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ISUP分级

前列腺癌ISUP分级

前列腺癌ISUP分级是临床上用来评估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一种分级方法,是由国际泌尿病理协会专家共识会议所提出,通常认为分级分组越高的患者,其预后一般越差。

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年龄、种族、遗传因素、雄激素及雌激素水平紊乱等,对于不同的前列腺癌患者,可通过病理结果来获得其病情信息,从而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有一个评分标准,称为Gleason评分系统,一般将前列腺癌分为1-5分,主要是根据病理组织的组织学特征,对病理组织根据分化程度、腺体排列方式、有无结节等进行主要评分和次要评分,并将主要评分和次要评分相加,最终得到一个病理评分。

前列腺癌ISUP分级是根据Gleason评分的总分、Gleason评分的主要评分、次要评分来进行分组,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分值越高者,提示其预后越差。其中Gleason评分≤6,为ISUP1级;3+4对应2级;4+3对应3级;4+4、3+5、5+3,则对应4级;而9-10对应5级。

前列腺癌可引起排尿困难、血尿、骨痛等症状,在疾病早期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或根治性放疗,有治愈可能,而对于疾病晚期患者,已失去治愈可能,需行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提高生存期。

前列腺癌的取材与病理诊断思路

前列腺癌的取材与病理诊断思路 一、前列腺的正常解剖和组织学1、大小及形态:正常成人前列腺重约20克,呈前后稍扁的栗子形,上端宽大,称前列腺底,下端尖细,称前列腺尖,底与尖之间的部分称前列腺体(底、体、尖)。2、位置:底:与膀胱颈、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相接触前:耻骨联合后:直肠壶腹尖.尿生殖膈3、前列腺的分区移行区:尿道周围部分(结节状增生的好发部位)中央区:射精管周围的前列腺组织 外周区:外周的部分(前列腺癌和炎症的好发部位)4、前列腺的生理功能控制排尿,运输分泌液,外分泌和内分泌,参与射精二、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和思路(四步曲)第一步:评价正常 四大组织学特征:分叶状结构,大腺泡、梅花状腺体,两类上皮(分泌细胞,基底细胞),腔内淀粉样结晶。 第二步:寻找异常(结构、产物、行为)结构异常:小腺泡,肾小球样结构,高级别PIN,ASAP(不典型小腺泡增生)注:ASAP比高级别PIN更接近癌,前者为小腺体,核大核仁明显,基底细胞散在或缺失,后者为大腺体,或多或少残存基底细胞。产物异常:淡蓝色黏液,类结晶体,嗜酸性颗粒状物质行为异常:浸润性生长,神经侵犯等(注:以神经侵犯做为唯一诊断恶性证据,要求上皮360度环抱神经)前列腺内小腺泡有哪些可能?1、切面原因:小腺泡与邻近大腺泡同类 2、萎缩:细胞小,核小,胞浆少,深染 3、萎缩后增生:核圆,稍大,有一定深染胞浆(比正常胞浆少) 4、部分性萎缩:胞浆淡粉染,核两侧胞浆多,腔面胞浆少(容易过诊为癌,可以没有基底细胞,P504S阳性,核大,核仁,不是腺体的一部分萎缩,是细胞的一部分发生萎缩,腔面胞浆变少,注意内部类比法) 5、腺病:局部小腺泡量多(但不浸润性生长),胞浆量少,淡粉染,核不大,核仁无或不明显 6、肿瘤:腺管僵硬,胞浆较多、深染,核大,多数核明显(小腺体胞浆多深染优先考虑肿瘤) 小腺体,胞浆多,又深染,优先考虑肿瘤

前列腺癌2014年gleason分级及评分标准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Gleason分级系统是评估前 列腺癌病理的一种重要方法。2014年,国际前列腺癌研究会(ISUP)推出了更新的Gleason分级及评分标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Gleason分级的历史 1. Gleason分级系统是由美国病理学家唐纳德·格里森(Donald F. Gleason)于1966年提出的。他将前列腺癌的病理切片分为5个等级,从1到5,根据细胞形态的不同来评分。 2. 随着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Gleason分级系统也进行了多次修 订和完善,以更好地指导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2014年Gleason分级标准的更新 1. 2014年,ISUP重新调整了Gleason分级系统,重点是对Gleason 评分中一些不合理分级的问题进行修订。 2. 根据新标准,将原来的3+3=6的低级别前列腺癌分成了两部分, 分别是3+3=6和3+4=7,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更加明确地指导治疗 方案。

