成片或呈条索状,但前列腺癌中往往不止出现一种结构,而常以某一种结构为主,腺泡型前列腺癌为最常见。无形成腺管倾向。

(2)腺癌的细胞类型主要由透明细胞、暗细胞及嗜酸细胞三种类型的细胞组成。透明细胞:为胞浆透明,或泡沫状,或呈弥漫性粉红色的细胞。暗细胞:为胞浆均匀、轻度嗜碱性细胞。嗜酸细胞:胞浆嗜酸性、颗粒状。

(3)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为了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需要,根据对前列腺癌的组织学评估,提出了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据统计,迄今为止,有关前列腺癌的病理组织分级至少有40种。主要有WHO分级、Anderson医院分级和Gleason分

级。其中以Gleason分级系统在文献上及临床病理上被广泛采用。

(4)Gleason分级是根据腺体分化程度以及肿瘤在间质中的生长方式作为分级的标准,以此来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本系统兼容了肿瘤不同区域组织结构的变异,即包括了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种方式。本分级系统是两方面、五分级、十分计的分级法。将主要原发病变区分为1一5级,将继发病变区也分为1一5级,级数相加就是组织学所得评分,应为2一10分。分化最好者为(1+l)2分;分化最差者(5十5)为10分;主要和次要的生长方式一般以所占面积而论,占面积大者为主要方式,占面积次大者为次要生长方式,但次重要生长方式亦必须占肿瘤面积5%,少于此数的生长方式则删去不计。若肿瘤生长方式均一,只见一种生长方式,或另一种生长方式所占面积小于5%,则就将这种生长方式既看作是主要的,又看作是次要的,少数肿瘤中,分化程度可有三种、四种乃至五种生长方式,按Gleason分级都归结为两种,方法为:①若分级最低(分化最好)的肿瘤所占的体积小于整个肿瘤的5%,则将该分级忽略不计。②若高、中、低分级的肿瘤共存且每一种都占肿瘤体积的5%以上,则删去中分级,记录高、低分级。③若分级最高的肿瘤的体积小于总体积的5%,而其它两级肿瘤所占比例较大,则删去分级最高的。④若分级最高的肿瘤的体积多于5%,而其它分级中的其中之一所占比例较大,则将比例最大的肿瘤的分级记为主要类型,而将分级最高记为次要类型。⑤若三种分级并不连续,如l、2、4,则记录分级

最高的两种。Gleason分级的特点是不考虑细胞学特性,也不过分注意分化差的区域,易掌握、易重复,有一定预后意义。Gleason具体分级标准见表14一1。

表14一1 简化的Gleason系统的标准

级别腺泡形状肿瘤间质肿瘤外形浸润

1级小、圆形或卵圆形、规则菲薄规则少见

2级似1级稍增厚规则可见

3级形状大小不一、不规则,亦包括筛状癌明显增厚不规则明显

4级小而融合,或排列成条索状少或不定明显不规则极明显

5级少有腺体形成,癌细胞排列成片状或实性图,包括粉刺癌少破布状、很不规则极明显

(5)前列腺癌非手术治疗后的病理学改变

①放射治疗后放射治疗后,癌和其它细胞的形态均发生变化,癌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凝集,核碎裂,有时出现畸形,胞浆空泡化,胞膜破裂,细胞界限不清,可有多核巨细胞出现;非肿瘤的部位分泌上皮萎缩,鳞状上皮化生和核异型性易见;间质平滑肌变性、水肿、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玻璃样变;放射对细胞浆和DNA 损伤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照射过的细胞在它失去分裂能力之前可以分裂一次或多次,之后这些细胞或不受损伤或死亡;它也可以

存活,但失去分裂能力或可以转变成其它形式。

②雌激素治疗后大部分前列腺癌细胞对雌激素反应敏感,这些敏感的癌细胞表现为核缩小约5%,核染色质浓缩和核碎裂易见,核仁变小或缺如;治疗的早期可有胞浆的空泡化,以后空泡融合导致细胞膜破坏;细胞依旧表达PSA和PAP;非肿瘤区域腺上皮萎缩、导管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同程度的基底细胞增生;间质纤维化;少数前列腺癌细胞对雌激素反应迟钝则见不到上述变化,这部分癌细胞的存在是雌激素治疗失败的原因所在。

③抗雄激素治疗后各种各样的抗雄激素治疗后组织结构的改变为:A.前列腺腺泡明显萎缩,腺体扭曲;B.腺泡与间质的比例下降;C.前列腺间质用药后早期水肿,晚期纤维化;D.腺泡或导管细胞鳞状上皮化生;E.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发生的程度及发生率下降;F.正常或增生的腺体基底细胞增生;G.分泌上皮偶见局灶性增生。细胞结构的改变为:a.分泌细胞明显透明性变,表现为胞浆空泡化,细胞分泌功能减弱或丧失;b.细胞核固缩;c.核染色质浓染;d.核仁皱缩。④其它前列腺恶性肿瘤 A.导管癌:大部分作者将其归入腺癌、移行细胞癌,极少数为鳞状细胞癌。早期被称为男性子宫内膜癌的导管癌,目前仍保持这一看法,认为这类肿瘤起源于