3. 新标准还调整了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阈值和划分标准,使得诊断更 加准确、规范。 三、Gleason分级的影响 1. 新的Gleason分级标准使得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更加准确和个性化,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 对于患者来说,新的分级系统可以更好地预测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 3. 对于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来说,新标准的推出也为他们的工作提供 了更加清晰的指导方针,使得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和专业。 四、总结 2014年Gleason分级及评分标准的更新,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新的标准下,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更加准确,可 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在医学领域,知 识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学习最新的进展,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五、Gleason分级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1. 随着对前列腺癌病理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对Gleason分级系统的应

前列腺癌诊治管理指南(EAU)(2):分类和分期系统

前列腺癌诊治管理指南(EAU)(2):分类和分期系统 4.分类和分期系统 4.1。分类 肿瘤分类系统的目标是结合具有相似临床结果的患者。这允许针对相对同质的患者群体设计临床试验,比较从世界各地不同医院获得的临床和病理数据,并为这些患者群体的治疗制定建议。在这些指南中,使用了 2017 年用于 PCa 分期的肿瘤、淋巴结、转移 (TNM) 分类(表 4.1)[ 80 ] 和基本上基于 D'Amico 的 PCa 分类系统的 EAU 风险组分类(表 4.2 ) [ 81]。后一种分类基于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RP) 或外照射放疗 (EBRT) 后生化复发 (BCR) 风险相似的患者进行分组。多参数共振成像和靶向活检可能会导致风险分类系统的阶段性转变 [ 82 ]。 表 4.1:PCa 的临床肿瘤淋巴结转移 (TNM) 分类[ 80 ] T - 原发性肿瘤(仅基于直肠指检 [DRE] 的阶段) 德 无法评估原发肿瘤 克 萨 斯 州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1无法触及的临床不明显肿瘤 T1a在 5% 或更少的切除组织中偶然发现肿瘤 T1b在超过 5% 的切除组织中偶然发现肿瘤 T1c通过穿刺活检发现的肿瘤(例如,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升高) T2可触及且局限在前列腺内的肿瘤 T2a肿瘤累及一个叶的一半或更少 T2b肿瘤累及一个叶的一半以上,但不是两个叶 T2c肿瘤累及双叶 T3肿瘤延伸穿过前列腺包膜 T3a包膜外延伸(单侧或双侧) T3b肿瘤侵犯精囊 T4肿瘤固定或侵犯精囊以外的邻近结构:外括约肌、直肠、提肌和/或盆壁 N - 区域(盆腔)淋巴结1

NX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M - 远处转移2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M1a 非区域淋巴结 M1b 骨骼 M1c 其他站点 1不大于 0.2 cm 的转移灶可指定为 pNmi。 2当存在多个转移部位时,使用最高级的类别。(p)M1c 是最高级的类别。 临床 T 分期仅指 DRE 发现;TNM 分类中不考虑局部影像学表现。病理分期 (pTNM) 基于组织病理学组织评估,除临床分期 T1 和 T2 亚期外,在很大程度上与临床 TNM 相似。不存在病理阶段 pT1a/b/c,RP 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器官局限性 PCas 为病理阶段 pT2。当前的国际癌症控制联盟 (UICC) 不再承认 pT2 亚阶段 [ 80 ]。 4.2.Gleason 评分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 2014 年等级 在最初的 Gleason 分级系统中,根据组织学肿瘤结构区分了 5 个Gleason 等级(范围从 1-5),但在 2005 年和随后的 2014 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 (ISUP) Gleason 评分 (GS) 修改 Gleason 1 级和2 被淘汰[ 83 , 84]。2005 ISUP 修改后的活检检测到的PCa GS 包括最广泛(主要)模式的Gleason 等级,加上第二常见(次要)模式(如果存在两个)。如果存在一种模式,则需要将其加倍以产生GS。对于三个等级,活检GS 包括最常见的等级加上最高等级,无论其范围如何。导管内癌的分级也应纳入GS [ 85 ]。除了报告每个活检的癌特征外,还可以提供基于癌阳性活检的整体(或全局)GS。全局GS 考虑了所有前列腺活检的每个等级的范围。2014 年ISUP 认可的评分系统[ 84 ,86 ] 限制 PCa 等级的数量,范围从 1 到 5(见表 4.2),以便: 1.将 PCa 分级与其他癌的分级对齐;

EAU2020】诊断与临床分期 前列腺癌指南(四)

EAU2020】诊断与临床分期| 前列腺癌指南(四) 5.3 诊断与临床分期 PCa的严重程度由DRE和PSA评估,可辅以mpMRI、骨扫描和CT。 5.3.1 T分期 风险表中使用的临床T分期仅指DRE结果。到目前为止,局部分期的影像学和活检结果还不属于危险分层的一部分。 5.3.1.1 TRUS 经直肠超声在预测器官局限性疾病方面并不比DRE更准确,部分单中心报道了用3d和多普勒超声在局部分期上的优势,但缺乏大样本验证。 5.3.1.2 mpMRI T2加权成像仍是mpMRI局部分期最有效的方法。在1.5T时,mpMRI 对T3分期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综合分析EPE、SVI和整个T3期的数据显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57(95%CI:0.49-0.64)和0.91(95%CI:0.88-0.93)、0.58(95%CI:0.47-0.68)和0.96(95%CI:0.95-0.97)和0.61(95%CI:0.54-0.67)和0.88(95%CI:0.85-0.91)。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不能检测到微观EPE。其敏感性随前列腺周围脂肪扩张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在一项研究中,当侵犯范围从<1mm增加到>3mm时,EPE检测率从14%增加到100%。在另一项研究中,mpMRI检测pT3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0%、95%和76%,对于局灶性(即显微镜下)EPE 为62%。

除了T2加权成像外,使用高场强(3T)或功能成像可提高EPE或SVI 检测的灵敏度,但是读片者的经验仍然是最重要的,读片者之间的共识也很重要,kappa值从0.41到0.68不等。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虽然不适合于局部分期,但结合临床资料对病理分期有帮助。其他由MRI测量的参数,如肿瘤体积或肿瘤与包膜的周径长度或通过MRI TBx获得的ISUP分级,可以进一步改善局部分期。 鉴于mpMRI对局灶性(显微镜下)EPE的敏感性较低,不推荐用于低风险患者的局部分期。然而,mpMRI对于制定治疗计划有帮助。 5.3.2 N-分期 5.3.2.1 CT和MRI 腹部CT和T1-T2加权MRI通过淋巴结直径和形态间接评估淋巴结侵犯。然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大小变化很大,可能与会重叠覆盖淋巴结转移。通常,骨盆内最短径>8毫米,骨盆外最短径>10毫米的淋巴结被认为是恶性可能。降低这些阈值可以提高灵敏度,但会降低特异性。因此,理想的尺寸阈值仍然不清楚。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的灵敏度低于40%。在4264例患者中,654例(15.3%)在淋巴结清扫时有淋巴结阳性,只有105例(2.5%)CT阳性。在1091例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多中心数据库中,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8%。ISUP分级<4 、PSA<20ng/mL或局限性病变患者CT对微小淋巴结浸润的检出率<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检测到正常大小的淋巴结转移,但负弥散加权成像不能排除淋巴结转移的存在 5.3.2.2 胆碱PET/CT

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标准

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标准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一种肿瘤,采用Gleason评分体系对其进行 分级。这个评分系统由美国病理学家Gleason于1966年提出,被广泛 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以下是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标准: 1. Gleason分级基本原则 Gleason分级标准是基于显微镜下不同组织形态之间的相似性来评估前 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分级越高则代表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越高。 2. Gleason分级具体内容 Gleason评分系统可以将前列腺癌分为1~5级,每个级别代表一种不同 的组织类型。其中,1级代表前列腺腺体正常;2级代表前列腺腺体有 轻微异常增生;3级代表前列腺腺体有中度异常增生;4级和5级代表 前列腺腺体有严重异常增生,其中5级是最恶性的组织类型。目前, 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Gleason分级的改进版——Gleason组分级。 3. Gleason组分级 Gleason组分级是将诊断组织中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表现型和次常见的表 现型相加得出的结果。Gleason组分级与Gleason分级的对应关系如下: Gleason组分级1+1=2级 Gleason组分级2+2=4级 Gleason组分级3+3=6级 Gleason组分级4+4=8级

Gleason组分级5+5=10级 4. Gleason评分系统的应用 Gleason评分系统是评估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Gleason评分和其他临床信息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判断一些风险预后。 总之,Gleason评分系统是前列腺癌获得有效治疗的重要保障。对于患者而言,了解Gleason评分系统的基本知识非常有必要,可以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病情以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前列腺癌分级系统新进展和新的预后分组