子宫内膜结构相似的前列腺囊(Prostate utricle),基于具有前列腺的级化与超微结构特征,而并非Wolff氏管起源。在Mayo Clinic进行的4286例腺癌的研究中,1.3%为单纯乳头状腺管来源的癌,另5%显示某区域为腺管癌。这类病例很少被研究,但乳头状癌仍是一种浸润性肿瘤。B.肉瘤:非上皮肿瘤在前列腺恶性肿瘤中不到0.1%。其中不同种类的划分,遇到相应软组织肿瘤中同样的困难,而且有时难以区分低分化的癌与肉瘤。大部分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年龄曲线有两种类型,幼儿以及年轻人前列腺内邻近前列腺的肉瘤,大部分是有胚胎性特征或蜂窝

状横纹肌肉瘤特征。收集的数据显示,在儿童以及青春期少年中,泌尿生殖系统是横纹肌肉

瘤的第二好发部位,仅次于头颈部。C.癌肉瘤:确定无疑的结合癌与肉瘤于一区域的标本很少,但癌肉瘤病例已经有报道。此种肿瘤为高度恶性。D.前列腺内转移性肿瘤:前列腺很少是转移肿瘤的场所,即使是广泛转移的肿瘤。但Anderson 医院研究报告认为转移到前列腺肿瘤最常见的是黑色素瘤。

前列腺癌的取材与病理诊断思路

前列腺癌的取材与病理诊断思路 一、前列腺的正常解剖和组织学1、大小及形态:正常成人前列腺重约20克,呈前后稍扁的栗子形,上端宽大,称前列腺底,下端尖细,称前列腺尖,底与尖之间的部分称前列腺体(底、体、尖)。2、位置:底:与膀胱颈、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相接触前:耻骨联合后:直肠壶腹尖.尿生殖膈3、前列腺的分区移行区:尿道周围部分(结节状增生的好发部位)中央区:射精管周围的前列腺组织 外周区:外周的部分(前列腺癌和炎症的好发部位)4、前列腺的生理功能控制排尿,运输分泌液,外分泌和内分泌,参与射精二、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和思路(四步曲)第一步:评价正常 四大组织学特征:分叶状结构,大腺泡、梅花状腺体,两类上皮(分泌细胞,基底细胞),腔内淀粉样结晶。 第二步:寻找异常(结构、产物、行为)结构异常:小腺泡,肾小球样结构,高级别PIN,ASAP(不典型小腺泡增生)注:ASAP比高级别PIN更接近癌,前者为小腺体,核大核仁明显,基底细胞散在或缺失,后者为大腺体,或多或少残存基底细胞。产物异常:淡蓝色黏液,类结晶体,嗜酸性颗粒状物质行为异常:浸润性生长,神经侵犯等(注:以神经侵犯做为唯一诊断恶性证据,要求上皮360度环抱神经)前列腺内小腺泡有哪些可能?1、切面原因:小腺泡与邻近大腺泡同类 2、萎缩:细胞小,核小,胞浆少,深染 3、萎缩后增生:核圆,稍大,有一定深染胞浆(比正常胞浆少) 4、部分性萎缩:胞浆淡粉染,核两侧胞浆多,腔面胞浆少(容易过诊为癌,可以没有基底细胞,P504S阳性,核大,核仁,不是腺体的一部分萎缩,是细胞的一部分发生萎缩,腔面胞浆变少,注意内部类比法) 5、腺病:局部小腺泡量多(但不浸润性生长),胞浆量少,淡粉染,核不大,核仁无或不明显 6、肿瘤:腺管僵硬,胞浆较多、深染,核大,多数核明显(小腺体胞浆多深染优先考虑肿瘤) 小腺体,胞浆多,又深染,优先考虑肿瘤

前列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前列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1 前言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男性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根据2016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最新分类,前列腺上皮性肿瘤分为腺泡腺癌(acinar adenocarcinoma,AC)、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DA)、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其中DA发生率居第二位,DA因其独特组织学来源、病理形态学特征和而被公认为一种不同于AC独特病理类型。前列腺癌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六,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1%,死亡率约为1.2%,单纯DA发病率只占前列腺癌0.4%-1%,其中多数合并腺泡腺癌,其次为尿路上皮癌、黏液腺癌、肉瘤样癌等类型,约占前列腺癌5%。DA是由Melicow和Pachter等在1967年最先报道,其最初被认为是由男性胚胎发育过程中米勒管退化为精阜后残余组织转变而来,且其组织形态学类似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描述其为“前列腺椭圆囊的子宫内膜样癌”,称其为“子宫内膜样癌”。后来发现该肿瘤是起源于前列腺导管上皮,多数位于尿道周围移行带大导管和外周带次级导管中,且其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与AC相近,而与女性子宫内膜癌不同,因而摒弃“前列腺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术语。有报道认为DA并非一个单独实体,而是典型AC向大的可容纳的尿道周围导管和间质扩散结果,除生长部位外,其并没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现已证实DA源于前列腺大导管和次级导管,是AC外最常见前列腺癌亚型。2 临床表现 DA发病年龄略高于AC,主要见于老年人,诊断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65岁。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路梗阻、尿量减少或尿潴留,当肿瘤浸润至精囊腺或尿道时可出现血精,部分DA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原发肿瘤和前列腺位置关系。根据生长部位不同,DA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中央型起源于前列腺移行带大导管,肿物呈外生型生长,表现为息肉状或菜花状,突出于前列腺尿道内,并沿大导管播散;周围