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前列腺癌分级系统新进展和新的 预后分组 Gleason分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组织学评价前列腺腺癌的分级系统,是决定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最强有力的病理因素。近十年来,最初的Gleason分级系统经历了2次修订,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修订是2005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提出的Gleason分级共识决定(以下简称'ISUP 2005 Gleason分级系统')[1]。该修订的分级系统一经提出之后便 在临床上得以迅速而广泛的接受和应用。尽管如此,ISUP 2005 Gleason分级系统中仍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当时并 未能达成共识。因此,在ISUP 2005 Gleason分级系统的基础之上,2014年的ISUP专家共识会议对前列腺癌Gleason 分级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以下简称'ISUP 2014 Gleason分级系统')[2,3]。2014分级系统不仅更为详细和明确的界定了前列腺癌Gleason各级别的形态学标准,同时还提出了一套以预后区别为基础的2014新的分组,称为前列 腺癌分级分组(grading groups)系统[2,3]。我们将简要介绍ISUP 2014 Gleason分级系统及分级分组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一、ISUP 2014前列腺癌组织学亚型的Gleason分级共识意见1.筛状结构浸润性前列腺腺癌的Gleason分级:ISUP 2005 Gleason分级系统对筛状腺癌的分级包括3级和4级,

其中对Gleason 3级的筛状腺癌提出了严格的形态学标准,如小的筛状腺体、轮廓平滑而规则。但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标本中,无论腺体的大小和轮廓,筛状结构腺癌的存在与前列腺外扩散、切缘阳性、PSA生物化学复发以及疾病相关的病死率有关。因此,在ISUP 2014 Gleason 分级系统中,所有的浸润性筛状腺癌均分为Gleason 4级。2.具有肾小球样结构前列腺腺癌的Gleason分级:在ISUP 2005 Gleason分级系统中,具有肾小球样结构前列腺腺癌的分级并没有达成共识,部分学者认为将其分为Gleason 4级,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不应对其分级,主要是局灶的、小的肾小球样结构腺癌的临床意义还不明确。新近的研究表明在活检组织中将近84%的肾小球样结构的腺癌与Gleason 4或5级的腺癌共存。因此,在ISUP 2014 Gleason 分级系统中,所有的肾小球样前列腺腺癌均分为Gleason 4级。3.具有黏液腺癌特征前列腺腺癌的Gleason分级:在ISUP 2005 Gleason分级系统中,黏液腺癌的Gleason分级没有达成共识,部分学者认为所有的黏液腺癌均应分为Gleason 4级,另一部分则认为应该根据黏液湖中的腺体结构来进行分级。新近的研究表明存在黏液分泌并不明显影响前列腺癌的预后。因此,在ISUP 2014 Gleason分级系统中,前列腺黏液腺癌的Gleason分级应忽略细胞外黏液的存在 而根据腺体的结构来进行分级,一般分为Gleason 3或4级。

gleason评分标准

Gleason评分标准是前列腺癌的分级系统,用于评估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Gleason评分是根据前列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生长模式来评定的。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 按照细胞的分化程度由高到低分为1-5级,细胞分化程度越高,评分越低,预后相对越好。 2. 根据在相当低放大倍数下前列腺癌腺泡(可理解为由若干前列腺癌细胞组成的团泡样结构)的生长形式而定,每个肿瘤内5个不同级别的癌腺泡区域可能同时存在,把区域内最大这一级别的癌腺泡区定为最常见生长型,其次为次常见生长型,这两种常见的癌肿生长形式影响肿瘤的预后。 3. Gleason评分为最常见的癌肿生长形式组织学分级数加上次常见的组织学分级数之和。 4. Gleason评分一般在2-10之间,分化最好者1+1=2分,最差者5+5=10分。例如某前列腺癌患者瘤体内虽然有小片分化为5级的癌细胞区,但总体以分化1级最为常见,其次为分化2级,则其Gleason评分为3,预后相对较好。 根据Gleason评分,可以将前列腺癌的预后分为不同的组别:

1. Gleason评分≤6(预后组I)。 2. Gleason评分3 + 4 = 7(预后组II)。 3. Gleason评分4 + 3 = 7(预后组III)。 4. Gleason评分4 + 4 = 8(预后第四分组)。 5. Gleason评分9(预后组V)。 这些分组对于临床决策制定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低分级的肿瘤(如Gleason评分≤6)具有较好的预后,而高分级的肿瘤(如Gleason评分9)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转移风险,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和管理。

前列腺癌分期知多少?

前列腺癌分期知多少? 分期前列腺癌有4个主要组成部分: 你的PSA水平 肿瘤的等级(通过活组织检查完成) 肿瘤的阶段(称为前列腺肿瘤的T阶段) - 例如,前列腺癌是否完全包含在前列腺内? 癌症是否已经扩散或转移到淋巴结(称为节点的“N阶段”)或骨骼或其他器官(称为转移的“M阶段”)。 以下是有关这些组件的更多详细信息 1. PSA:你的PSA水平。 这是用于分期和PSA测试用于分期和诊断的不同之处。出于筛查目的,医生只是寻找高于预期的水平,或者高于之前筛查测试的水平。一旦癌症被诊断出来,就可以更频繁地跟踪PSA水平,作为癌症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的晴雨表。 2.等级:癌症的侵略性如何? 病理小组将采取活组织检查样本并用化学品进行准备,然后在显微镜下检查组织的极细切片。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检组织时发现前列腺癌,病理学家会为癌症分配等级。目前有2种分级系统正在使用,这可能会让患者感到困惑。 前列腺癌的经典分级系统称为Gleason评分,范围从6到10(低级为6级,中级为7级,高级为8级至10级)。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用更简单的ISUP(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年级组系统重新组织Gleason评分,范围从1(低)到5(非常高)。 3.病理分期:观察实际癌细胞及其在骨盆区域内的分布情况。 该系统评估癌细胞在前列腺内和周围的普遍程度。这些阶段从T2开始。 T2:肿瘤仅位于前列腺中。 T3:肿瘤在一侧或多侧突破前列腺边界。 T3b:肿瘤已开始在精囊中生长。

T4:肿瘤已经长成其他邻近的结构,如膀胱,直肠或骨盆壁。 4.转移:癌症是否已经扩散。 癌症的传播以两种方式测量:淋巴结受累,以及其在其他器官或身体部位的出现,或转移。 淋巴结分期或N分期确定癌症是否存在于附近的淋巴结中。淋巴结是微小的器官,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NX: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 N0:癌症尚未扩散到眼前的淋巴结。 N1:癌症已扩散到骨盆区域的淋巴结。 TNM系统中的“M”表示前列腺癌是否已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肺部或骨骼。这被称为远处转移。 MX:无法评估转移。 M0:癌症尚未转移到直接前列腺区域之外。 M1:癌症已经转移到体内更深处。 M1a:癌症已扩散到远离腹股沟区域的淋巴结。 M1b:癌症已扩散到骨骼。 M1c:癌症扩散到身体的另一部分,有或没有扩散到骨骼。 您的完整分期结果(包括您的分数和T,N和M阶段)的组合,可以更全面地描绘癌症的进展情况。这使您的医生能够确定哪种治疗方法最有效,或控制或根除您的癌症。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分期、分级的差异及其相关危险因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分期、分级的差异及其相关危险因 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分期及分级的差异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5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分期及分级进行总结。结果本组55例中术前临床分期为T1~T2期为50例,50例中2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3~T4期,占42%。26例术前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2~6分患者中11例术后病理分级为7~10分,占42%。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血清PSA (P=0.0159)及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的百分率(P=0.0013)是预测术前临床分期低于术后病理分期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中42%术前临床分期低于术后病理分期,42%术前穿刺病理分级低于术后病理分级。血清PSA水平及穿刺的阳性针数百分率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测分期是否偏低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分期为T1~T2期而血清PSA≥20ng/ml或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50%的患者应考虑到临床分期偏低的可能。 标签:前列腺癌根治术肿瘤分期肿瘤分级 由于穿刺技术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局灶性前列腺癌被能够被很早的发现,患者可以在早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现在临床中确定肿瘤临床分期多应用直肠指诊、血清PSA、影像学检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法。。有文献报道24%~60%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前临床分期低于术后病理分期[1] ,43%的病人术前穿刺活检病理分级低于术后病理分级[1] 。我们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55例,比较手术前后肿瘤分期分级及其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55例,年龄48~75岁,平均65岁。术前行直肠指诊、B超、血清PSA、核磁共振、骨扫描及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确定肿瘤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49例核磁共振检查在前列腺穿刺前进行,其余6例在穿刺后。前列腺穿刺均在B超引导下经会阴或经直肠穿刺,42例采用6针随机穿刺法,13例采用5区13针穿刺法。穿刺取前列腺组织行病理检查,确定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55例中54例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1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标本行连续石蜡切片,确定术后病理分期及分级(Gleason评分)。血清PSA以20ng/ml为界,术前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以7分为界,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以50%为界,大于或等于者为高危因素。统计学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本组55例中术前临床分期T1期2例,T2期48例,T3期5例。术后病理分期T1期1例,T2期31例,T3期22例,T4期1例。其中50例术前临床分