前列腺癌晚期

百度文库
【前列腺癌晚期】
病理
前列腺癌大多发生于腺体外周带或后叶的腺泡腺管上皮, 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 占绝大 多数,其次为移行细胞癌,极少数为鳞状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和鳞癌<3%,常从前列腺导 管末端的移行上皮覆盖处发生,可与腺癌合并。平均发病年龄比腺癌者小 10 岁,酸性磷酸 酶常正常,对放射及内分泌治疗亦无反应,预后极差。
镜下鉴别诊断
前列腺炎尤其是异物肉芽肿可引起前列腺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易导致误诊。 低分化的 腺癌易误诊为肉瘤或淋巴瘤。在做出病理诊断时应对这些疾病给予充分注意。
病理分级
前列腺癌主要有 4 种病理分级系统,包括 Gleason 系统、Gaeta 系统、Mayo Clinic 系统 及 Mostofi 系统,而以 Gleason 系统应用最为广泛。 Gleason 系统以肿瘤腺体的分化程度及腺体基质的生长方式为依据,细胞学特点对分级 无影响。它将主要原发病变区分为 l-5 级,将次要的病变区也分为 l-5 级,l 级分化最好,5 级分化最差,两者级数相加就是组织学评分所得分数,应为 2-10 分。评分为 2-4 分属高分 化,5-6 分为中分化,7-10 分为低分化。评分越高,肿瘤恶性度越高,预后越差。 潜伏癌或偶发癌 常是在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 潜伏癌或偶发 癌的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为 3.5%-21%。 其他病理类型 (1)导管癌早期被称为 “男性子宫内膜癌” 因为这种肿瘤起源于与子宫内膜相似的前 , 列腺囊,具有前列腺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并非起源于 Wolff 管。 (2)肉瘤非上皮性肿瘤在前列腺恶性肿瘤中仅占不到 0.1%。 研究显示, 幼儿及年轻人
1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Gleason分级 病理科虞义建 摘要: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发展,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使前列腺癌诊断的客观依据更加充分,Gleason分级的发展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更加密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估计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老年人高发,占美国男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虽然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但随着国人寿命的延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在逐年增加,且分化差!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2,3],因此前列腺癌的及时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前列腺腺癌的分级是前列腺病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献报道的多种分级系统中,Gleason分级[4],Mostofi分级[5]和MD Anderson医院分级[5]是3种主要系统"在美国,分级是普遍使用的分级系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10-14].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2004年版分类,也正式将分级纳入[6]. 临床表现:前列腺癌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直肠指诊、超声检查或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前列腺癌较大时可以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血尿。前列腺癌转移病灶可以引起骨痛、脊髓压迫的神经病状、病理骨折等。 肉眼上,早期癌块很小,一般难以发现,后来可呈现多个小结节或融合成鸡蛋大或更大的癌结节。癌结节常位于前列腺包膜下,境界不清,质地较坚实,呈灰白或浅黄色。从尿道刮切碎片组织,仔细检查亦常可发现癌组织比良性增生组织坚实,色泽较黄色,有时质地较硬,似乳腺硬癌组织。75%~85%前列腺切除标本分段切片证明有多个癌灶,由多中心发生。 前列腺癌的组织学类型 1980年WHO公布前列腺肿瘤分类如下[7]: 前列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上皮性肿瘤 良性 恶性 腺癌:小腺泡、大腺泡、筛状、实性/小梁状、其他 移行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未分化癌 非上皮性肿瘤 良性 恶性 横纹肌肉瘤、平滑肌瘤 其他 杂类肿瘤 继发性肿瘤 未分类肿瘤 前列腺癌以腺癌最常见,约占96%。前列腺腺癌的75%位于前列腺后叶,约95%起源于被膜下的周边部分。前列腺穿刺标本或经尿道的切除标本,原发部位不易判断。 我们就最常见的前列腺腺癌来讨论一下它的病理诊断和Gleason分级。 常见的前列腺腺癌组织学表现略分为下列各型:(1)小腺泡型;癌细胞表现为形态一致的小圆形细胞或立方细胞,排列为单层、小腺泡状,密集分布。(2)大腺泡型:癌细胞体积较前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分析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要点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确诊率。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效果较为理想,对于患者的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前列腺癌;组织病理学;诊断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 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methods:analysis of prostate cancer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results: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prostate cancer clinical diagnosis rate.conclusion: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in clinical diagnosis,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pplication effect is ideal,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treat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prostate cancer;histopathology;diagnosis 前列腺癌是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患者多在50岁以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很难依据自然发展规律进行预测。前列腺癌多发生于腺体周边,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一旦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多为癌症晚期或者已有癌细胞转移[1]。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医学中,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依赖

前列腺肿瘤病理

前列腺肿瘤病理 大体观察:癌组织一般比正常前列腺组织Array坚韧,较大的癌瘤,可见瘤多呈结节状, 境界不清,切面呈颗粒状,色浅黄。 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腺癌的显微镜下诊 断,是以组织学以及细胞学特点的结合为 基础。 诊断要点:腺体结构物的紊乱,核的异形性及浸润现象。 1.细胞学特点细胞的多形性不是前列腺腺癌恒定不变的特征,癌细胞一般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染色体变粗,分布于核膜下,有时核呈空泡状,出现核仁,核仁大而明显(>1um),并可见核分裂缘。癌细胞一般为柱状,亦可呈立方状,胞浆常透明,少数为嗜酸性或嗜碱性,胞浆减少,胞腔内多有粘液滞留,间质中出现粘液纤维性改变以及类结晶体。 2.组织学特点 (1)前列腺癌的组织结构由分化程度不同的腺体组成,主要有下列形态。①小腺泡:小腺泡比正常腺泡小得多,呈单纯的线管状结构,内覆的只有一层立方状瘤细胞。②大腺泡:大腺泡和正常腺泡的大小相仿或略小,但癌瘤中不见正常腺泡常见的那种特殊迂曲的形态,而且腺管排列紧密,间质稀少;内衬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有时呈现乳头状结构。③筛状:这种结构比大腺泡还大,其内充填了只有梁状上皮细细胞相互吻合而无支持性间质形成的细胞桥,呈现筛状的腺样腔隙。这是腺管上皮增生的结果,其形态不同于腺管间的互相融合。至于腺管的融合不发生于一腺管内,而由多个腺管合并而成。其轮廓不规则,不同于筛状结构的圆形轮廓。④实性/梁状:瘤细胞相连成片或呈条索状,但前列腺癌中往往不止出现一种结构,而常以某一种结构为主,腺泡型前列腺癌为最常见。无形成腺管倾向。 (2)腺癌的细胞类型主要由透明细胞、暗细胞及嗜酸细胞三种类型的细胞组成。透明细胞:为胞浆透明,或泡沫状,或呈弥漫性粉红色的细胞。暗细胞:为胞浆均匀、轻度嗜碱性细胞。嗜酸细胞:胞浆嗜酸性、颗粒状。 (3)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为了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需要,根据对前列腺癌的组织学评估,提出了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据统计,迄今为止,有关前列腺癌的病理组织分级至少有40种。主要有WHO分级、Anderson医院分级和Gleason分 级。其中以Gleason分级系统在文献上及临床病理上被广泛采用。

前列腺病理学

前列腺病理学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内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它位于膀胱下面,环 绕着尿道。前列腺对于男性的生殖健康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但很 多男性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器官。本文将介绍前列腺病理学。 1. 什么是前列腺病理学? 前列腺病理学是研究前列腺疾病的病因、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学科。前列腺病理学通常与泌尿系统病理学联系在一起,前列腺病变也是泌 尿系统病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2. 前列腺疾病有哪些种类? 前列腺疾病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结石。每一种前列腺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 临床表现。因此,对于前列腺病理学的研究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疾病的 治疗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3. 前列腺病理学测试方法 前列腺病理学的最重要的测试方法是前列腺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前列 腺活检。前列腺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血液和尿液测试,可以检测出是 否有前列腺疾病的迹象。前列腺活检则可以直接取得前列腺组织样本,通过显微镜来检查前列腺组织的异常细胞。 4. 如何预防前列腺疾病

预防前列腺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健康 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均衡、少饮酒、戒烟和定期运动等。定期体检可 以帮助早发现前列腺疾病,从而及早治疗。 5. 前列腺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 前列腺病理学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 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前列腺疾病的特定类型 和严重程度。 6. 结论 前列腺病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男性的生殖健康有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前列腺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男性更好地保 护自己的健康。如果有疑虑或者症状,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前列腺癌病理诊断新进展