笔记前列腺癌的分级

笔记前列腺癌的分级 新的分级系统 ——Euro J Urol, 2015 5家学术机构的20845名接受前列腺根治术的病人,2家学术机构5501名接受放疗的患者。 1组:Gleason评分≤6分——仅有单个分离的、形态完好的腺体(5年RFP=96%) 2组:Gleason评分3+4=7分——以形态完好的腺体为主,伴有较少的形态欠佳/融合/筛状腺体 (5年RFP=88%) 3组:Gleason评分4+3=7分——以形态欠佳/融合/筛状腺体为主伴少量形态完好的腺体(5年RFP=63%) 4组:Gleason评分8分(5年RFP=48%) 仅有形态欠佳/融合/筛状腺体(4+4) 形态完好的腺体为主伴少量缺乏腺体的成分(3+5) 缺少腺体的成分为主伴少量形态完好的腺体(5+3) 5组:Gleason评分9-10分(5年RFP=26%) 缺乏腺体形成(或伴坏死),伴或不伴形态欠佳/融合/筛状腺。 注意事项 针对4+3、5+4的病变

在粗针或根治性标本中,对于>95%成分为形态欠佳/融合/筛状腺体或无腺体的病例,<> 针对3+5、5+3的病变 形态欠佳/融合/筛状腺体(4)也可能是第三种次要成分 与原来的Gleason分级可以一起使用 如:Gleason 3+3=6 (ISUP分级 1级)

以前分级的问题 1、有些病理改变从3分改为4分,更合理地与预后相符; 2、以前没有分出3+4=7和4+3=7; 3、8分和9+10区别开后预后差别非常大;

4、6分以下的预后非常好,与其他的级别区别开,避免过度治疗。 新分级的优点 1、对预后分层更加准确; 2、简化为5级; 3、最低的1级对应于Gleason 6以下,避免对这种病变的过度治疗; 4、极少发现淋巴结转移。 分开的、分化好的腺体Gleason 1-3

2016版WHO前列腺肿瘤新分类解读

2016版WHO前列腺肿瘤新分类解读 [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结10多年来前列腺相关肿瘤研究进展,对前列腺肿瘤分类进行了更全面的完善及更新,于2016年又出版了《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1]。与2004年旧版[2]相比,2016版主要在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细则、新的分级分组、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动。本文就这些变化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 程亮(Department of Path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dianapolis,IN 46202,U S A) 王丽莎(Michigan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48109, U S A) 滕晓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徐嘉雯(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 一、上皮性肿瘤 (一)腺泡腺癌 1.2016版分类中前列腺腺泡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无明显改动,仍肯定了细胞核、腺腔内容物及相关恶性特异性特征(黏液性纤维增生、肾小球样结构和神经周围侵犯)在诊断中的重要价值,同时强调了免疫组织化学在基底细胞辨识中的作用。推荐使用高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34βE12(也称为CK903)和p63作为标记基底细胞的最佳抗体,同时也是活检标本中小灶性腺癌诊断(<1 mm或肿瘤累及<5%穿刺组织)的首选标志物,并提出p40也可作为基底细胞新的标志物应用于诊断中;在以上3个标志物基础上同时加入α-甲酰辅酶A消旋酶(AMACR,也称P504S)可以有效提高标记的可靠性。ERG蛋白在肿瘤性的前列腺上皮细胞中高度特异性表达,但其敏感性只有50%。新版分类中详细列出了低分化前列腺腺癌、尿路上皮癌、膀胱腺癌及转移性癌的鉴别诊断常用标志物。前列腺来源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prostein (P501S)和

2023 EAU 前列腺癌指南更新 II

2023 EAU 前列腺癌指南更新II 低危前列腺癌治疗 主动监测适用于ISUP分级为1级的患者,包括T1c或T2a期,PSA<10ng/mL,PSA-D<0.15ng/mL/cc。 在主动监测过程中,需通过一系列检查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每年一次的直肠指诊、每六个月一次的PSA监测及重复穿刺。即使出现PSA变化或进展,也需要根据穿刺活检结果来决定是否改变治疗策略。对于ISUP分级为2级且穿刺后阳性针数超过3针,或每针阳性比例超过50%的患者,应考虑重新分组进行治疗。 单药雄激素剥夺疗法通常不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据报道,亚组分析显示,单药治疗后的患者在生存方面稍差。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在无症状的低危患者中采用这种治疗方式,因此这些患者应选择观察等待(WW)。 中危前列腺癌的治疗 中危前列腺癌患者如果不经过治愈性治疗,10年和15年的癌特异性死亡率分别为13%和19.6%。 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主动监测。但需特别注意,如果出现三针阳性且每

针阳性比例超过50%的情况,应立即进行主动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所有原因导致的前列腺癌患者死亡。中危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前列腺癌转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3.7%-20.1%,因此建议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如果nomogram预测风险超过7%,或评估风险超过5%,建议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 对于5年和15年的癌特异性死亡,高危前列腺癌分别为28.8%和35.5%,因此需要积极治疗以降低死亡风险。 对于局部高危患者,只要肿瘤没有侵犯到盆壁或尿道括约肌,可以实施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特别是低肿瘤负荷的患者,但需要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 患者PSA>20ng/ml,手术治疗后联合多模式治疗,5年CSS可以达到70%以上。PSA-DT<12个月、PSA>50ng/ml或分化特别差的患者,即刻ADT可以使患者受益。 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低肿瘤负荷的患者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模式,包括放疗、ADT等,以取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最新:TUA指南前列腺癌(全文)

最新:TUA指南前列腺癌(全文) 泌尿外科学近年来新技术新进展不断涌现,临床医生面临着国内国际诊疗知识不断更新的压力,由于直接面对病人,不得不随时进行知识更新。泌尿外科医生学习联盟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赋能医护的宗旨,现将2022版《TUA泌尿科治疗指引》部分指南内容转化为简体中文版并对内容加以简单修饰,分享给各位同道,以期共同学习提高。 指南是领域内权威专家的专业经验与实证医学研究文献而制订,仅供专业泌尿外科医生诊疗“参考”;并非法律术语的“医疗常规”或“医疗水准”,也不是法律诉讼的“医疗过失”判断标准。 前言 前列腺癌(PCA)是老年男性中最常见的泌尿道癌症,是一个很大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因其人口组成里有更高比例的老年男性,而现有三个已知前列腺癌的危险因子:高龄、种族和家族遗传。但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显示有预防前列腺癌的方法。 诊断与分期 前列腺癌的诊断通常是由经肛诊(DRE)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而发现。确定诊断必须经由前列腺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去确认。我

们必须从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后续治疗方案去综合考虑进一步的检查。当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并不会影响治疗时,那这样的检查可能是不必要的。 分期分级 表1 2017年的TNM系统肿瘤分期(UICC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8th ed)

●临床分期的T期是以肛诊为依据,病理分期则以根治术后的病理检查报告为准。 ●1当肿瘤无法以影像或肛诊发现时,因前列腺指数异常而进行活检,不论侵犯至单叶或双侧叶,皆为T1c。

●2当肿瘤侵犯至前列腺尖部(apex)或侵犯至前列腺包膜(没有穿透)时皆属于T2而非T3。 ●T2a到T2c只有用在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没有pT2a到pT2c的分别,根据2017的TNM分期只有pT2。 表 2 针对局部或局部侵犯性前列腺癌的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的EAU风险分群(Modified from D’Amico risk classification) 表3 根据NCCN指南风险分类 临床局限性疾病的初始风险分层和分期(NCCN指南3.2022版前列腺癌)

2022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2022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一、概述 前列腺癌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2015年我国恶性肿最新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其中前列腺癌新发病例7.2万,发病率为10.23/10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3.1万,死亡率为4.36/10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0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口老龄化、人民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前列腺癌筛查方式的普及应用。我国前列腺癌的另一特点是城市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2015年我国城市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13.44/10万,而农村为6.17/10 万。 二、病因学 前列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病因学研究显示前列腺癌与遗传、年龄、外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 (一)遗传因素及年龄。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间有巨大的差别,黑人发病率最高,其次是