前列腺癌病理诊断新进展 前列腺癌的病理组织学是前列腺正常组织学的偏离。分化差的前列腺癌,其组织像远远偏离 正常前列腺的组织学,诊断并不困难。但分化好的前列腺癌非常接近正常前列腺的组织学, 往往引起诊断困难,其偏离主要表现为导管-腺泡结构的紊乱、瘤细胞核的间变及浸润现象。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的开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笔者现就前列腺癌的 病理组织学诊断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1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解剖的关系 1.1 前列腺分区的新概念一般组织学教科书对前列腺将其分为5叶:前叶、中叶、后叶及两 个侧叶[1,2]。有人发现前列腺良性增生好发于前列腺内圈,而前列腺癌绝大多数发生于包 膜下,并将前列腺分为内带和外带,从而提出了分区的概念,但其具体结构尚不明确。后来 有人经过对前列腺的胚胎学、解剖学及组织学的系统研究,并结合临床上前列腺主要疾病(癌、增生及炎症)的好发部位,对前列腺作不同方向的切面和详细观察,提出了前列腺分 区的新概念,以后逐步被多数学者及临床采用。前列腺的固有腺体位于尿道的后方,尿道的 前方为纤维肌组织,尿道近段的前方主要由前列腺前括约肌及纤维肌组织组成,远段则主要 为横纹肌组织组成的括约肌。有人将前列腺固有腺分为5个区,即中央区、外周区、两侧移 行区及尿道周围腺区。其中外周区最大,约占前列腺腺性成分的75%,其次为中央区,约占15%~20%,移行区最小,占5%~10%[3]。经尿道的矢状切面可清楚显示外周区及中央区。中央区的外形像一个楔子,位于近段尿道和射精管之间及射精管周围,楔子底部向上, 组成前列腺底部的大部分,尖端位于精阜。外周区位于中央区的两侧后面和下方,呈马蹄形,大部分包绕着中央区,并向下包绕整个精阜以下的尿道后方。从冠状切面可很好地暴露外周 区与中央区的分界。移行区是两个球形的独立小叶,位于近段尿道的两侧,内侧深埋于前列 腺的前括约肌内,尿道左右两侧的斜冠状切面可最清楚地显露移行区及其与外周区的分界。 尿道周围腺体仅分布于近段尿道,这些腺体位于尿道周围的纵行平滑肌的间质中,不能进入 括约肌。在全切前列腺与尿道垂直的冠状切面上,上述结构清晰可辨。外周区和移行区腺体 的导管成排开口于前尿道的两列隐窝内。中央区的导管开口于前列腺囊在精阜正中开口的两 侧面。另外,尿道周围腺开口于近段尿道腔。 1.2 前列腺及其邻近组织结构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前列腺的实质均由导管和腺泡组成,其上 皮排列有两层细胞:内层为表面的分泌细胞,外层为位于基底膜和内层上皮之间的底层细胞,后者形态小胞浆少,胞核呈纤细的条状,其极向常与基底膜平行、深染;免疫组化示高分子 角蛋白(+),P63(+),S-100(-),是基底细胞而非肌上皮细胞[4]。各分区的导管-腺泡的结构和上皮形状存在差异。中央区与其它区不同,其腺泡大而轮廓不规则,腺上皮呈柱状, 形成许多复杂的乳头状嵴凸向腔内。上皮细胞胞浆呈颗粒状,胞核中等大小,簇状排列,位 于靠近基底部的不同平面上。而移行区、外周区及尿道周围腺三者的导管-腺泡和上皮的形 态相似,腺泡小而圆,内壁平坦,胞浆透明,胞核小、深染,胞核排列规则,靠近基底膜。 但上述各区的间质也有所不同。中央区的纤维间质少,但见多量平滑肌束完整环绕腺泡;外 周区的间质疏松,波纹状,分布着稀少的平滑肌细胞;移行区的间质致密,主要由交叉的平 滑肌束组成;而尿道周围腺体则被包绕在尿道周围的平滑肌内。除分泌细胞及基底细胞外, 前列腺上皮中还存在第3种细胞,即神经内分泌细胞,NSE及Syn染色(+),在光镜下与 分泌细胞无法区别。射精管壁由黏膜、黏膜下的胶原纤维和平滑肌束组成。黏膜层富于粗大 的皱襞而无腺体,上皮为假复层柱状或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体积较小,胞浆深染,核较小, 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较粗大,深染,可见1~2个核仁。最具有特征性意义的胞浆内有大 量脂褐素,颗粒粗大,有的位于黏膜的游离面。前列腺囊的壁由内衬黏膜及外层的胶原纤维 组成。黏膜面覆盖有三种上皮,即移行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及纤毛柱状上皮,越近盲端, 移行上皮成分越多,腺上皮和纤毛上皮越少;反之,越接近精阜,腺上皮和纤毛柱状上皮成 分越多,而移行上皮成分越少或缺如。黏膜内有复管状腺泡,接近精阜处腺体较丰富。前列 腺部尿道被覆移行上皮。免疫组化显示前列腺固有腺体的导管-腺泡上皮存在PAP及PAS,前 列腺囊的柱状上皮和伞细胞也分泌此等物质,而射精管上皮则不分泌。前列腺导管-腺泡的

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解析

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解析 【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本次研究的 200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恶性肿瘤40例,良性组织者156例,无法鉴别者4例。结论:在直肠B超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可有助于准确判断前列腺组织病变性质,提高前列 腺癌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现阶段临床广泛应用的前列腺组织疾病诊断的一种创伤性病理检查,在手 术时,主要是经将细针穿入受检者前列腺内,将细条状的前列腺组织提取出来,具有取材简单、活检阳性率高及准确率高等特点[1]。在B超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可显著提高前 列腺疾病患者的检出率。本文主要分析了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因直肠指检阳性或血清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超过4ng/ml而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标本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89岁,平均(59.1±3.4)岁,多数患者具有尿急、尿频以及夜尿增多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在常规体检时发现前列腺 特异性抗原异常,且大部分患者在接受B超检查时,发现前列腺有结节。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彩色超声动态引导下进行经直肠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先进行直肠指检,确定患 者穿刺部位及前列腺病灶,随后将探针插入患者直肠内。在声像图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时,需 在该处穿刺2针,同时在其他部位的不同点进行4针的穿刺。如果声像图像中未发现明确病 灶时,可在其前列腺双侧底部、中部以及尖部进行穿刺,共穿刺12针。本次研究的患者均 每例取材12-14条,标本长2-20mm,直径为1mm。将所有标准均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进 行固定,常规石蜡切片,使用光镜观察,并总结镜下前列腺癌典型病理学形态。 1.3前列腺癌分化标准[2] 根据Gleason分级系统以及WHO分级系统对前列腺癌分化进行评价。Gleason分级系统中以 组织结构及生长方式作为基础,共5级,1级为1分(癌灶呈紧密排列的单一圆形腺体,境 界清楚);2级为2分(癌灶由排列松散的单一圆形腺体组成,结节边缘腺体呈散开状);3 级为3分(腺体大小不规则,癌灶边缘浸润不明显);4级为4分(腺体大小不一,腺体互 相融合,组成碎片状或链状等,边缘浸润明显);5级为5分(筛状腺体和乳头状腺体变为 实体,且中央坏死,一般呈碎片状或粉刺状间变性腺癌); WHO分级系统强调的是细胞核的异型性。其中轻度核异形为1分(细胞核大小一致,和良 性腺体相似,偶见核仁);中度核异型为2分(核仁较多,在低倍镜下可清楚观察到);重 度核异型为3分(细胞核大小不一,形状差异大,染色质深,细胞核呈空泡状,大于相邻细 胞核2-3倍,有核分裂现象)。总评分=(Gleason分级得分+WHO分级得分);根据总评分 来确定患者癌分化程度。其中高分化癌为2-4分;中分化癌为5-6分;低分化癌为7-8分。 2.结果 2.1恶性肿瘤

前列腺穿刺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前列腺穿刺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前列腺穿刺组织病理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 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病理学 检查分析穿刺活检组织。结果:在本研究44例患者中,有29例伴有前列腺增生症,有15例伴有前列腺癌症,其中,镜下高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4例, 中分化腺癌7例。经免疫组化得出,在前列腺癌15例患者中,P504S表达呈阳性,p63和CK34βE12表达呈阴性;前列腺增生症29例患者中,P504S表达呈阴性, p63和CK34βE12表达呈阳性,所有病例PSA均呈阳性。结论:在疾病诊断鉴别中,前列腺穿刺组织免疫组化与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能够评估前列腺 癌分化程度。 【关键词】病理诊断;前列腺癌;穿刺组织 【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43-02 前列腺癌在泌尿外科疾病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易引发患者出现尿急、尿频 和血尿等病症表现。针对此病症患者,若临床未能做出及时的治疗及诊断,则会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是前列腺 疾病的常见病症,所以,及早诊断和早期治疗出前列腺癌与增生症非常重要,能 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升。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测定、直肠指检和血清前列腺特异 性抗原等,是现下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的常用方法,然而因前列腺癌的隐匿性较高,若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很容易导致误诊及漏诊现象发生。对此,本 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予以病理诊断,其检 查效果情况现做出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44例患者为 本次研究对象,经检查,被选患者均不存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病史和急性前列腺炎。其中年龄53~88岁,(72.5±3.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流变细和尿急、尿频和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取左右底、左右中和左右尖等位置作为穿刺活检取材部位,穿刺13点,在 重点部位将穿刺针数增加,通常行13至15针。每例均取直径1毫米和长15毫 米组织,所有穿刺标本均中性甲醛4%固定脱水,采取HE染色和石蜡包埋等常规 方法,然后实施PSA(前列腺特异性抗体)、p63及P540S(甲醛基一辅酶A消 旋酶)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34βE12免疫组化染色。在光镜下由两名病理医 师对所有穿刺活检标本实施观察并,同时采取诊断。依照Gleason分级系统对前 列腺癌病症予以分析。 1.3 观察指标 Gleason分级系统具体包括生长方式和组织结构,将其分为:I级:1分评分,由单一圆形腺体构成癌灶,边界清楚,排列紧密;Ⅱ级:2分评分,单一圆形腺 体松散排列构成,边界分散;Ⅲ级:3分评分,单一圆形腺体形状呈不规则,边 缘浸润不显著,出现筛状结构;Ⅳ级:4分评分,单一圆形腺体大小和性状不一,边缘浸润显著;Ⅴ级:评分5分,腺体出现筛状和乳头状结构,实体中央伴有坏死,出现碎片状渐变性腺癌。依照Gleason评分标准对癌的分化程度进行确定:

2024前列腺癌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

2024前列腺癌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 前列腺癌是一组发生于前列腺内的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统称,位居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根据我国近年来的癌症统计数据,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前列腺癌的诊疗过程中,病理学诊断是前列腺癌确诊、治疗方案选择及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为此,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学组(筹)参照2016年版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对根治性前列腺癌取材、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标准等一系列共识内容,制定了规范化的前列腺癌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简称共识),内容包括前列腺标本送检及处理、取材方法、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报告书推荐格式等。该共识初稿首先经学组专家内部交流,然后在2016年3月经参加全国泌尿男性生殖病理学组学术研讨会的与会专家进一步深入交流,最终达成共识,旨在为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前列腺标本取材规范 接收标本后,必须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或门诊号、床位号、标本名称及部位等信息。 (一)前列腺粗针穿刺活检标本 分别描述不同穿刺部位标本的组织数量、大小和色泽,分别包埋、全部取

材,3.7%中性甲醛液固定。 (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标本 1.称量送检前列腺组织的总质量,记录总体积。 2.根据标本量取材:如果送检组织小于或等于12 g,需全部包埋标本;对于超过12 g的送检组织,应至少取材12 g的标本(约6~8个蜡块),并在制片过程中确保蜡块切全。对可疑病变组织需全部包埋,如果癌组织的所占比例小于取材前列腺组织的5%,则需要再次取材所有剩余的标本,以便估算肿瘤组织占送检前列腺组织的比例。 3.取材后标本经3.7%中性甲醛液固定。 (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标本 1.前列腺经称重(需除外精囊质量)和测量大小后,参照精囊定位前列腺,进行标本涂墨,建议至少使用2种颜色以区分前列腺左、右叶,如果仅用1种颜色,取材时必须注明具体部位。 2.4%中性甲醛液充分固定,固定液体积应至少为送检前列腺体积的20倍,固定时间至少为24 h。 3.分别对前列腺尖部及基底部(膀胱颈切缘)进行矢状切面取材:将前列腺