白种人,亚洲人种发病率最低,提示遗传因素是前列腺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高发年龄为65~80岁。 (二)外源性因素。 目前,有关前列腺癌的外源性危险因素仍在研究中,部分素仍存在争议。酒精摄入量过多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同时与前列腺特异性死亡率相关。过低或者过高的维生素D水平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关,尤其是高级别前列腺癌。紫外线暴露可能会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研究发现维生素E和硒并不能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对于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补充雄激素并未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药物干预或者饮食方法来预防前列腺癌。 三、病理分类及分级系统 前列腺癌病理类型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内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等。其中前列腺腺癌占主要部分,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是指前列腺腺癌。 (一)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分组。 前列腺腺癌的病理分级推荐使用前列腺癌格利森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把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评分8分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评分8分 前言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 要手段之一,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前列 腺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列腺癌的定义和症状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膀胱下方和直肠前面。前列腺癌是由于前列腺细胞异常增生而导致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 明显,晚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并可能出 现骨转移等并发症。 二、穿刺活检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穿刺活检是通过针头穿刺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来确定是否存 在癌变。具体操作步骤包括:①局部麻醉;②超声引导下定位;③穿 刺取样;④压迫止血。 三、评分系统的意义和应用

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前列腺癌。评分系统主要包括Gleason评分和ISUP评分。其中Gleason评分是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评分,最高为10分;ISUP评分则是根据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因素进行评分。 四、穿刺活检评分8分的意义和处理方式 穿刺活检评分8分意味着患者存在中度到高度恶性的前列腺癌。处理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具体选择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态以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深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五、预防前列腺癌的措施 预防前列腺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坚持锻炼等;②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③定期进行前列腺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治疗。 结语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穿刺活检评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前列腺癌。对于评分8分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

2022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的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南解读(全文)

2022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的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南解 读(全文) 摘要 前列腺MRI的诊断需求稳步增长,解决方案必须在保证前列腺MRI的诊断效能的前提下增强其运营效益,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联合临床风险信息,来决定前列腺癌诊疗方案的选择。为此,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导委员会对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让临床怀疑前列腺癌并且未接受过活检的患者受益。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近10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前列腺MRI因对前列腺癌的检出、定位、局部分期、危险度分层、引导穿刺活检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其检查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在尽可能保证诊断效能的前提下提高检查运营效益,提高患者检查人数,方法之一是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联合临床风险信息,来决定前列腺癌诊疗方案的选择。 临床上经典的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使用高通道相控阵线圈(可联合直肠内接收线圈),扫描序列包括3个正交方位的T2WI、横断面DWI(包括高b值图像和ADC图)和动态对比增强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MRI。快速MRI 使用高通道相控阵线圈,仅包括横断面T2WI 和横断面DWI,后者包括高b 值图像和ADC图。 对于临床怀疑前列腺癌并且未接受过活检的患者,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指导委员会对快速MRI 检出前列腺癌提出了指导性建议。笔者对建议要点进行解读。 一、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对优化临床流程的影响 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可明显缩短检查时间和检查前准备,无需对比剂相关的预防措施,因此可提高患者的检查人数。同时可以减少与对比剂相关的运作问题,减少MRI前患者文书工作、文件记录、患者问卷、MRI前的血液检查和安全检查,无需采用措施预防潜在的与对比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无需对比剂相关的基础设施,减少对“室内”监控和“室内”医疗支持。此外,患者更易接受无对比剂注射的MRI方案,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缩短在磁体内的时间,不需要放射医师在场,不需要注射设备,可显著降低总体成本。MRI后无需担心潜在的与对比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血肿、对比剂外渗、罕见的过敏反应、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能发生肾原性系统性纤维化、颅内钆剂沉积的可能性等。但需要仔细权衡这些运作收益对图像评估和诊断效能的影响。

2018年版前列腺癌诊疗规范

2018年版前列腺癌诊疗规范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迅速。文末下载原文!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迅速。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前列腺癌自2008年起成为男性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2014年的发病率达到9.8/10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排第6位;死亡率达到4.22/10万,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排第9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2014年前列腺癌城市和农村的发病率分别为13.57/10万和5.35/10万。 从发病年龄来看,我国城市地区自60岁开始出现前列腺癌的发病高峰,而在美国高峰年龄段由50岁开始。上海市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在65岁以后显著高于香港和台湾地区。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目前上海市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0%以上,可以预见前列腺癌的绝对发病数将出现井喷性增长。 此外,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构成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别。以美国的情况为例,在其确诊的新发前列腺癌病例中,接近91%的患者为临床局限型前列腺癌,这些患者的一线治疗为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在接受标准治疗后预后较好,5 年生存率接近100%。而我国的新发病例中在确诊时仅30%为临床局限型患者,余者均为局部晚期或广泛转移的患者,这些患者无法接受局部的根治性治疗,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