前列腺癌病理报告内容及格式

前列腺癌病理报告内容及格式 前言 患者接受前列腺进行活检后,病理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检样本,并出具病理报告。病理报告中的信息将用于指导患者的治疗。下面的问题和答案旨在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可能在前列腺活检病理报告中出现的医学术语。 病理报告:良性前列腺疾病 如果活检报告提到空芯针/粗针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最常见的前列腺活检是空芯针活检。在活检手术中,医生将一根空芯针插入前列腺。当医生拔出针时,它会取出一个小的圆筒状的前列腺组织。医生经常会重复几次这个操作,对前列腺的不同部位进行取样。 病理报告将按病理医生指定的编号(或字母)分别列出每管组织,每管(活检样本)都有各自的诊断。如果发现癌症或其他问题,它往往不是在每管组织中都出现,所以患者和家属需要关注每一管的诊断,以了解到底可能发生了什么。 如果在“诊断”下面,活检报告出现前列腺组织良性,前列腺良性,或前列腺增生等字眼是什么意思? 这些术语意味着不存在癌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也是一个术语,用来描述由正常前列腺细胞数量增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良性前列腺增生。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而且与癌症无关。然而,当这个术语用于活检报告时,并不意味着前列腺的大小。这仅意味着没有发现癌症。 如果活检报告没有说发现了前列腺癌,我能确定我没有前列腺癌吗? 活组织检查只切除少量前列腺组织,所以活组织检查有可能漏掉癌症。这就是为什么医生在做活检时通常会从前列腺的不同部位取下几管组织的原因之一。但即使取得了几管组织,前列腺癌仍有可能被漏诊。 如果活检没有发现癌症,但医生仍然认为前列腺癌是可能的(根据直肠检查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检的结果),医生可能建议患者在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前列腺活检。 如果活检报告说有急性炎症(急性前列腺炎)或慢性炎症(慢性前列腺炎),这意味着什么? 前列腺部位的炎症称为前列腺炎。活检报告的大多数前列腺炎病例不是由感染引起的,不需要治疗。在某些情况下,炎症可能会导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上升,但与前列腺癌无关。 如果活检报告提到萎缩、腺病或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这意味着什么? 所有这些术语,都是病理医生用来描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良性(不是癌症)、但有时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癌症的组织。 萎缩是一个用来描述前列腺组织收缩的术语(医生在显微镜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现在随着医疗水平 的提高和检查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得到重视。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前列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讨论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上皮,主要由乳头状、实体状和混合状三种类型组成。 根据分化程度不同,前列腺癌可分为低、中、高分化三种类型。其中,低分化前列腺癌的细胞呈现出强烈的异型性和不规则形态,肿瘤细胞核分裂明显,细胞核大小变异性明显,核仁明显。高分化前列腺癌肿瘤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核和核仁也较小,肿瘤生长方式多种多样,常呈现结节状、实性、乳头状等不同形态。 另外,前列腺癌还分为前列腺癌原位癌和浸润性前列腺癌两种类型。前列腺癌 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限于前列腺内一定深度内的上皮层内生长,还未侵犯到基底膜;而浸润性前列腺癌是指癌细胞已穿过基底膜,向前列腺周边组织浸润扩散。浸润性前列腺癌的肿瘤细胞浸润范围广、形态差异大,具有很高的侵袭性和恶性度,需要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 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前列腺腺病变、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 病有所不同,是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介绍: 1.前列腺腺病变 前列腺腺病变是前列腺上皮和基底膜的变性、增厚、萎缩等改变所导致的病变,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前列腺腺病变与前列腺癌的主要区别在于癌细胞存在基底膜之外,而前列腺腺病变则不存在。此外,在组织学上,前列腺腺病变通常表现为前列腺腺管扩张、核染色质增多、核大而不规则等。 2.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指前列腺腺管内增生,主要表现为前列腺体积增大、游离前 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等。与前列腺癌的区别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细胞形 态规则、细胞大小均匀、核仁不明显,不会致命,也不会扩散转移。 3.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发生炎症,可以是急性炎症、慢性炎症。病理检查中 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腺管腔黏液分泌减少等症状。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存在组织结构变异,前列腺癌则呈现出不规则堆积、腺体扭曲、核分裂等不同病理形态特征。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前列腺癌进行病理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为前列腺腺癌。其中高分化癌3例,中分化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21例,未分化癌3例。38例均侵及周围纤维或平滑肌组织,其中18 例侵及神经,4例侵及腰椎。结论通过仔细观察光镜下前列腺癌的典型特点,并结合 其他检查手段,可有效的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及鉴别。近10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检测手段的改善,城市人口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1-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8例前列腺癌进行病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本组资料38例,均来源于我院泌尿系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患者年龄48- 81岁,平均〔63.6±8.5〕岁。年龄段在40-49岁的2人,50-59岁的5人,60-69岁 的12人,70-80岁的14人,80岁以上的5人。1.2方法所有标本均为开放性前列腺 切除术后取得,并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分型。2结果2.1病理诊断分类38例患者经肛门指检,均发现前列腺质地较硬, 局部患者有压痛。经病理检查,均为前列腺腺癌。其中高分化癌3例,占7.9%;中 分化腺癌11例,占28.9%;低分化腺癌21例,占55.3%;未分化癌3例,占7.9%。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38例前列腺癌均累及周围纤维或平滑肌组织,其中18例侵 及神经,4例侵及腰椎。2.2病理观察具体表现前列腺腺癌病理形态呈多形性表现,主要的病理观察结果为:〔1〕结构异常:出现小腺体增多结构以及筛孔状、乳头状、肾小球样大腺泡结构;〔2〕细胞异型:腺体表现为单层细胞,核明显增大,出现直径 2.3u的大核仁;〔3〕腺外脂肪、横纹肌组织浸润,以及神经周围浸润;〔3〕出现腺 腔内黏液、嗜酸性结晶体、胶原小结等异常改变。3讨论前列腺癌为老年人疾病,大 多数前列腺癌发生在前列腺后叶,可能与老年雄激素的分泌水平下降,前列腺后叶萎 缩最为明显有关。本组病例38例患者均诊断为前列腺腺癌,说明前列腺腺癌是前列腺癌的最主要发病形式。另外,据较多国内外报道,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呈显 著正相关[3]。ffey曾报道美国50岁以上男性尸检中腺癌发病率为12%~46%,并且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其中只有少局部病人出现临床病症[4]。本组38例患者的 年龄分布为48-81岁,年龄段在60-80岁的患者居多,为26人〔68.4%〕,这和国外 的研究相吻合。尽管免疫组化技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但目前对前列 腺癌的可靠诊断仍依赖于光镜下的组织病理检查[5]。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主要重视腺

前列腺肿瘤病历模板

前列腺肿瘤病历模板病历编号:______________ 病患信息: 姓名: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 婚姻状况: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 主诉: ______________ 现病史: 患者自述______________ 既往史: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个人史: 吸烟史:______________ 饮酒史:______________ 药物过敏史:______________

家族史: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______________ 体温:______________ 心率:______________ 呼吸:______________ 血压:______________ BMI:______________ 皮肤完整性:______________ 巡检淋巴结:______________ 腹部触诊:______________ 前列腺指检:______________ 其他异常体征:______________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______________ 2. 尿常规:______________ 3. 生化指标:______________ 4. 肿瘤标志物:______________ 5. 其他:______________ 影像学检查: 1. 磁共振成像(MRI):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